私密区:为孩子创造一个独立的王国,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秘密是幼儿自我意识的一部分,为幼儿开辟了一片“自我领地”。关注、尊重、保护幼儿的秘密是幼师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前提,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在开放的空间中,若没有属于幼儿独处的地方,幼儿表现的多是游荡、攻击或焦躁不安的行为……”相反的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幼儿独处游戏空间或一两个同伴的合作空间,上述行为将明显减少,更便于老师管理。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时,幼儿也会有自我独处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时,为了满足幼儿拥有私人空间的需要,会在教室设置一处“私密区域”,允许幼儿在这个安静又满是安全感的小领地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听听歌、玩玩游戏、和朋友聊聊天,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再投入团体活动中。
私密区是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可以隔绝和其他幼儿之间的视线,可供一两个幼儿使用,同时大人可轻易督导小空间中的幼儿。
每个教室都应该设有私密区,给幼儿独处的空间。私密区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只要放置一两个坐垫或椅子,也可以放一两朵花、一个小玩具或一块窗帘。如果幼儿喜欢,也可以自己带上一件玩具或者一本绘本。重要的是,要让幼儿有温馨的家的感觉,这样才能让幼儿放松、安静下来,真正发挥私密区的作用。
不过,私密区指的是能让幼儿独处的地方,需设置在教室里,并非单独隔离在教室外。因为幼儿需要独处时,还喜欢知道其他幼儿在做什么,隔离在另一个房间更像是惩罚!
一明确使用规则
1.幼师要告诉每一个幼儿,私密区是一个人可以独处的地方,如果有人正在使用,就不可以打扰。
2.同时,私密区也是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地方,不能作为暂停区或惩罚区。
二区域作用
1.从使用规则中,幼儿知道了尊重别人的重要性
2.幼儿可以在私密区独处,从环境压迫和喧嚣中解放。
3.幼儿和好友一起分享秘密,交流感情。
4.幼儿在私密区中调整情绪,缓解内心矛盾,了解自我。
5.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在私密区自我保护、自我反省。
6.幼师可以借助私密区的设计特点,清楚查看到孩子的情绪波动。
三规划设置
私密区是为孩子提供躲避的空间,应该被安置在安静的角落或靠近比较安静的区域,如阅读区。还可以放置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如阁楼或楼梯下等空间,既节约空间又趣味无穷。
私密区不用占据很大的地方,可容纳1-2个小朋友即可,即可保持私密性,又能发挥其功用。
不同色彩有不同的作用,给人不同的心理联想。考虑到私密区的特点和功能,适宜选择冷色系,如蓝色(意味着平静、和谐,放松肌肉紧张)、绿色(给人宁静的感觉,减轻视觉疲劳)、白色(象征光芒和快乐,给人清新明快感)。
光线不要太强,透光即可,可以让里面的幼儿看到外面幼儿的活动状态,外面的幼儿却不会轻易看到里面。还能在私密区设置小门或小孔,以便区域内的幼儿观察。
布置要以温馨为主。可铺设地毯或塑料拼版,放上小椅子或无脚沙发,摆放几个靠垫或枕头,让孩子自己选择坐或躺,具有随意性。或者放置几本图书和收音机(附耳机),供幼儿看书或听音乐。还可以放一些白纸、铅笔和画笔,方便幼儿发泄情绪。
当然啦,也可以进行一些创意设计,像一只大纸箱,只有单一开口。或设置一个开放式的私密区,在角落放一个小浴缸。
四私密区的更新要点
1.私密区的位置要每隔一月更换一次,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可以是平面上的移动,也可以是立体的更换,如从楼梯下换到阁楼等,给孩子新奇感。
2.不同主题下,私密区的造型也需要变动,如圆顶帐篷、大型纸板箱、垂帘、悬落的降落伞等,引起孩子的兴趣。
3.幼师也要根据幼儿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或兴趣爱好,改变私密区中的具体布置,比如更换颜色、换玩偶、换靠垫或座椅,让幼儿感受不同风格。
五私密区活动评价
1.在自由选择时间,幼儿会不会去私密区?
2.幼儿停留在私密区的时间是否合理?
3.幼儿使用私密区后,是否情绪和状态较好?
4.幼儿是否知道私密区的使用规则,以及尊重别人的使用?
5.幼儿是否喜欢此区域的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