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点击上面 关注我们
幼儿园还没有开学,有时间整理些材料,翻到了去年秋季的工作随笔。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我走进了中班,和可爱的小朋友们又见面了。
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实在很强大,常常被他们所感动。咦!这名小男孩做好的东西是什么呢?
你做的是什么呢,愿意告诉我吗?
汉堡包
哦,好看!可以说说都有什么颜色?
这个是橘色,这个是红色,这个是黄色,这个是橘色。
(边指边说)
一共是几层呢?
4层
最上面的这些是?
装饰啊!
收到了一枚来自于小男孩“这你也不知道”奇怪的眼神。好吧,继续的“不耻下问”。
这层橘色的是?
面包
下面红色的是?
肉
黄色这层是?
果酱
最下面那层橘色的是?
开始琢磨自己吃过的汉堡包夹层里有什么?好像一直没注意过汉堡包最上面那层都有些啥?
转眼看到小男孩手里放着一个已经成型的作品,围着看了半天,猜想是个人吧。但是为什么上下都是白色的?是没穿衣服的人吗?为自己的大胆猜想心虚了一下。
你手里捏的这个是?
“啊!机器人?”第一感觉就是万万没有想到是机器人,不过,再想想,机器人不就是身着银色盔甲嘛。
我以成人的思维找到一个貌似理解小朋友意图的理由。那机器人和汉堡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那刚捏完的汉堡包是给机器人吃的吗?
机器人不吃汉堡包
那为什么要捏这个机器人?
那个(机器人)做完了
哈哈!又一次被小朋友的脑洞打败了!成人的世界果然复杂,想太多!
接下来,静静地听这位小男孩讲了一个关于机器人的小故事。
在故事里,小男孩把自己化身为无所不能的机器人,然后……
美好的心情在孩童的无穷想象中弥漫,谢谢这位可爱的小朋友,我学到了很多,祝你快乐哟!
在这个案例中,从儿童的游戏特征方面做两点简要分析。
在游戏的连续性上,小男孩具有2-4岁的年龄特点,即在一个游戏后(做汉堡包),进行与前一个游戏无关的内容(做机器人)。
小男孩出现了把自己假装成机器人,并且编成故事,这是“以人代人”象征表现。
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了小男孩认知发展的水平。
⊙文章、案例版权归公众号幼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内容
?
幼学YOUXUE
图文排版/ 徐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