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是家园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我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家长会的形式,拓展家长会的边界,让很多家教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我们不定期会就某一个主题专门召开互动式家长会,让家长在宽松的氛围里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取得了非常好的家园共育效果。下面就我园互动式主题家长会“家有动画迷”来跟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
佑佑奶奶向我们反映:“每天佑佑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机看动画片,吃晚饭时也要边吃边看动画片。若是双休日在家,他会一看就是半天,让我们都很头疼。”旁边的家长听到佑佑奶奶的话,也跟着倒苦水:“我家和你家一样,特别迷动画片,整天吵着要看《喜羊羊与灰太狼》……”针对家长反映的问题,我们在班上组织了谈话活动,发现孩子们道理都懂,都知道不能长时间看动画片。但是家长多次反映孩子一回到家,就把老师的话抛在脑后,依旧我行我素。于是我们决定专门召开“家有动画迷”的班级家长会。我们班孩子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平时大多是爷爷奶奶接送,本次家长会我们特地要求尽量爸爸妈妈来参加。我们事先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校信通平台发送短信、家园联系栏里张贴通知、请幼儿带信给爸爸妈妈等方式告知孩子的父母,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家长会如期举行。我们把座位围成一个圈,伴着轻柔的钢琴曲,请一位妈妈站在门口给家长们随机发放一张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纸片。当家长们陆续来到班级坐下后,家长会便开始了。家长会由一位妈妈主持,开场游戏的规则是家长之间相互合作将拿到的纸片拼出一个汉字并粘贴在黑板上,比比哪一组速度最快。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将手上的纸片一一拼在一起,最后拼成了“家园合力,共促成长”八个大字。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纷纷表示:这样的游戏形式,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很有意义。既突出了家庭和幼儿园要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也点亮了今天会议的主题。针对“到底给不给孩子看动画片”这个问题,家长们各持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有家长认为现在的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片,而且动画片里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很适合孩子观看。有家长却表示,自己对于电子产品管控很严格,从小就不给孩子看,因为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很大的影响。那究竟看还是不看?当家长们纠结于此的时候,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随后,家长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不能让孩子一次看动画片的时间太长,每次控制在1小时以内,以免眼睛疲劳过度。
优质的动画片总会给人以启迪,因此家长要提前把好关,筛选内容积极向上、能带给孩子正能量的动画片,题材可以多样化。
事先亲子之间有个约定,如周一到周五看半小时,周末可以上下午各看半小时。和孩子共同商讨规则,奖罚分明:如孩子能按要求做到,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一个小心愿;如孩子不能做到,就按要求严格执行。
首先家长要做出榜样,不能到家就打开电视机,杜绝边吃饭边看电视等不好的习惯。家长在什么时候看电视,看什么电视,要有选择,有节制,给孩子起一个示范作用。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边看边讨论动画片的故事和情节,学习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闪光点,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有利的。看完动画片后,适时地带孩子离开电视机,用讲故事、做游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将他引入一个有目的的活动。
家长利用节假日可以带着孩子去户外,参加亲子旅行、亲子拓展等体验活动,亲近大自然,感受家庭的温暖,让亲子感情变得更加美好。
这次家长会,既解决了“如何看待孩子看动画片”的问题,也让老师和家长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给家长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实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会议结束后,教师及时总结和梳理,将经验和做法分享给其他班上的老师。
会后分析
本次家长会,在教师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聚焦了大部分家长育儿的困惑和问题。案例中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围绕家长们都关心的问题,及时与家长积极沟通和交流。为了保证活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教师邀请了孩子的父母来园沟通,帮助家长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会场布置上,教师以圆圈形座位的分组形式,积极营造了良好的沟通氛围,不仅拉近家长彼此间的距离,也方便家长相互交流。在家长陆续进班时,选择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让大家身心都很放松。
开场的拼图游戏,既点亮了“家园合力,共促成长”的会议主题,又拉开了会议的序幕,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与凝聚力。
案例中,主持人和游戏组织者都是班级家委会成员,有很强的组织、策划、感召能力。他们在家长会中的组织作用充分体现了家长是班级主人翁的意识,使大家讨论的氛围更加宽松,更加热烈,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本次家长会是家长唱主角,教师唱配角,教师只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会议都是家长自由发表意见,整合经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将梳理好的对策,分享在家园联系栏及班级网站上,这样的做法充分肯定了家长的经验,增强了家长参与的成就感,也使本次家长会的成果得到最有效的共享。
在“互动式家长会”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吸引家长参与进来。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击鼓传花介绍育儿经验、抢答互动、丢手绢、找朋友等,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边吃边聊的茶话会、头脑风暴式、案例分析、好书推荐、视频欣赏、PK赛等形式。在这些活动形式中,家长不再是一个听众,而是会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并能在游戏与交流中体会到家园共育的真正意义。
以往家长会的内容都是教师决定的,全程都是教师在把控节奏,内容都是固定模式,家长只有参与权,没有发言权。案例中,话题的内容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或困惑,出发点不一样,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不一样,最终的效果就更不一样。教师可以采用发放“问卷调查”“问题征集单”等方式了解家长育儿的困惑和问题,及时梳理出家园共育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策略和实施方法,切实帮助家长解决育儿困惑。如:小班幼儿普遍存在、家长又非常关注的进餐习惯问题。进餐习惯好的孩子的家长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纷纷发言介绍经验,使其他家长学到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互动式家长会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班级家长资源,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伙委会代表以及家长志愿者在家园沟通中的作用,力求在他们的配合与帮助下,完善和传达会议的主题、目的、方式、流程等。因此教师要事先与他们沟通,然后让他们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使家长接受,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沟通的桥梁作用。
会议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活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梳理,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改进策略。可以通过家长访谈、征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家长对本次家长会的满意度和期望,力求扬长避短,为今后召开家长会指明方向和思路。互动式家长会理念上更加突出家长的主体地位,形式上更加灵活有效,内容上更加多元,宗旨和目的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如果说孩子是一个个快乐的小音符,那家园就是弹奏快乐音符的一双手,只有配合默契,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
原文刊载于2023年1月《早期教育》(教育教学),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文字编辑 | 早期教育编辑部 张娟
微信排版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烨
作者单位 | 扬州市机关第三幼儿园绿杨园
长按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