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教讲师资源|言语交际中的“反弹术”——节选自《演讲论辩技巧》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所谓反弹术,是指这样一种说话技巧,即:对对方提出的问题,由于某种原因,不便、不能或不愿作直接的回答,于是采用以问作答的形式将问题反弹给对方。这种答话技巧其实是将对方的难题再还给对方,使自己由被动变为主动,它常常可以令对方处于尴尬的境地,使对方自作自受,产生“圣人所非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的感想。请看电影剧本《知音》中描写《亚细亚报》新闻采访员万士同采访蔡锷将军的情节:


万士同夹在蔡锷与小凤仙中间,慢步急语:“鄙报为国民喉舌,想就帝制问题请教一下蔡将军的政见。”


蔡锷指指嗓子眼儿:“有你这个喉舌就行了。我的喉头生病了。”


万士同锲而不舍、寸步不离:“孙中山、黄克强在海外宣言讨袁,将是辛亥元勋,想必引为同调。”


蔡锷漠然:“中山信徒给袁总统办筹安会、鼓吹帝制的也有。”


“对,对,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过,梁启超先生的大作《异哉所谓国体问题》,您总该深表同感吧?”万士同为自己的辩才而自得。


蔡锷果然给难住了,坐在游廓上,点燃了一支雪茄烟,寂然半晌,说:“梁任公是我的老师,袁项城是当今国家元首,万事通先生,你说我应该从谁?”


“万事通”不通了,抓起法国帽,搔头皮:“是啊,该服从谁呢?”


很有辩才的记者所提问题对蔡锷将军来说确实是个难题,然而大将自有大将的风度,蔡将军临危不乱,采用了很有力度的反弹术,从容对答,将难题反弹回对方,并且反将了对方一军,令人拍案叫绝。


反弹术从其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角度来说主要有三种:


一、普通反问的反弹


反弹术都是采用反问形式的。普通反问的反弹术是一种最一般的反问,它最简单,也最易掌握,经常运用于日常言语交际,甚至在伴随着刀光剑影、斗智斗勇的外交谈判中也时常可见这种反弹术的威力。当对方提出某个问题,我们不便作答,或者不解对方意图之时,我们可以反口诘问,运用反弹术,将问题踢回对方。比如:


我国足球教练高丰文, 1987 年5 月率中国足球队南下。在与香港队大战前夕,香港有位记者想探听“军情”,便向高提问:“你将怎样对待香港队惯用的打法?”拒绝回答这一问题,似乎不够礼貌;如果回答,又近乎“泄密”。怎么办?高丰文采用反弹术,他镇静地反问道:“你说香港队的惯用打法是什么呢?”这记者冷不防被问住了,只得改口退守:“大概是防守反击吧。”高立刻补上一句:“我不是郭家明(香港队教练),我不知他如何布阵。但不管香港队怎样变化,我们都一样准备。”


高丰文的答话很有艺术性,坦率中透有自信,机智而不失礼貌,应该说反弹术的运用在此起了巨大作用。


有时对方提出某个问题,但其真实意图一时无法了解,如果贸然作答,可能会落入陷阱,入其彀中,这时反弹术可就有了用武之地。如:


有位妻子,一天突然问丈夫:“你是否愿意和我离婚啊?”按照一般的回答,丈夫可能要说:“我不愿和你离婚啊,亲爱的!”但是这位丈夫却没有这样回答,而是采用了反弹的办法,说:“你呢?”应该说丈夫的回答是巧妙的,在不了解妻子意图的情况下,采用反弹术将问题弹回去,这样可以通过妻子的回答了解其意图,并迅速考虑好完美的答案,使自己化被动为主动。


如果说“普通反问的反弹”还是较简单、较普通的话,那么下面我们要说的“同构意类的反弹”和“二难藏问的反弹”就更复杂,更巧妙,更具有艺术魅力了。


二、同构意类的反弹


对某些刁钻古怪或别有用心的问题不易回答时,可用此法,即构造一个与对方相同的圈套让对方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有一次一位西方记者与一位中国作家谈历史与文学创作。谈话中西方记者提了一个问题:“文化大革命中国历史上是一次公认的巨大灾难,它使千百万正直的中国人民炮受动乱之苦,但也造就了一些反映这次历史事件的优秀作家和出色的作品,阁下和阁下的品亦在其列,那么,请问:文化大革命是好是坏?”中国作家面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采用了反弹术,回问了一个同构意类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次公认的巨大灾难,它使千百万无辜的各国人民尝尽了战争之苦,但它也造就了一批反映这次历史事件的优秀作家与出色的作品,阁下和阁下的作品亦在其列,那么,请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


这位中国作家的同构意类的反弹出其不意令对方措手不及,无以对答,顷刻间主客易位,中国作家由被动的答转变为主动的问,以对方的难题难倒对方。这种答话技巧真不免让人产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儿回闻”的联想与赞叹。


三、二难藏问的反弹


对某些不宜或不愿回答的问题,可用二难藏问的办法反弹回去。这种反弹术难度较大,它需要分两步进行,先巧藏二难发问,诱使对方落入圈套,然后要反问。此种反弹术威力巨大,可使对方哑口无言。比如,有一次,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这方面会谈的情况。当记者问到美国潜艇数字时,基辛格巧设二难,用反弹术回避了。请看基辛格与记者的对话:


基辛格:..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记者:..


基辛格真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当记者向他发问时,他不作正面回答,而说:“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这是巧设二难:如果是保密的,我就不能讲;如不是保密的,你就应当知道;或者是保密的,或者不是保密的;所以,或者不能讲,或者你应知道。基辛格的问话控制了记者只有选择说“不是保密的”,这样记者落入了基的圈套,被基一个反弹,从提问变为被问,由主动变为被动,结果自己无言以对,好不尴尬。



更多幼教讲师资源和技巧学习可加入中国幼教讲师联盟微信,定期分享幼教讲师知识和技术,定期开展互动,点击“”了解更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师职场成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教讲师资源|言语交际中的“反弹术”——节选自《演讲论辩技巧》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