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收到一位学员的来信,他在邮件提到几个写作方面的问题。
? 常常有了灵感,却纠结于开头不满意而停笔。
? 不知书评应该什么结构去呈现,以前老师布置的读后感,总是大体概括加上一些看法就草草结束。
? 文章总是写不长,即便打了草稿也总是牵强延长内容才达到要求的800字,平时在博客发发随笔也是,文本时常时短,我也想写出浩浩荡荡的大长文啊。
? 我知道写作水平愈发重要,却没有充裕的时间来阅读学习写作,那该怎样提高自己呢?
这也许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对此以下几个方法供朋友们学习和参考:
不要纠结开头
? 打败拖延症,尝试一气呵成
一旦有了思路和想法,便马上写下来。先写成一篇看起来不成体统的初稿,而后进行修改和雕琢,再构思开头和结尾,或者对已有的开头和结尾进行修缮整理。
文章一气呵成之后,或许我们对开头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构造想法了。
? 尝试结构化写法
一直很喜欢麦肯锡,受益匪浅。很多时候我的文章都偏向于使用它的结构逻辑思维去构写。
如果你学过麦肯锡的写作方法,或者金字塔原理,那么写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且大部分写作的人都只是先定主题,或者根据命题进行撰写,并没有一定要按顺序,先写开头再写内容。
? 从灵感入手,拓展全文
可以从自己的某个灵感作为切入点入手,先写一段或一小篇文章,然后由此拓展延伸写出全文,再看看写的过程中,有没有写出适合放在开头的句子。
书评并不难
? 书评没有标准
书评有各式各样,没有具体标准,可以是摘抄附感受,可以是论述,可以是批判。
帮助读者更好地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这就是书评存在的意义。书评就是一面镜子,你描绘的是你在镜中看到的形象,也就是你自己。
? 对词句的个人理解
如果有哪些词句读得让自己很有想法或很有感觉,就马上记录下来、把想法写下来,等到把全部词句集结完毕,书评的摘录部分就出来了。
? 对全书的个人理解
可以从全书大局宏观角度,结合历史、背景等深度内容进行深度化评论。
三种写书评的方式:写给自己看、写给网友看、写给媒体发表。
写给自己看——更偏向于读书笔记类型,也就是摘抄加感悟;
写给大众看——应该要有梗、有格调、有态度、有趣味,这些才是大众的菜
写给媒体发表——应该写出高大上、颇专业、政治正确的作品。
? 与其他方面联结做横向对比
如果你看的书和其他书籍有所类似,属于泛主题阅读,那么可以在写书评的时候把这些书拿来和自己看的这本书做对比,在几本书之间的观念、观点、结构、事例、哲理上做比较和总结。
长文从练习开始
? 千万不要纠结于字数
字数不是王道,内容才是王道。
? 多写多练能让你下笔如有神
想把油从那个小铜钱孔穿过而不沾边,需要很多年的历练,所谓熟能生巧。
而如果经常坚持写作的话,几周后写篇幅较长的文章,并不是什么问题,坚持几个月,你可以尝试写属于你自己的小说了。
四个月前,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坚持写作至今,如果我想写,写一篇4000字的文章已不是什么难事。
? 多独立思考
别人的想法,只是参考,终究要听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在暴露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
思考多了,想法则多,想表达的欲望开始产生,写的欲望会变强烈了。就凭这热情,便能写出长文了。
你并不缺时间
? 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作
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目的、对于自身的意义在哪?
? 问自己时间去哪了
不如先告诉我什么叫没有充裕的时间吧。
别说自己时间不够充裕,全是假的,只要你想做,时间都能被挤出来。
? 提高自己的方式不一定只有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只是通向更好自己的一条路,还有其他路子,比如对专业的学习,比如结交更棒的朋友,比如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制定一番计划,用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方式去执行计划,前路漫漫,有所提升,有所进步,日积月累,你便能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了。
以上内容采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