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课程背景
为了方便幼儿更好地在户外进行自然探究活动,我园决定建几个适合幼儿使用的小水池。
水池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我们决定先听听幼儿的意见。
老师,建在花园里吧,我们要给花浇水。
老师,建在菜地里,菜地也要浇水的,工具和手弄脏了都要洗干净。
当我们把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做的机会留给幼儿时,便真切地感受到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在建水池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每天都带幼儿到施工现场观察工人们劳动,同时引导幼儿对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思考,并指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如搬砖、运沙、垒墙等。幼儿在与人、事、物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关于“水池、水路、水源”的探究兴趣。
过程记录
一、水池修建在哪里好?
水池建在果林哪个地方最为合适呢?10月9日,孩子们开始了热烈的辩论。
方案一:
柿子树下。
不行!柿子树会死掉了,就看不到柿子了。
方案二:
大果林和小花园的中间路上吧。
不好吧,路就破坏了,没有路走了。
方案三:
建在北边的水泥路上吧,这里是有我们的骑行停车场,有水了,我们还可以洗车啊。
好方法!但是我听大二班汪老师(消防安全员)说过,这是园里的消防通道,遇到火灾,消防车要从这里走的,不能破坏的。
方案四:
小木屋旁边有空地方,就建在这里吧。
可是小木屋在果林西边,好像有点远呢。
方案五:
找果林里的空地方,不破坏果树。
可不可以找一个既不破坏各种果树和路面,又靠近大小花园的地方呢?
哪里是远?哪里是不远?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小小建筑师们开始测量起来,方法有多种:有的跨步子量;有的一个人张开手臂量;有的多人手拉手张开手臂量;有的用麻绳量;还有的拉水带子量,忙得热火朝天。
根据测量、记录、讨论,孩子们得出南边小花园中间位置最适宜,说着就小红旗插在地面上做了标志。孩子们共同选择这个地方有他们的理由:
1.花草与花草之间有空地方。
2.在大果林和小花园中间位置,画画取水、洗画笔都不要跑很远的路,很方便!
确定好水池的位置后,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把水接到水池呢?
二、怎么把水接到水池?
(扫下二维码内容更精彩)
让我们来试一试!
1.大桶打水,拧不动。
2.用竹桶子从小三班接水,太远了,没有那么多竹桶啊;接水的过程中,水还会漏。
3.水管接水,管子不够长,离画画的果林太远。
宝贝们,虽然这几种方法都没有完全成功,但你们已经很棒了!会尝试着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不放弃,一起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些方法可能仅仅靠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像衣涵说做个水井,方法就很独特啊,不过我们要请瓦工师傅帮忙呢!
三、水是怎么送到幼儿园的?
10月10日一大早,雨知兴奋地说:“我家新房子装修,看到地上有白水管,管子上有个水龙头,打开水龙头就有水啦。”
雨知的话语引起了孩子们激烈讨论:
“水从哪里来呢?”
“土里有个井吧。”
“水龙头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班级卫生间也有水龙头啊,我们去看看吧。”
1.孩子们来到班级卫生间查找,水龙头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孩子们没有找到答案,只知道水龙头一打开就出水。到底水从哪里来呢?
自来水公司吧。
什么是自来水公司啊?
不会吧,自来水公司离我们这儿太远了,用洒水车送吗?
我们用那么长的水管子都没有办法送水,自来水公司是怎么送水的啊?
孩子们不清楚自来水公司的水是如何送至幼儿园,幼儿园里的水又是通过什么方式送到班级的。这个问题离孩子的生活有点远,不太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讲了可能也不懂啊,正当我犹豫到底讲还是不讲时,书聿:“老师,你也不知道自来水公司是怎么送水的吧?”雨知叹了口气:“哎!”为不让孩子们失望,我就尝试用语言讲述自来水公司是如何送水到园里……可是从他们的表情得知,他们很很失望,那求知的眼神仿佛在问我:“老师,水源到底是怎么来的啊?”
老师是孩子心中的“神”,我得给他们搭建求知的平台,让他们获得当下最想获得的经验。下班后,我再三思考,如何进行支持孩子们深度学习?通过什么途径让孩子们听得懂?在请教当时建造幼儿园的水电工师傅并反复思考后,次日,我做了大胆的尝试——看图讲述。因为水管埋在地里,属于隐蔽工程,要看施工图片,孩子们才能了解水源是怎么来的。
2.自来水公司水源接口→到园里→到班级
(1)看施工图片
(2)实地察看
(自来水公司接水到园门口→门口的水接到教学楼附近→教学楼附近的水送至班)
孩子们经过看图、猜想,到底是否理解水源是怎么一步步到班级的呢?大家制作了手绘水源图。
3. 手绘水源图
太有意思了,水管一会儿在泥土里,一会儿又到屋顶上。
自来水公司就是这样送水的啊,太有趣了!
