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植物“生病了”怎么办?
种植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看着植物们一天一天的长大,身处其中更能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人生病了有医生可以治病,那植物生病了怎么办呢?”面对孩子们的提问,龙湾区第十七幼儿园的教师巧借项目化的形式,来一步一步,引领幼儿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一、学习目标
二、项目流程
三、项目实施过程
观察发现,问题产生
幼儿每日悉心照顾,但幼儿在浇水环节的时候发现部分茄子有发黄变黑的现象,引发了大部分幼儿的关注与担忧。
茄子它怎么啦?
他一定是生病了。
提出问题:“那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
交流讨论,提出想法
幼儿与同伴展开交流,各抒己见,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可以给它贴上创可贴,这样它就不会痛了”
方法二:“可能是它喝的水太少了”
方法三:“可以给它吃药”
方法四:“可以给它打针,就像是我生病的时候需要打针”
动手操作,验证想法
为茄子贴上“创可贴”
在操作实施之前,幼儿积极的探讨贴创可贴的可行性,幼儿大部分表示,给茄子的叶子贴上创可贴不可行。
茄子都没有流血,不用创可贴的。
如果贴在树叶上,小苗就喝不了水了,这样长不高的。
幼儿根据自身经验,认为创可贴防水,这样会让植物喝不了水,所以幼儿一致出来讨论。
结论:给小苗贴上创可贴这个办法不可行。
为茄子浇水
根据幼儿的前期经验,知道植物最重要的生长因素有阳光、水、和肥沃的泥土。所以孩子们都一致认为浇水对茄子生长有很大的好处,并且幼儿对浇水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期间孩子在四季润园浇水的过程中还发现了问题:
针对该问题我们让幼儿和家长自制一个属于自己的浇水器。
之后,幼儿兴致勃勃的带上自制浇水器去四季润园浇水。
为茄子“喝药”
小朋友生病了吃药,植物生病也可以喝药。
小朋友生病了吃药,植物生病也可以喝药。
不可以给植物喝我们的“药”的。
那植物的“药”是什么呢?幼儿经过询问家里的爷爷奶奶以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了解到原来植物的“药”可以是营养土。
之后我们马不停蹄的给幼儿们准备了营养土,幼儿看到准备好的营养土迫不及待的去四季润园和种植园撒上,幼儿将营养土均匀的撒在植物所种植的泥土区域。
过了一段时间,幼儿惊奇的发现小苗长出了嫩叶,幼儿欣喜的得出一个结论,植物也是需要喝“药”的。
为茄子“打针”
“打针”?用什么打呢?植物打针是怎么样的呢?在实施操作前,孩子们迎来的很多的问题,于是,孩子们大胆想象着,给植物像人一样的打针如何?
根据孩子们的前期生病打针的经验,孩子们很快想到了吊瓶,幼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给植物打吊瓶。
为了满足幼儿的预想和验证,教师查询资料查找着可以替代输液管的材料,正巧在网上发现了一个专门给植物输液的输液管,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输液管。
教师第一次拿出输液管,孩子们好奇的用小手把弄着,眼睛里充满好奇。
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了解输液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教师将孩子们带到龙湾中学的四季润园,同时教师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且尝试进行使用。
这时,幼儿迫不及待的想要为植物“打针”。
老师,我们快为植物“打针”吧。
可是上面的吊瓶还没有呢?这样子不能给植物“打针”的。
这时就有孩子发现了输液管有了,可是上面的营养液和容器还没有呢?
孩子们经过激烈的探讨决定用矿泉水瓶来替代吊瓶上面的容器,回家之后孩子们和家长共同收集矿泉水瓶,孩子们还为矿泉水瓶装饰上漂亮的衣服,第二天孩子们就兴致勃勃的带着自己的水瓶来园进行展示。
这时,我们又迎来了新的问题,孩子们发现给植物的营养在哪呢?难道用营养土?可是营养土不能从滴管中留下来,怎么办呢?
孩子们左思右想觉得需要营养液才行,这样才能够让水在容器里从输液管中留下来。就这样孩子们向家里的爷爷奶奶要到了营养液。
在使用营养液之前,我们带领孩子了解了营养液的好处,发现营养液有很多的优点:①养根壮根②改善土壤③提高抗逆性④科学配比。
我们也为孩子们介绍了营养液的使用方法,营养液可不是随便使用的,要通过用水稀释进行使用。
终于我们的植物吊瓶准备完毕。
第一次操作
孩子们把准备好的吊瓶带到了种植区,将吊瓶平放在地面上,兴致勃勃的将“针头”插入泥土中。期间孩子们发现了问题所在:
我打针的时候它是挂起来的,它这样流不下来的。
吊瓶这么平放在地面上,营养液是流不下来的?那该怎么办?
