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主持节目、掌握会议,还是给学生讲课,都要力求一开口讲话就能在顷刻之间抓住人心。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以为途径有两条:一是外在的表象——端庄的仪表、自信的神态以及豁达的举止等等;二是精彩的扣人心弦的“开场白”。
因此,我在任何场合讲话,都十分重视运用恰当的“开场白”。所谓“恰当”,是指“开场白”要切合具体情境的需要,即在不同的场台,要运用不同的“开场白”。但不管在哪种场合,我的“开场白”总是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力求简洁
“简洁是天才的姐妹。”开场白尤需如此,要力求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会议的主旨或中心。
在一次主持“迎接建党70 周年演讲比赛”的大会上,我没有长篇大论回顾建党70 周年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我的“开场白”只有下面三句话: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现实同样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未来还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的“开场白”刚说完,会场上便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明白,这是“简洁”的胜利——我把党的丰功伟绩浓缩在“历史”、“现实”与“未来这三句话之中,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开场白”忌讳啰嗦,无论多么丰富复杂的内容,都要寻求最精炼的语言,简洁明快地表达出来。
力求新奇
寻求新奇,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之一,不只是孩子如此,成人也是这样。因此,你的“开场白”要想一下子抓住听众,就要力求新颖奇特、与
众不同,就要满足听众寻求新奇这一心理需求。
在上海市技校系统语文教师举办的“语文新教材教法研讨会上”,针对新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从一个极端偏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我作了5 分钟的发言。我的发言是这样开场的。
老师们:我先给诸位介绍冯骥才的一篇微型小说,这篇小说叫做《胖子和瘦子》..
会议是讨论教材,我却从《胖子和瘦子》开场,可谓出其不意。然后我话锋一转,这样收场:“教材编写是严肃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切不可象冯骥才在小说中所讽刺的那样,一会儿宣传胖子,一会儿又突出瘦子!”
又如:去年7 月,由《演讲与口才》杂志社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三届演讲学研讨会暨中华演讲学会筹备会”。会议聚集了全国演讲界的精英,可谓人才济济。会议的最后一天举行联欢会,主持人要我表演节目。当时我想:这么多人能说会唱,我表演的节目肯定不如别人,但我可以用几句新奇的“开场白”吸引听众。于是表演之前,我这样说道:
老师们、朋友们,凡上台表演节目的都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达到这一目的可用两种方法:一是表演特别精彩,令人难忘;二是表演特别蹩脚,成为笑柄。今天我决定要取第二种方法,我的表演要达到两个要求:第一要弄巧成拙;第二要半途而废..
接着我表演节目也是与众不同的:我将五首歌的前二句联起来,共唱了十句,这正好符合“开场白”中的“弄巧”(不过没有“成拙”)和“半途而废”。
力求沟通
无论是讲话还是讲课,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与听众的心理上的沟通、感情的相融、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我说“开场白”,也把这一条当作重要原则。
每学年给新入学的学生上语文课,我都注意在第一节导言课上与新同学作心理上的沟通。这是因为我早已年过半百,是道道地地的“老”教师。而一般青年学生大多不喜欢苍颜白发的“老”教师上课,认为二者之间兴趣爱好、性格志向相距太远。根据这样的心理,我在导言课上便说了如下的“开场白”:
同学们,我刚走进教室就发现有的同学皱了一下眉头,那意思大概是:唉,怎么是个老头来上语言课,多没劲!但是,你冤我了,说不定我比你们在座的有些同学还要年轻呢,我的孩子就常说我“还没有长大”..
接着,我向同学们讲述了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差别,一个人不管生理上多么衰老,只要心理上没有衰老,他就是年轻的。几句“开场白”,使我一开始就与学生有了心理上的沟通,这就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力求抒情
掌握会议、主持节目,有时需要创造一种热烈的、欢快的或庄重的气氛。而气氛的创造,主持人的“开场白”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怎样的“开场白”才能有地创造会场气氛呢?我以为办法之一是运用抒情的语言。
例如,在一次全校师生元旦联欢会上,我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窗
外,寒气逼人,场内,笑语盈盈;窗外,大雪纷飞,场内,歌声阵阵。这是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已经走近、走近..”
又如,在以《我为祖国作贡献》为题的演讲比赛会上,我选用了这样的语言作“开场白”:
我们如果不能成为月亮,那就作一颗星星吧;没有无数的星星,夜空何来辉煌的奇观?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大树,那就作一棵草吧,没有漫山遍野的小草,祖国哪有绿色的春天?
“开场白”由于面对的具体场景千变万化,因此很难比较其中的优劣,以上四种方法也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不过我以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场景“开场白”都要符合以下两条原则:
第一,切合会议宗旨。
第二,瞬间扣人心弦。
更多幼教讲师资源和技巧学习可加入中国幼教讲师联盟微信群,定期分享幼教讲师知识和技术,定期开展互动,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