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优师教研不主张给孩子用手机,所有的文章都是给大人看的,里面的歌曲请学会了唱给孩子听,视频不要用手机播给孩子看,大人看手机请避开孩子。故事的意义是讲给大人的,给孩子只能讲故事,不可以说意义。
–读《简单父母经》有感
简单,意味着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
历时一个月,收拾好房子,昨天终于住进离优师教研比较近的小区了。
再次读完《简单父母经》意识到,我又要丢东西了。虽然之前读过很多次断舍离的书,也读过《简单父母经》,但是日子久了,信息过于复杂,对于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渐渐模糊。最近再读,算是再一次的调频。“过多的物质、过多的选择、过多的资讯、过度的快速”这些“过度和过多”让大人的生活步调与孩子童年的步调差异越来越大。
如何能让我的孩子更好的发现自己,如何能让孩子缓慢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幸福感、和韧性,怎么样让我的孩儿成长成一个健康的自在的人呢?读完这本书,做了一下摘录。
简化,要从四个维度去进行。
第一个维度:环境
1.玩具:简化玩具的主要目标是减少玩具“数量”和“复杂程度”
(1)孩子特别喜欢的玩具,要长期保留,因为他们对于孩子有特殊的意义。
(2)对于不一定要留下来的玩具,可以暂时收起来,以后可以和留在房间内的玩具做交换。
(3)需要扔掉的玩具:
2.玩耍:让玩耍自然发生,这样孩子的大脑和身体才能正常发展,才能形成好奇心、注意力、毅力、意志力。
(1)“假装”是一种有开放式结局的玩耍方法。孩子要做出自主选择,这有助于形成自主的个性,长大后不容易被动地接受其他人包装好的观念和思想。
(2)玩耍是体验而不是娱乐,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世界联系,而不容易感到精神超载。
(3)让孩子经常参与日常家务劳动,能让孩子变成有能力、有自主性的行动者。
(4)让孩子有时间和机会去探求大自然,这是缓解现在社会压力的良药。
(5)父母经常参与到孩子的玩耍中,能帮助孩子建立感受,为将来的社交打下基础。
(6)运动帮助孩子建立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也能让孩子的人际关系更为健康。
(7)孩子需要创造和艺术,做手工是孩子们最初的艺术创作方式。
3.书:父母要对阅读的价值要绝对肯定,要让孩子珍惜书。
(1)8岁以前的孩子,房间内的书应该保持在12本以下,然后不定期地更换
(2)让孩子去享受阅读每一本书的乐趣,给孩子留下想象空间,激发孩子们的灵感。
(4)孩子需要时间来深入和重复的阅读。帮助孩子将所学到的东西和自己融合在一起。
(5)判断孩子的书是否合适,可以看它启发了什么玩耍方式:是否玩得很投入?互动是否良好?还是导致更多的侵犯性行为?
4.孩子的衣服:把孩子衣服数量减少到一种方便管理和收纳的组合。可供选择的衣服越少,着装的过程就越简化。
(1)简化孩子的衣服,能让孩子把注意力转换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让他们突破选择过多或超载的羁绊。
(2)“选衣服穿”本身是一种误导:无论穿得怎么样,一旦穿好了,孩子们对他们要做的事情更感兴趣,而不是对衣服本身。
(3)孩子在玩耍中培养的身分感远比外形更重要。个性不需要通过追逐流行趋势体现。
5.香味与光:简化家中的味道和香精味,特别是孩子房间里的,能让大脑中的杏仁体平静;至少孩子八岁以前,父母应该软化、简化家里的声音。
第二个维度:家庭生活的节奏
1.增加家庭生活中的节奏是简化孩子生活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方法。
(1)有节奏的生活不仅能增加安全感,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2)在小时候建立起一定的规律性,孩子将来就会建立稳定的世界观,能跟他人、社会建立良好的联系。
2.有节奏的家庭生活:旋律明确、清晰,经过日积月累,成为自然的顺序
3.可预期性:孩子就知道要期望什么
(1)孩子生活是“绘画般”的,他们需要看到。
(2)实在无法建立一贯性,请提供一些标志性事件,让孩子有所期望。
(3)建立可预期性和稳定性的最简单、最纯粹的方法是“有礼貌”。通过巩固亲子关系以及互相对待方式,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4.建立节奏:节奏加强父母的权威,温柔而自然,安全有序;节奏让孩子懂得纪律,自然而不是强迫。
(1)从小处做起。选择那些急需改正又容易下手的,慢慢扩大范围。
“’转换’是最难的:早晨出门,或放下手中的玩具来吃晚饭。如果这两个时段变得很有节奏,那么你一天的流程就会改进不少。”
(2)父母必须亲自示范,一旦开始做,请确定一定要完成。
(3)对五岁以下的孩子,使用音乐旋律或韵律会有帮助;对七岁以上的孩子,语言训练更好一些;对再大一些,特别是接近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先和他们讨论,然后共同商量最好的方法。
(4)用节奏建立的一贯性、安全感的小岛,就像呼吸。
(5)节奏的价值在于是否能让生活更轻松、更均衡?
