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幼教界正掀起一股“蒙台梭利热”。在北京、上海等地,一些幼儿园纷纷开设了“蒙氏”课程,家长需支付每月高达1000多元的费用,并购买各种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创立的,提倡以科学的方法提早发掘孩子潜力,并创造一个完全配合孩子学习需求的环境。据中国的一些蒙氏学校称,蒙台梭利教法是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婴幼儿教育方法,收费昂贵理所应当。然而,当记者走访德国各地幼儿园时,却不见“蒙台梭利”的踪影,这是怎么回事?
尼德森幼儿园位于汉堡东郊,是德国蒙台梭利教育协会的会员单位。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走进室内,记者看到,这里没有传统的教室,而是分为日常生活、数学、感觉教学、语文和文化5个区。在日常生活区里,设有衣柜等用具,教导孩子日常能力和锻炼社交行为;在数学区内,设有长短、大小、高低不同的木块,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进行数字运算;在感觉教育区内,准备了视听触味嗅觉的训练教材;语文教育区内可以进行书写、拼读等练习;科学文化教育区则可发掘孩子音、美等能力。幼儿园负责人丽亚博士说:“5个区的设置是蒙台梭利教育的主要内容,它能激发孩子潜能,显露孩子才能。”
玛丽亚博士认为,这种互动关系如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一样,不分年龄,大家互相学习、帮忙这也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精髓之一。研究表明,混龄班孩子的灵敏度,比传统的分龄班高很多。一个班约有15位孩子,采取小组化教学。每班最少两位老师,而老师的角色不是统一的教导者,而是引导者、观察者及教育环境的维护者。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蒙台梭利教育盛行于欧美各国,德国还兴起过“蒙台梭利运动”。如今,德国建有专门的蒙台梭利研究机构和协会。会员单位的教师要经过蒙氏机构的严格训练,才能予以认证。那么,蒙台梭利教育会员学校的收费又怎样呢?玛丽亚说,与一般学校没什么不同,只是多收取十几欧元的教具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是否为蒙台梭利教育协会的会员,德国学校从不冠名“蒙台梭利”的字样,甚至在学校宣传资料上也找不到这种表述。
德国联邦教育部的工作人员特尔先生分析认为,首先,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已经被德国幼教普遍接受,并渗透到日常教育中,没必要冠上“蒙氏教育”的字样。其次,不能把蒙台梭利教育神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其他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中的合理成分同样可以被收运用,如德国教育家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等。同时,教师必须在教学细节处理上灵活把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一位叫贝阿特的家长说,孩子选择学校也不看是否有“蒙氏教育”的字眼,而是看学校的历史及取得的成果。
任何教育模式都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蒙台梭利教育法也不例外。德国幼儿教育专家克莱特教授指出,德国在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法时,也曾经历了一个兴、衰、兴的过程。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始时盲目地崇拜,没有经过认真的本土化。
后来,德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本土化问题:如在教育内容上,他们以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原则为指导,参考蒙台梭利的语言教具,设计了一套德语语言教育的方案和教具。在教育活动上,以蒙台梭利文化科学教育的框架为蓝本,设计了富有现代化气息,融合现代科学发明和创造的教育活动方案和教具等。
快点击进入伊顿儿童成长社区参与有趣的互动吧!在这里您可以畅所欲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