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开始高发,4-7月,手足口病正式进入暴发期。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手足口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家长该怎么治疗和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
●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38.3摄氏度。
● 口腔疱疹最多见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鄂,口周也会出现。
● 手足处表现为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多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在5天左右吸收,7-10天完全消失。
多数孩子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有些皮疹带有水泡,但皮疹通常不痒。
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即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3~6天。
得了手足口,该怎么治疗?
手足口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的药物。大多数情况下5-7天可以自愈。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孩子做的,是对症护理。
发热护理:
一般来说,超过38.5°,就需要服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美林。
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疱疹和溃疡造成的疼痛。
口腔护理:
口腔内疱疹会使孩子疼痛难忍,所以在饮食上,家长注意尽量喂食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热、过咸、过酸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
手足口的传染性极强,家有二宝的更要注意隔离,养成饭餐分筷的好习惯。同时,因为手足口病有很小比例发展成重症,比如脑膜炎、心肌炎等,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4种表现,请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体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发热时间>3天,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不好。
精神萎靡或烦躁、无力,出现呕吐、呼吸增快等情况。
预防手足口,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控制。
防控十五字口诀: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
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
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我们幼儿园应该怎么做?
进行环境消杀、室内消毒和被褥暴晒等隔离工作,并和家长配合疾病预防,做好患病幼儿追踪记录。
我们家长和幼儿应该怎么做?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中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对家中的物品要定期消毒处理。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若必须外出,回家后先洗手。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 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
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历
幼儿“春咳”进入高发期,这些预防方法一定要看!(转给家长)
史
紧急通知: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文
感谢您把孩子交给我们幼儿园,我们不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毫发无损”
章
小朋友在6岁前须养成的好习惯,都有哪些?
幼儿“春咳”进入高发期,这些预防方法一定要看!(转给家长)
紧急通知: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感谢您把孩子交给我们幼儿园,我们不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毫发无损”
小朋友在6岁前须养成的好习惯,都有哪些?
目前16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客服微信号:
(仅接受微信咨询)
课程顾问电话/微信:
监督/投诉微信:
(只接受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