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部分人随着成长都会跟父母越来越少见面,顶多努力做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平时呢,跟父母最多联系情感的方式就是打电话。
可是啊,经常拿起电话,父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大家往往聊个三分钟就结束了通话。这样做呢,有两个坏处:第一,从孝道角度来说于心不忍;第二,从现实考量角度来说,你平时越是不搭理父母,父母越喜欢对你管东管西,到了过节的时候还会发大招——催婚,催生。所以呢,提升跟父母的通话质量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跟大家分享跟父母通话的“三心原则”,希望能够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第一,跟父母通话,要用细节让他们安心。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对长期见不着你的父母,对你的生活状态基本能脑补出一部悬疑剧来,与其让他们胡思乱想,不如老老实实的跟他们汇报生活现状,让他们安心下来。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说,我每次都有在电话里跟他们说让他们少操心。
大哥,你父母还每次都让你早睡早起多吃饭呢,你听进去了吗?你越是大而笼统的说一句:“一切都好,请放心,”父母越是不放心。他们会觉得你在报喜不报忧,会觉得你有话藏着噎着不跟家里说。那么怎么说才能让他们真正放心呢?很简单,说细节。跟他们说,你最近看了什么电影,录了什么美剧,跟哪个朋友去哪吃了饭。一个有心情跟父母说生活细节的人,基本上过得不会太差。你爸妈只是老了,不是傻了,细节暗示会比在电话里信誓旦旦更有效。
第二,要用问题使他们舒心。其实啊,随着儿女的长大,父母最孬心的事莫过于对儿女生活的失控。他们再也不能深度参与到你们的生活中去了,这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无力感。这个时候你劝你妈多去跳跳广场舞,只会让她恼羞成怒。所以,经常在电话中向他们提问,可以使他们有“依旧是权威”的幻觉,从而老年生活更加舒心。
当然,你的工作问题最好别向他们提问,因为这个他们基本上也给不了什么意见,最好问一些他们得心应手的生活常识问题。比如说排骨汤该怎么炖?怎么样洗衣服会比较没有静电?夏天该吃什么水果比较健康?然后呢,耐心的听取答案,并做出恍然大悟的回应,拿出你对付上司十分之一的精力给父母,他们就会很满意了。
第三,要拿对比使他们开心。人年纪越大,越会无可避免的被社会边缘化。你发现爸爸妈妈在一起聊天,基本上十分钟之内就开始聊儿女,父母们最大的社交压力就是在儿女这个话题上居然没有隔壁王大妈有发言权。所以,你要经常的在通话中给父母们提供值得他们骄傲和炫耀的话题点,争取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当然,你也许会说,我没那么优秀,不可能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都告诉他们我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正确地说,我可能这辈子都没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可以供父母炫耀。请注意,这个时候,你的实际成就并不重要,父母跟我们对成就的认知压根就不一样。
你不需要在电话里编造你刚拿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这种你自己都不信的荣誉。你只需要多说说,同事小王这个月迟到太多被扣了奖金,而我没有;同学小李好像公司要倒闭了,正在到处找工作,而我没有;我们公司的CEO别看赚得多长得帅,但是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女朋友一定身体有问题……。多聊聊这些八卦,你父母脑海中自然就会形成我们家孩子真是太优秀了,居然有工作,不迟到,虽然没结婚但是有女朋友这一系列的惊叹,并且绘声绘色的告诉你们整个小区。让父母有谈资,舒缓他们的社交压力,比你年底买两瓶脑白金回去要有用的多。
人的一生,都是社交的一生。父母年轻的时候要学会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教孩子跟其他人沟通。而父母老的时候呢,他们的主动社交能力在不断的下降,而我们就要承担起主动沟通的责任。负责跟他们沟通并且提供他们跟别人沟通的谈资。只要不违法,父母无好坏,儿女无好坏,我们都没得选。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经营好我们的家庭。
总结:牢记跟父母通话的“三心原则”,让他们安心,舒心,开心。我们在外面打拼,才能无后顾之忧的放心!总之,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好好说话的学问,看起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给父母打电话,其实呢,是一个典型的沟通场景。而顺畅沟通的诀窍就是要营造一种把话语权力交给对方的氛围。
用细节让父母安心,意味着你要向他们呈现自己的真实生活,是把自己置于一个汇报者的地位;用问题让他们舒心,意味着你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对你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是能够提出指导意见的,是有权威的;而用对比让他们开心呢,意味着你要向他们证明你是值得让他们炫耀的,是能够让他们在社交的时候特别有面子的。
这样的沟通技巧,不只可以哄父母开心,还能用在很多的其他场景之中。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好好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