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内容主题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
【案例】
诚诚,现在上幼儿园小班。他很聪明,主动表达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受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局限,他说的话常常真假参半。
这天下午妈妈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后,他对妈妈说,在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把我放在旮旯里,不让我学英语”。还说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不让我玩,老让我跳,老让我蹦”。
妈妈并没有听信诚诚的一面之词,而是在第二天向老师了解了情况。原来,英语老师是幼儿园外请的,并不认识班里的小朋友,她教英语的时候是随便排的座位,碰巧把诚诚安排在边上了;而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诚诚作为超重儿童参加了幼儿园专门设计的训练课程,教师根据他的体质状况设计了专门的体能训练活动。
从现场描述的角度来说,诚诚说的话是事实;但是从教育情境的角度来说,他的话并非事实。听了诚诚的话,诚诚的家长之所以没有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是因为诚诚的老师经常与家长经常沟通的原因,而且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平时,利用接孩子离园的时间,诚诚的老师会及时地与诚诚的家长讲讲诚诚当天发生的事。
上述案例中,教师到位、得当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心、了解到孩子的特点,所以家长才不会轻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从而避免了种种误会的产生,为家园共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长沟通是幼师必不可少的工作,家长沟通可以提高教师自我认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家长沟通不能只靠家长或者老师,如果缺失了其中一方,家园共育就失去了意义。
1.有利于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效果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不同的优势,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以相互替代。通过沟通,家长与教师能够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统一协调好各自的教育方法,促使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2.有助于解决幼儿成长中遇到的烦恼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很多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在外部环境和成人身上,找出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不过,仅仅发现根源是不够的,教师除了反省自身外,还要与幼儿家长深度交流,根据家长提供的情况具体分析家长的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等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清晰的自我认识:自己工作做得怎么样、怎样做才是最佳、自己的能力如何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其答案并非靠苦思冥想就能获得,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得到的反馈。离开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就很难多角度地、客观准确地把握自我。
有效沟通需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才能实现,而沟通目标是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因为人们彼此间在性格和生活阅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一)理解
相互理解是家园沟通的第一个目标,幼儿园是家长与教育机构产生正式沟通关系的第一站,而教师年复一年地接触一届又一届的幼儿家长,积累了丰富的沟通经验。所以,教师要以理解为基础开展家长工作。
(二)信任
孩子对教师的热爱情感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作为家长,他的一切思维和情感都为孩子所系,尽管他可能对幼儿园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是只要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教师、喜欢小朋友、家长的一切担忧都会释然;只要孩子爱教师,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情感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三)合作
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合作,每个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同,教师需要因人而异,教师要具体调查和分析是家长的性格问题还是观念问题,或者还有其他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