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身边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每个人至少有两份“工作”:白天在单位辛苦工作不输旁人,晚上回家照顾孩子亲历亲为。两份工作,7天24小时的交替,没有休息,也许没有更多的赞美,但她们仍然义无反顾乐此不疲。这群人就是“职场妈妈” 。对于她们来说辛苦也许没什么,最让她们揪心的是不能“全心”陪伴孩子的愧疚感,无力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无奈,不知如何提高陪伴孩子效率的无助等等。为了更多的关注到这个“特殊”群体,央广都市之声FM101.8《SOHO新势力》节目于2015年4月17日,邀请伊顿家长大学校长曾珈来到直播间,为听众们带来了一期《职场妈妈们路在何方》的直播节目。曾校长以教育专家和两位孩子母亲的双重身份,在节目中与两位主持人晶晶、汪冰一起深入探讨了一些关于职场妈妈的热门话题。
节目主要讨论了三个主题:职场妈妈的“愧疚感”;关于引入“外援”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
第一个部分主持人先介绍了本次特邀嘉宾,伊顿家长大学的曾珈女士,她是一位朝九晚五的职场女性,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成为职场妈妈之前,她做过两年的全职妈妈,也曾经彷徨过,是否要放下年幼的女儿重新走入职场。对于一个在家留守两年的全职母亲来说,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家人的支持。对于当代女性,也许这样的选择题我们早晚都要去面对。曾珈女士觉得无论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首先要保证的是成全更好的自己,因为只有妈妈好了,孩子才会好。而且一定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要被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吓得望而却步。
接着,主持人抛出了一个困扰职场妈妈的普遍问题——对孩子的愧疚感。这样的愧疚感都源于对孩子满满的爱,总觉得给予孩子的时间不够,对他们有所亏欠。但万事都有两面,虽然我们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呈现职场中自信、从容而快乐的自己。作为榜样,告诉他们如何积极乐观的享受人生。我们还可以每天给予孩子虽然有限却高质量的陪伴。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第二个部分是关于如何引入“外援”的问题,其中包括如何增加父亲的投入程度?隔代教养方式不一致如何处理?曾珈女士分享到:“外援”的帮助对于她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很难职场、家庭两不误,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出取舍,并寻求家庭以及外部的帮助。同时在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也是举足轻重的,妈妈们应该更多的让父亲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放手、鼓励和赞美是关键,再加上一些有创造力的设计,父亲一定会越来越乐在其中的。除此之外,隔代教养方式的不一致也是很多职场妈妈面临的棘手问题,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或多或少会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曾珈女士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要转变我们自己的观念,不要试图去改变老人,感激老人的付出,相信他们和你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为孩子好。其次,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尽可能多承担责任,运用您相信的教养方式去影响孩子,从最容易达成共识的小事入手,让祖父母和其他养育者看到成果,相信最终他们会有所触动甚至改变。我们也可以参考在正面管教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开家庭会议。每周家庭成员可以举行一次家庭会议。会议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与成绩给予赞美,之后可以把这一周的主要问题提出来,家庭成员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案。这对于家庭的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部分关于高质量的陪伴,妈妈要不要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事业与爱好?曾珈女士的建议是不要。她给出了两个原因:第一,“牺牲”这个词对于孩子来说太沉重了。千万不要在不经意间让孩子承担你的“牺牲”,为你的选择买单。第二,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难道我们不是希望孩子们有一天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吗?那么就请为他们做出榜样吧。
高质量的陪伴首先要满足孩子和父母都愉快的标准,此外还要遵循:简单、持续、重复的原则。就是陪伴孩子时应更注重质量,给予孩子全心的关注。至于做什么活动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一起做些家务难道不也是一种陪伴吗?父母还要尊重孩子对于持续和重复的需求。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安全感建立,更是孩子心智发展的需求,特别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天性处在摸索发展阶段,喜欢反复的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事物。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天10分钟的陪伴远远比心血来潮的一小时要好的多。
最后主持人与嘉宾都觉得,做父母是人生难得的修行,这其实是一个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心态的调整,对科学育儿方法的学习,降低育儿中的焦虑与愧疚感,从而享受真正的育儿乐趣,不必再做“可怜”的父母。
快点击进入伊顿儿童成长社区进行互动吧!教育专家、伊顿家长大学首任校长曾珈女士将在这里就热点育儿话题与您展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