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我要放下“小毯子”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我要放下“小毯子”-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刘晶波: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专家的话:

      通常意义上的依恋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其主要养育者之间,是一种幼儿与成人之间强烈的情感联结。稳定的依恋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幼儿还会对一些物品产生依恋,如小毯子、毛绒玩具或者一件衣服等。这些物品可以帮助幼儿更加容易地面对与主要养育者分离后产生的焦虑感(如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出于安全卫生、增强幼儿独立性等方面的考虑,希望幼儿能够放下依恋物。建议家长关注一下几个问题:首先,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和了解孩子对于依恋物的依赖程度,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告别依恋物,避免直接把它从孩子身边拿走,但要保证依恋物的安全性和卫生;其次,多多开展亲子阅读和亲子游戏,提供高质量的陪伴,满足幼儿对于亲密关系和安全感的需要,同时又能将幼儿的注意力从依恋物上转移;最后,定期约上孩子好朋友的家庭一起开展户外活动,给孩子营造同伴交往和拓展兴趣的机会。

我要放下“小毯子”-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在幼儿园里,不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都会有一些孩子带着依恋物,如小奶嘴、小毯子、妈妈的相册、小娃娃、枕头等物品。有的孩子大热天怀揣着小毛毯,睡觉时也要放在自己的枕头边,直至枕着它入眠。如果睡着期间毯子拿开,他就会不自觉地惊醒,一定要找回自己的小毯子,才能再次入眠……

一、分析与思考

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小毯子”不只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从中可以闻出自己的味道,可以闻出妈妈的味道,进而感觉到安全和舒适。家长们可能会担心孩子这样的行为事实上,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依恋行为是有生物学根源的,它就跟吃饭一样也是幼儿生存的必需。依恋物可以有效缓解孩子在陌生环境中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因为这样的物体可以被幼儿随意控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权力感。但每天拿着某一物品时时不离身的话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要学会独立,就要学会放下“小毯子”。

二、应对措施:陪伴与鼓励

1.亲子共读,故事感染。

由于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教育方法必须直观形象,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理解。比如用故事教育幼儿正确对待依恋物就远比枯燥的道理有效得多。

童话故事《阿文的小毯子》反映了真实的孩子世界,借阿文和小毯子的故事,自然融入孩子成长中面临的调适问题。生活中孩子们的 “小毯子”现象跟故事中的阿文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与孩子一同阅读,一定会让他们感到亲切和喜悦。家长可以模仿故事中阿文父母的智慧做法,阿文喜欢小毯子,那就干脆满足她,并把小毯子做成小小毯子或是小手绢儿方便携带去幼儿园,让孩子经历成长的过程,逐渐摆脱小毯子。

2.及时鼓励,强化效果。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小奖花作为代币,一般情况下,小奖花是表现好被用来作为奖励的,因而对孩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只要能够少亲近小毯子一会儿,或只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与手绢儿为伴,或是不抱着小枕头仅仅把它放在身边……都可以得到小奖花。当然代币只是一种条件强化物,而非真正的强化物,为了使代币法得到预想中的效果,要把小奖花进行有效兑换。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得到的小奖花累计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被推选为家里的“小管家”。“小管家”可以做很多神气的事情:帮妈妈分碗、能决定买一样自己喜欢的水果、督促弟弟妹妹的言行举止、当爸爸妈妈的发言人,等等。

3.家园合作,共同关爱。

一方面,父母要经常抽出时间陪孩子,不要将养育的责任推给他人,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另一方面,及时跟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的情况,请老师允许孩子带小毯子,并事先安排接纳小毯子“休息室”,让他暂时离开依恋物,减少相处的时间,离园时再拿着一起回家。

当然,另外还有很多值得一试的策略。比如:注意力的转移(好听的故事、音乐;好玩的游戏、玩具……),情感的转移(老师,同伴),都是不错的方法。如果在采取了智慧的教育策略之后,孩子还是对他的心爱之物恋恋不舍的话,那我们就不如干脆满足他的要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信心的发展和对外界兴趣的增加,会逐渐放弃依恋物。

三、亲子游戏,帮助孩子放下“小毯子”

游戏1:躲猫猫

游戏目标:躲猫猫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建立物体永恒性的概念(即使事物不在眼前,它也是存在的,并且可能再次出现)为以后的分离作准备。

游戏过程:

1.分配好角色,爸爸负责躲起来,宝宝负责找爸爸。

2.宝宝用手捂上眼睛不准偷看,数到十。

3.爸爸在数数的这段时间里,快速找个自认为是隐蔽的地方藏起来让宝宝找。

4.如果宝宝找到了就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5.如果暂时没找到,爸爸可以用某种动物的叫声给宝宝提供线索与机会。

6.仍没能找到的话,可以降低难度,宝宝用歌声问:爸爸,爸爸,你在哪里?而爸爸就可以用歌声提示宝宝线索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边说边出来打招呼。

游戏小贴士:家长可以跟宝宝交换角色躲猫猫。

游戏2:木头人

游戏目标:家长用小闹钟计算宝宝保持“木头人”造型的时间,从一分钟开始,慢慢拉长宝宝与“小毯子”分开的时间,让宝宝逐渐适应分离的情境。

游戏玩法:

1.妈妈拿好闹钟准备计时。

2.爸爸跟宝宝一起念儿歌: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拿东西(依恋物),不能动,动动就是毛毛虫。

3.念完之后宝宝摆一个自认为最酷的造型,保持不动,妈妈开始计时。

4.爸爸可以用“做鬼脸”“挠痒痒”的一系列动作逗宝宝动。

5.妈妈在旁边计时数数:一秒,两秒,三秒……

6.如果宝宝能坚持一分钟不动,就可以奖励睡觉前多听一个喜欢的故事。如果能坚持三分钟就可以奖励连续一周多听故事等等

7.如果家长感觉宝宝累了,就摸摸宝宝的头,并说一句魔语“叮咚”,宝宝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游戏小贴士: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选择“小奖励”,投其所好,效果会更好。 

游戏3:小毯子的休息室

游戏目标:家长巧妙创设“休息室”的情境,让宝宝自然而然将注意“小毯子”上挪开,在不经意间摆脱“小毯子”。

游戏过程:

(宝宝扮演妈妈 小毯子扮演宝贝。)

1.宝宝可以说:“妈妈现在出去一会儿,你在这儿休息一下,我办完事情就来接你。”把小毯子放在“休息室”。

2.假装办完事情回来了:“我的宝贝真乖,妈妈抱抱。”

3.“宝宝饿了吧。”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喂奶,换衣服,哄睡觉等角色体验。

游戏小贴士:家长可以设计更丰富的宝宝熟悉的情境,方便宝宝模仿,体验。

(原文刊载于2018年6月《早期教育》家教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放下“小毯子”-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我要放下“小毯子”-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长按关注我们吧


我要放下“小毯子”-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亲子 一 柿子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我要放下“小毯子”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