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最近多地高温天气持续,多个地区已发布了高温橙色或红色预警。高温条件也使得中暑现象频繁发生。如何预防中暑成为我们此时应重视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防中暑指南,一起来看看吧。
中暑又分阴暑和阳暑,中暑类型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大不相同,你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一般是忽冷忽热或者吃生冷所造成的,也叫做脾胃感冒,表现为头重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乏力,而我们所熟悉的藿香正气水就是针对这一情况的。
由于夏季受热过久持续高温所致,表现为体温上升、心跳加速、大量出汗、脸色苍白、虚脱、肌肉松软、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或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抽搐、昏厥,甚至丧失意识。
重症中暑症状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其中以热射病最为凶险,伴有多器官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热痉挛的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及剧烈疼痛。
热衰竭的表现为头晕、头疼、心慌、多汗、口渴、恶心、呕吐,随后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晕厥、血压短暂下降,体温明显升高。
热射病的多数患者起病急,前期表现为无力、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典型症状为高热、核心体温常在40摄氏度以上,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将病人迅速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场所。让他平卧下来,尽量按住不要剧烈挣扎。解开衣扣,松开或者完全脱去衣服。如果衣服因出汗而湿透,则应立即更换干爽衣物。
将湿毛巾浸透冷或冰水,然后搭在中暑者头部和身体上,帮助降低体温。让中暑者进行全身冷水淋浴或冲浴,可以有效促进散热与降温,尽量使用冰水或冷水。打开电风扇或摇扇,对中暑者的头部及全身进行吹风,可以加速散热和降温。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为其适当补充水分(若患者有热射病症状,先不要为其补水)热射病典型三种症状:高热、无汗、意识障碍。已经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若中暑时病人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院就诊,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持续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喝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家中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人丹或藿香正气水)高空作业者可随身携带,以便取用。需低盐饮食者,在补充盐分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涂擦SPF15及以上的防晒霜,戴宽檐帽、墨镜或遮阳伞,出行避开正午前后,户外活动选在阴凉处进行。
老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的人,在高温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之后在继续户外活动。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文章由师汇联盟教育综合整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资料推荐】
点击可查看详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