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一定程度上遵循着丛林法则,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并创造价值。所谓强者,说到底还是要看人才队伍是否强大,看企业储备人才强大与否。
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不仅需要招聘新的员工,更要懂得按照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引入并储备新的人才,包括具有成长潜力的未来管理型人才和技术专家,做好这样的储备,才能实现企业组织顺利及时更新换代,为成长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正如人力资源专家彭罗斯认为,企业成长的动力,来自于其“组织剩余”,即只有组织内部有剩余的人才资源,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也意味,企业想要获得成长机会,就必须要有看似“多余”的人力资源,参与进入组织的运营和实物规划中,某种程度上,这些人才看似剩余,但却是企业储备的最宝贵资源。
有两家这样的企业:
某外资企业,十几年前进入中国内地,并和当地一家电器公司进行合并,保留了该公司原有的管理团队。由于希望管理层稳定,整个团队始终占据着除总经理之外的所有高管要职,这导致中层干部开始逐渐流失,目前,随着高管团队的年龄老化或离职,新的高管团队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困境。
另一家企业则有新的烦恼,该企业是由企业转向制造的,根据新的生产需求,该企业需要更多的员工,并计划在多个地市设立新厂。然而,这样的人力资源需求让企业猝不及防,除了普通操作工可以从外部进行招聘之外,中层管理人才根本来不及培养,而市场中的招聘也不足以适应如此急迫需求。
面对类似的问题,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会怎么做?
麦当劳,国际餐饮企业中的巨头,能够获取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整个企业正确的发展战略,自然也和其储备人才队伍战略息息相关。
提前储备人才,时麦当劳HR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正因如此,麦当劳的人才结构和其他不少公司有所不同,普通企业中,毕业于相关专业大学的员工占据大多数,但麦当劳中真正毕业于商业管理专业的员工不到40%,其余的员工都是从储备人才队伍中成长起来,这些人才来自于在校学生、工程师或者教师等等,而储备人才队伍又是从兼职工作开始的,许多人选择在上学和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到麦当劳餐厅打工,并逐渐成为这家企业的储备力量。
当然,麦当劳对这些储备员工有着一套独特的管理和培训机制,他们中的优秀者,能够根据麦当劳的培训计划,晋升并担任不同职务,很多人由这条路径走上了麦当劳店长、经理乃至更高的领导岗位。
庞大的储备力量,让麦当劳的员工培养、使用和提升都有了更大的选择性,让企业有了更加稳固的基石,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不过,企业人才储备相比招聘而言,有更大的难度,这是因为储备过程不仅会受到种种干扰,更需要有完善系统的计划架构,解决储备人才的关键性问题:其中包括企业应该储备什么类型的人才、从什么时候开始储备、以什么方式进行储备等运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