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中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应该就是活动区了,而活动区环境又包括:空间安排、材料投放、区域背景墙三方面。
与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相比,我认为图画和白话形式更容易阅读和吸收,因为没有人可以拒绝有趣的学习。如果每一个仔细阅读过它的老师都能得到一些帮助,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本文大纲
一、来点理论垫垫底:活动区的前世今生
二、都有什么活动区:活动区大盘点
三、空间安排:活动区如何布局及注意事项
四、区域背景墙:越来越被重视的活动区环境设计
一、来点理论垫垫底:活动区的前世今生
1.皮亚杰的建构论
2.维果斯基的合作建构论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总而言之,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
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环境;幼儿园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合作、交流、讨论和分享的机会;构建应该满足儿童兴趣和发展多元智能的活动区域,以满足儿童的发展优势,使儿童个性发展。
也就是说!
1. 要为孩子提供环境
2.要提供很多孩子可以一起玩的环境
3.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的环境
也就是:活动区!
二、都有什么活动区——活动区大盘点
常见的活动区有积木区(建构区)、益智区、美劳区、图书区、发现区、科学区、种植区(自然角)、生活区、音乐区、烹饪区、隐私区等。
所以应全面设置不同的功能区,使儿童全面发展。但经验告诉我们,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其不同的年龄特征,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1.小班特点
小班儿童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和较差的自理能力,因此区域活动的重点应是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提高儿童的自理能力,促进肌肉发育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区域
娃娃家、宠物区、手眼协调区、美工区、图书区及其他补充区域。
2.中班特点
中班儿童活泼活跃,喜欢探索,任务感强,与同龄人的交流越来越多,交流能力逐渐提高。
重点区域
角色区、益智区、建筑区、语言区、美工区、科学区及其他补充区域。
3.大班特点
大班儿童对知识的渴求欲强,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他们可以自己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增强规则意识,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重点区域
益智区、科学区、自然角、语言区、表演区、美工区、建筑区、角色区及其他补充区域。
三、空间安排:活动区如何布局及注意事项
这么多区,该怎么布局呢?
首先,要根据各自班级的年龄段和孩子的兴趣为导向,选取需要的活动区。
1. 活动区分为活动性和安静性两类,要把区域动静分开。
比如表演区、角色区这些活动性强的区域要和图书区、美工区等安静区分开。
2.根据活动中的需求来确定空间和位置。
比如:
(1)美工区、科学区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
(2)建筑区、表演区、角色区这些活动性强的区域应该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3)建筑区、美工区等,材料不易搬动,适合设在角落里;
(4)科学区、美工区、阅读区等需要用眼观察,对光线要求较高,要设在光线充足的位置。
3.要考虑各区之间便于联系。
比如,表演区需要道具,建构区需要辅助材料,就可以到美工区去制作,所以需要老师在空间设置上给孩子提供便利。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
(1)角色区适宜与积木区、美工区相邻;
(2)建构区的场地应较宽敞、平整,靠角落。因为建构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上午没有搭完的东西下午还要继续搭。所以,建构区应靠墙设在一个固定的角落。
(3)美工区因材料较多,且需要用水,应该建在靠近水源、空间稳定且光线充足的地方。
Ps:最好有可清洗的地板表面。把浴帘或者塑料桌布铺在地上,以保护地面。
(4)玩沙玩水区要靠近水源,便于为沙池、水池加水,便于幼儿洗手和收拾、整理、清洁材料。
(5)图书阅读区应该是所有区角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
接下来,奉上国外幼儿园各年龄段的教室布局图:
12~24个月的小朋友:
3~4岁,18人以上:
4~5岁,18人以上:
5~6岁,20人以上:
7~8岁,22人以上:
7~8岁,24人以上:
混龄班,18人以上:
注意事项
1. 增加区域时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次性增加较多区域。
2. 区域内容的调整变化需要师幼共同参与来完成。
场地有限时怎么办?
以下三点建议能够非常有效的解决活动区场地有限的问题。
1.对即将要开设的区域进行统整,按照每月教育重点有计划的开区。比如9月10月刚入园,情感需求多,就把娃娃家作为重点,10月11月要表演节目,就把娃娃家换成表演区。
2.同年龄段的班级可以分开开设,共同使用,进行资源共享。比如同样是中班,一个班开科学区,一个班开自然角,大家资源共享。
3.把班级之间的共同空间作为公用的活动区。比如楼道等公用空间。
四、区域背景墙:越来越被重视的活动区环境设计
越来越多的一级一类园、示范园开始注重活动区的环境设计。活动区的环境设计包括墙面布置及吊饰等。高质量的活动区环境设计能有效促进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活动区环境设计的作用都有什么呢?
1.提示作用
棋类区域、建构区域,如果加入操作的示意图,能够非常好的提示和指导幼儿,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2.引发作用
比如美工区,如果想引发幼儿绘画小鱼的兴趣,就可以将网上下载的五颜六色的漂亮鱼类照片张贴上去,吸引注意力,引发幼儿绘画热情。
再比如科学探索区,想引发幼儿自主操作的兴趣,可以在墙面设计问题墙,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再比如阅读区,想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可以在墙面设计记录表,评选你们班故事读的最多的小朋友,或者讲故事最好的故事大王,等等。
3.记录功能
比如自然角的观察记录,是幼儿借助图片和文字来梳理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的过程,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受益更多。
结 语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越来越被幼教工作者重视。今天,小编把自己的心得分享与大家,也许还有不详尽之处,但唯愿它能给您的工作来带启示和帮助,愿所有人的真心和努力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