教师将该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进行思考且讨论。
可以拿绳子把它挂起来。
可以找棍子把它支起来。
孩子们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小区以及身边的物品进行筛选,有一天,一位小朋友带来了她的工具——长树枝。
她们预设着自己的想法,将长长的树枝插到泥土里,这样的话吊瓶就可以挂在树枝上,那吊瓶里的营养液就可以通过输液管输送到泥土里了。
第二次操作
(1)调制营养液
孩子们因前期经验将营养液用水进行稀释,以免营养液过浓,将植物和泥土烧掉。
那么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孩子们来到了园内种植园正式的进行了第二次的“打针”。
(2)支起支架
由于小班幼儿力气过小,不能将树枝插入泥土里,所以她拿来了铲子将泥土刨开,像种小树苗一样将长长的树枝种到泥土里。
(3)挂起“吊瓶”
“支架”安置完毕,孩子们将自己准备好的“吊瓶”挂到树枝上,这样“吊瓶”就能成功的给植物输送营养了。
(4)将针头插入泥土中,给植物输送营养
(5)按下开关
最后孩子们成功为植物输送营养。
发现问题
由于种植区的“吊瓶”已经成功完成,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观察植物的变化,期待着小苗可以快快长大。
可是有一天,我们去观看的时候发现“吊瓶”里竟然没有给植物送营养。
寻找原因
每个幼儿都迫切的想要知道其中的问题出现在了哪里,他们纷纷的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可能吊瓶是没有竖着放。
可能开关没有开着。
可能是针头被堵住了,所以营养液流不出来。
最后孩子们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原来之前针头插入泥土中的时候,泥土将针头堵住了。那发现原因,幼儿很快得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结论:所以针头不能用力插到泥土里,应该用铲子挖开泥土把针头埋进去。
反复试验,设计优化
相互交流,收集材料
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发现幼儿园里也有很多是可以当做“支架”来使用的,于是幼儿开始踏上了寻找支架之旅。
(1)寻找“支架”、择优选择
幼儿在园内观察、寻找发现了几个可以作“支架”的物品。
①海绵棒:长度很行,可是材质太软了,不能支起吊瓶。
②园内的树枝:材质可以,可是数量不够。
最后,幼儿耐心的寻找过后,发现了一个最佳的物品来替代“支架”。孩子们在隔壁班级的种植区发现了“支架”。
幼儿找到了“支架”的最佳选择之后,向隔壁班老师进行了询问,最后成功借到了“支架”。
(2)搬运支架
期间搬运“支架”的路途中,我们还遇到了园长妈妈,园长妈妈还提示我们小木屋还有剩余的支架可以提供。
幼儿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兴高采烈的去搬运小木屋将剩余的支架。
第三次操作
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很快我们迎来了第三次的“打针”,孩子们这次是为我们四季润园的植物进行“打针”。
很快我们支起了支架,孩子们纷纷的将自己准备好的“吊瓶”挂到支架上。
展示评价,项目延伸
种植成果展示
之后的几天幼儿每天都会去观察植物的变化,幼儿惊奇的发现白菜的种子长出来小苗,茄子的小苗长出了嫩叶,幼儿们高兴极了,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十分满意与自豪,相信过不久我们即将引来大丰收。
系列活动延伸
(1)制作提示牌
期间幼儿发现吊瓶被其他好奇的幼儿所碰倒,所以幼儿想到了一个方法——为其制作了提示牌。
幼儿通过图案、文字进行设计,共同完成了提示牌的制作。
最后幼儿将其挂在园内的种植区和四季润园的支架上进行温馨提示。
(2)实验《原来植物也会有感受》
在该主题项目下,除了开展《植物医生》,幼儿在这次活动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认为植物原来和人一样有感受,和人一样有心情。基于幼儿兴趣点本班还开展了“原来植物也有感受”的活动。
教师给幼儿观看了一个《骂植物和夸植物》的实验视频,幼儿看到在相同环境下,一株植物每天被赞美所拥护,而另一株是每天被批评和诋毁,仅过一个月的实验周期,发现两株植物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通过这个视频感受到了原来人的语言对植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这次的活动中幼儿再次深刻的感受到。
(3)游戏故事记录本
幼儿在这次的给植物“打针”之后,进行了活动回想,通过绘画和文字进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