(6)创造呆在一起、什么也不做的时间。
(7)重点在于家长要付出“时间”和“注意力”。
5.全家的晚餐,从准备到吃饭,再到吃完饭后的清理,连贯的参与就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会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
(1)晚餐的节奏从准备开始,而不是从吃饭开始,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2)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准备工作,也能让他们很快从玩耍或者看电视的行为中抽离出来。
(3)晚餐的饭桌,是孩子们学习社交技巧和情绪控制的绝佳场所,也是展现家庭民主的好地方。
6.简化食物:食物是用来滋养的不是娱乐或为了刺激味觉的。
(1)限制选择和复杂程度:简化食物选择的数目,简化口味、原料,远离精加工和太甜的食物。
(2)提供越来越真实(相对于精加工而言)的食物,越来越简单、自然的食材。
7.简化晚餐
(1)时间、地点、内容都已经提前安排好,不需要每天临时费尽心思找灵感、材料,创意去准备晚餐。
(2)一贯性让孩子知道“价值观”比“个人喜好”更重要。
8.睡眠:孩子的睡眠过程,应该从他们早起时开始算。这一天会怎么样?节奏如何?活动多不多?是否有暂停?所有这些决定了孩子们的入睡时间和过程。
(1)如果在每一天孩子都能轻易“放下”,到了晚上,他们就更容易“放下”而入睡了。在一天中建立两到三个“减压阀”,会帮助孩子在就寝时轻松入睡。
(2)对于婴儿或学步期的小孩子来说,小睡是最好的减压阀。设定一个放学后的小仪式,也可以作为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的减压阀。对于精力特别旺盛的孩子,工作也可以作为一种减压阀。
(3)就寝应该是家庭中最最不可破坏的节奏,如果做不到绝对,那么建议只能有20分钟的变动,只能比固定时间提早或晚睡10分钟。
(4)周末与非周末的就寝时间有巨大差异的生理影响,对孩子来说就像坐飞机调时差。
(5)大部分2到6岁的孩子需要时11小时的睡眠,6到11岁有10个小时就够了,但青春期又会升高到11甚至12个小时。
9.睡前故事:故事是美妙的减压阀,一天的事件以及他们造成的问题,在神秘的动物和幻想境地的冒险中都会消失。
(1)重复,让孩子深深理解故事,消化、融入,而不只是尝一口而已。
(2)孩子的心灵需要滋养,故事可以做到这一点。
(3)孩子并没有完全浸入现实世界,他们处理和消化资讯的方式和成人完全不同。他们需要简单的事实,明白的讲述方式,特别是需要他们直接反映的问题。
(4)对于那些难以理解或者接受的事实,孩子需要一个装载事实的“容器”。故事就是一个大容器,让孩子们有地方借助想象力来消化可怕的事实。
第三个维度:时间表
孩子需要自由、松散的时间。太多活动会限制孩子激发自身兴趣和自我指导的能力。
1.时间表 “有呼就有吸”
(1)吸是指空闲与休息。
(2)休息会滋养创造力,创造力会滋养活动,活动会滋养休息,休息令创造力能持续。
(3)简化时间表,留给孩子空闲与休息,进行有深度、有创意的玩耍。
2.无聊的好处
(1)在“什么也不做”与“深入而有创意的玩耍”之间有架用无聊铺出来的桥。
(2)当孩子不停地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时,他们就很难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3)如果孩子说“我好无聊!”,家长要用比孩子们的无聊还无聊、单一、平淡的话语回应他们。
3.激动与平静
(1)为孩子决定每一天是忙碌、活跃的“动”日,还是轻松平静的“静”日。
(2)知道哪些事情给孩子激动或平静,通过动与静的’平衡就避免过度的刺激。
4.为“预期”腾出一点空间
(1)预期不仅提供快乐,还有助于身分角色的建立,加强孩子的意志力。
(2)“用预期的心情去等待”有助于孩子建立个性。那是内心的力量,强大的“等待的力量”。
(3)预期可以抑制和对抗“立即满足”的欲望,建构孩子强大的内心。
5.上瘾:太多的活动会导致对外来刺激的依赖,形成“上瘾的行为”。一个从未体验过“闲暇时光”或是“无聊”的孩子就会习惯性寻找外来的刺激与活动。
6.拥抱“平凡”就拥有自在和各种可能。
(1)平凡中可以有特例,反之则不然。鞭策孩子像特例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的热爱和热情都被抛诸脑后。
(2)如果孩子的快乐不是建立在特例事件或特例天分之上,他们就会拥有了一件天赐的礼物:一种突出的个性。
7.运动与玩耍
(1)在玩耍中孩子自定规则、参与社交,并在探索中学习。而在有组织体育运动中,规则已经存在,孩子只是学习如何在设定好的规则中玩耍。
