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道 育至善之人]
随着在幼儿园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这个小小的集体里,孩子们不仅学了儿歌、古诗、有趣的知识,还学会了与教师、小伙伴相处,学会完成任务,学会承担责任。
这是他们对于家以外的世界的初体验。
初来乍到,请老师们多多关照。
纪录片里的一一小朋友性格非常独立,喜欢一个人玩,吃饭总是吃到最后,不紧不慢,从容不迫。
教师问一一:“你为什么不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
一一冷静回答道:“因为小朋友老追我,我不喜欢小朋友当我爸爸呀妈妈呀”。
嗯,多酷的小朋友呀。
这是一部拍摄于2001年的幼儿园题材纪录片。一群可爱的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了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吃饭的时候,饭菜撒了一身;
睡觉的时候,喊着要回家;
两个人抢玩具,直到把玩具抢坏……
孩子们高兴和不开心的情绪都是非常直接的。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子,这部纪录片就是怎么记录的。
孩子的心中没有对错,就如同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审视孩子,也是审视我们自己。因此,如何引导他们的成长,就成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思考的工作。
当孩子痴迷于一件事,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和创造力?
这部纪录片呈现了“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的孩子,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
也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孩子们是有天赋有才华的,在很小的时候也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坚持一生。
即使是出生于猪肉铺家庭的小女孩,也能翩翩起舞。“只要她喜欢,大人就得帮帮她”。
这部纪录片透过全球100名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孩子们是如何学习说话、移动、思考和学习爱。
人是成长最慢的动物,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
几个月大的婴儿可以通过名字知道爸爸妈妈在叫自己,再大一些,他们可以认出镜子中的自己。
3岁的孩子会对身边事物产生强烈兴趣。4岁开始有性别意识,喜欢群体玩耍。
幼儿园教师们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更细致地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去更好地设计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课程和活动。
9位教育实践者借助他们自己的成长,来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
“指导不是纠错,而是表扬的对。”
“让孩子问的问题持续有回应,让他觉得问问题是有趣的。”
“接纳—发现—欣赏—鼓励。第一步:当周边的标准不接纳孩子时,大人应该去看见他、欣赏他、接纳他;第二步:发现孩子擅长和适合的事情。怎么去发现,学会跟孩子玩乐。”
纪录片中有很多专业的教育观点可以供幼儿园教师们学习,并且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去实践。
世界顶级儿童发展专家通过实验,探索了婴儿的各种行为,包括发脾气、大笑、共鸣和学习。
并且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孩子发脾气是因为自己能力跟不上想法。发脾气时孩子的压力会变大,无法自己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需要大人介入。最好的方式是转移注意力,消除压力。
孩子的共情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却是身边的大人可以塑造的。共情对孩子日后发展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纪录片中有趣的小实验呈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教师们通过了解这些小秘密,也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孩子的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在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好的情况下,孩子的很多想法也无法表达出来。
教师们可以借助这些纪录片,更加了解我们的孩子,也能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自己的工作,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只有常读和星标订阅号
请按照以下步骤
收获最新“朋友圈”信息
1??打开公众号页面
2??点击右上角 ··· 按钮
3??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
![暑期|适合幼儿教师观看的8部高口碑[教育]纪录片-幼师课件网第27张图片](http://kejian.youshijiaoyan.com/thumbnail.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