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只要准备大量的书,便会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其实不然,引导幼儿与书籍互动比“堆书”更有效。互动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孩子智力,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有时候读完一个故事或者一篇文章,不能很快理解其中的意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分享自己的见解,帮孩子梳理思路。对于精彩的部分,用笔在书里做标记,或专门找一个笔记本,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喜欢的符号画下来,也可以拍下来,打印出来贴在笔记本上,这样用多种形式来记录,和孩子一起体验积累的乐趣。
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领悟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专注品质等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能力,丰富孩子的知识。但是孩子阅读的时候需要引导他带着问题去阅读,同时和孩子一起探讨书里的事物,让孩子读懂,比多读更重要。
第一,学会读懂图书内容。比如针对图书内容进行提问:画面上都有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儿?或针对故事内容设悬念,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继续翻书来寻求答案,比如设问:“你猜猜母鸡萝丝接着去哪里散步?”孩子会根据问题继续观察画面寻找答案。
第二,学会找准故事情节。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提问,帮孩子找到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点。很多儿童读物一般以时间或者故事内容发展来安排故事情节,比如,针对时间提问:第一天小蜗牛走到哪里?第二天呢?第三天呢?或者针对图书画面进行提问:第一页画的有什么?第二页画的有什么,等等。
第三,学会看图。根据图画进行提问,第二页的色彩、图画跟第一页有什么不同?孩子带着看图找不同的好玩儿心态,会投入到绘本阅读中。
第四,学会运用书中语言。每本图书中都会有一两句经典的语言,通过提问:小老鼠过生日,他的好朋友送礼物时都说了什么?跟孩子们一起重温书中经典的语言,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掌握了阅读技巧。
将书中的故事排演成小话剧表演出来会非常有趣。和孩子一起商量你扮演XX,我扮演XX,分角色来表演,相信一定会让孩子记忆犹新。如:故事《龟兔赛跑》,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的地毯上边表演边讲述故事,翘着二郎腿睡觉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爬的乌龟,相信一定可以让你的宝宝兴趣盎然。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同家人一同制作道具、服装,将表演的影像留存下来,这将会成为珍贵的家庭回忆。
当孩子不想读书的时候,一起玩图书“寻宝”游戏。找一个记录本,家长故意在记录本上写上选择好的数字或者某些简单的汉字,让孩子去翻书寻找,找到后用笔圈住,比一比谁圈得多。在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家长将这些字连在一起让孩子读一读,并猜测这个故事的含义,孩子猜的八九不离十的时候,要鼓励、表扬他通过自己的能力能够看书了。慢慢地,孩子识字越来越多,阅读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每周固定一天为家庭阅读日,这一天孩子要求父母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和父母无限地探讨书本里的“恐龙、蚂蚁、七星瓢虫……”当然也可以要求父母带自己去书店挑选一本喜欢的书。总之,这一天要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管父母平时多忙,这一天都不要缺席孩子的阅读活动。此外,孩子过生日,父母可以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书本的珍贵和特殊意义!
(原文刊载于2019年6月《早期教育》家教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微信编辑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 烨
长按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