(2)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必须解决问题,并考虑他人的感受才能玩得“成功”。而在有组织的体育运动中,解决问题多依赖外力:教练、裁判或父母来解决。
(3)自由玩耍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不断变化,它提供了一个宽广、多元化的活动基础,为今后的精细化做好准备。而有组织体育运动通常由父母来回接送到指定地点,强调早期的专业化,重复性动作容易导致受伤。
(4)自由玩耍能培养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织体育运动在孩子还小时就将太多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
第四个维度:过滤成人的世界
有意识地从孩子的世界中过滤掉成人想要的“更多”、“更快”、“更早”,要保护而不是控制孩子的童年。
担心和关心是父母感受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当担心成为情绪中最多的部分,那就有点不对劲了。
1.简化屏幕
(1)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少科技、多人性的生命初期”的体验之间有着一种“关联”。
(2)简化家中的荧屏:电视、电脑、电视游戏、智能手机等。
(3)电视的影响:造成被动心态、减慢语言能力发展,导致过度激动、带来睡眠和专注力方面的问题,还可能出现荧幕依赖症。
(4)“媒体饱和”模式是当前这个时代的特征,但是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让它在孩子的童年中泛滥。
2.父母的保护之心+孩子的探究之心=孩子走向独立的方式
(1)这一过程不可能一直都顺畅,但爱的力量能够优美而有节奏地包容调节这两方面生物力的力量。
(2)信任与否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在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基础上探索世界,信任感就会佔上风,就会自在的成长。当父母让担心和恐惧遮蔽信任,就是在弃守“基地”,登上了直升机,试着与孩子同行。
(3)媒体遍布天下却毫不留情,对父母的焦虑造成极大影响。有意识地对过度的媒体信息说不,限制或拒绝那些提出警告而缺乏资讯含量的节目。
(4)直升机父母=过度做父母。“焦虑”和“竞争压力”就是直升机的燃料。但这种爱没有完全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5)“少说一些”。当父母在孩子身边说个不停,留给孩子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就少了。
(6)协同工作:父母各尽其职(专人挑起专门的职能),较为均衡的合作关系对大家都有利:加强了伴侣的合作关系,简化了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
(7)减少情绪监控:不要跟九岁或不满九岁的孩子过多地探讨他们的感受。允许孩子在他们的情感上有更多的空间和私密性。减少父母情绪的施加,让孩子自我培养和感知。
(8)睡前功课:在一天结束前花一两分钟静思,回忆一天中的平凡时刻,与孩子共处的珍贵时刻,提醒你“他们是谁”。
写到这里,眼前有一个大的房间,小小的孩子自在地奔跑着……屋子里有光进来,门外是满院的柿子香。一点也不拥挤,什么都是什么该有的样子。
优师教研近期活动
家长培训(A )
对外开放10个名额
11月7号(周六)上午 (理论)
主题:打开理解孩子的大门
11月14号(周六) 上午(实战)
主题:儿童观察
11月21号(周六)上午(理论)
主题:成长次第
11月28号(周六)上午(实战)
主题:穿越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直接点击报名链接: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违规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优师教研艺术手工
优师教研育儿疑难剖析
长按下方动图二维码关注优师教研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文末下方蓝色的““可以进入耘妮个人博客了解详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幼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