神奇啊!大发现!画下来。
从孩子们的表征图可以得知,他们已经理解了幼儿园水是从哪里来的,我很开心,坚持不懈提供支持策略,孩子们获得了关键经验。园里的水源是从自来水公司送水点用水管送至幼儿园,幼儿园有了接水点(园外水阀)再接上很长的管子送至需要水的附近(园内水阀),从园内水阀再接上水管送至各班,且室内的水管都是安装在屋顶上的,各班水管上再安装水龙头,打开水龙头就出水啦!人们为了方便使用好多水,可以再安装一个水池来装水,这个水池里的水就能洗好多的物品。
脏画笔可以洗得干干净净了,我们也要建一个有水的水池。
我想要个爱心水池呢!
和我家里的一样!
四、设计什么样的水池呢?
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我们的水池不要大,能洗画笔就好;有的说要大一点,我们不仅要洗画笔,还要有好多水给果树浇水呢;有的说像班级卫生间的水池那样的,要有好多水龙头,洗手、洗画笔都不要排队;有的说要像我家里的水池有2个盆;还有的说水池不能高,中小班的弟弟妹妹也要用。究竟水池设计成什么样的呢?请看看小设计师的平面图吧。
从孩子们的水池平面图可以看出,大班孩子们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形态各异的水池表达他们心中独特的想法,面对多种造型的水池,该选哪一种呢?我们分别请小小设计师说说自己的设计及意义,最后大家投票决定,选择果树造型水池。
孩子们在瓦工师傅的一步步指导下用水泥、黄沙、砖块、钢筋建造出自己设计的水池,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学会如何使用工具泥刀;初步了解水泥、黄沙搅拌后成了沙浆;树叶造型需要用钢筋固定,风吹雨打不会裂缝;砖块与砖块之间固定要用沙浆,就像两张画纸贴在一起要用双面胶固定一样……这些经验是平时游戏里不常见的,只有通过跟着瓦工师傅实践才能获得,一日生活皆课程!
孩子们看着自己设计的水池,用流动水清洗画笔,调色画画,给果树浇水……
(扫码更精彩哦)
分析反思
1.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平时,幼儿在户外写生时需要调色、洗笔;在种植时需要浇灌、收拾工具;在回班之前都要洗手、整理物品。他们对幼儿园的环境已经比较熟悉,对修建水池的目的也能理解,有能力参与水池的选址工作。
于是,我们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向幼儿提出了“水池建在哪里比较合适”的问题,并让幼儿用小旗做标志,在自己选择修建水池的地址边插上。这项工作难度不大,操作性较强,每个幼儿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了。他们像大人一样,自由组合,在菜地、花园、果园、树林地带来回“考察”,插上小旗,感受到“小主人”的权利,体验到“小主人”的被尊重。
在初选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决策。修建水池的地方要满足什么条件呢?首先要方便大家种植、浇灌、清洗、收拾,距离活动的地点、道路都不能太远;第二次选择,幼儿有了明确的思路,不再是随便选选,选好后都能讲出自己的理由。
幼儿自主选择修建水池的地址,激发了其参与兴趣,让课程有了良好的开端。
2.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每天,我们都带幼儿去施工现场,观察工人们劳动,寻求合适的机会,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地,幼儿产生了关于“水路、水源”的思考。
哪里有水呀?怎样把水引过来呢?水又是怎么来到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幼儿想方设法要把活动室的水引到修建水池的地方。虽然幼儿的方法并不能完美地解决问题,但是幼儿的学习经过了思考、失误、调整,其深度学习的价值已经显现。正是这些不够完美的想法、做法,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我们还借用幼儿园的施工图这一资源,将无法解释的复杂工程展示在幼儿面前,有效地支持了幼儿的深入思考,燃起了幼儿继续探究的愿望。幼儿根据施工图的提示,在幼儿园的多个地方找到了水管、通道、水源的踪影。他们追着房顶上的管道找水路,循着班级的水池找水路,打开道路旁的水箱、水井找水源。他们猜想水从哪里来,能到哪里去……
教师的职责就是判断幼儿的兴趣价值,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经验支持,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探究愿望。事实证明,幼儿是有能力的探究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发现了水路、水源之间的联系,了解到地面、地下工程之间的整体性,懂得了小水池和整个幼儿园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也悄悄在改变。
直播预告
6月16日19:30-20:30
陶金玲:幼儿园传统戏曲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6月24日19:30-20:30
吴 丹:书香润泽心灵——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书香”之美特色课程的建构
6月30日19:30-20:30
李立志:新时代背景下的美育示范园模式探索
专家简介:
陶金玲:南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吴 丹: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华东师大三八红旗手、华东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联理事兼副秘书长
李立志:同济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美育研究方向博士后、教育部大美育课题组专家、新教育研究院新幼教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