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听懂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内容,并能简单理解其意义。
2.在父母的帮助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故事《井底之蛙》
活动过程:
一、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忆有关系青蛙的故事或者谜语有哪些?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谜题一: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打一动物)
谜题二:身穿绿袍小英雄,夏天田里捉害虫, 冷风吹来找不见,春天又在池塘里(打一动物)
谜题三: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小朋友通过这些谜语就知道青蛙是帮助人类捉害虫的动物,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
*.但是今天老师带来的关于青蛙的故事呀,它有点不一样,想知道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吗?一起来听听故事看!请小朋友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听故事听完故事:
1.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2.你喜欢这样的青蛙吗,为什么?
二、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讨论: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你喜欢这只青蛙吗,为什么?
*.再次听故事,理解故事的意义。
*.跟着视频或者在爸爸妈妈的提示下完整讲述故事。
猜猜看,这只小青蛙它会从井底出来吗,请你帮它想想它可以用什么方法出来。
三、活动结束。
你还知道关于青蛙的其他故事吗,或者你还会什么成语故事,请讲给身边的爸爸妈妈听听看。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
【教学主题】
中班幼儿园成语故事《井底之蛙》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井底之蛙》这一成语故事,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2、学生能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体验教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
1、成语故事《井底之蛙》:读故事、理解故事。
2、成语故事《井底之蛙》:分角色,演练故事。
3、成语故事《井底之蛙》:讲解故事道理。
【教学准备】
1、白板、笔、课件;
2、《井底之蛙》成语故事展板相关素材。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10分钟)
教师给学生讲述一只小青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一只小青蛙生活在井底,只知道井里的世界,因此没有看到更大的外面的世界。
2、学习活动(35分钟)
步骤一:阅读成语故事《井底之蛙》
教师向学生讲述《井底之蛙》成语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互动和感性词汇。学生看展板理解故事。
步骤二:演练故事
教师分配角色,让学生们分组练习故事的演出,向学生让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其面前。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悲喜剧情。
步骤三:讲解故事道理
教师给学生讲解故事的道理。让学生意识到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什么。
3、总结评价(5分钟)
评价
1.老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理应是积极的。
2.让学生通过互动学习,领悟到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感悟故事中的人性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情感词汇和互动方式讲述故事并引入引导学生。
2、如何让学生从演练故事中更好地理解故事。
【教学类别】
幼儿班教学
【教学体会】
成语故事是一种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教材。通过讲述成语故事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介绍故事中的道理给学生。同时,学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并运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的世界和道理。
觉得不错,请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