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目标为原则
衡量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只是去感受世界本身存有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浪漫而有趣的学习之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社区是幼儿在幼儿园与家以外最为熟悉的场所,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社区中,有各种谷样的设施设备,有各种生活者、工作者的人群,这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价值和契机。对幼儿来说,了解社区,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了与人交往的魅力。
孩子们对于那些过去传说和故事总是充满了好奇,而这本《金竹寺》,里面的涵盖很多有关重庆的人文和历史。绘本里也有古城墙、吊脚楼、黄桷树、火锅等诸多“重庆符号” ,为了让孩子们深入领略山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感受其独一无二的魅力,我们将课程的启程点投向了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圈——社区。
@绘本《金竹寺》
社区,作为孩子们日常成长的温暖港湾,蕴藏着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脉络。
@绘制者:大三班的闪光小孩们
我们不是英雄
但我们站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那些在我们身边时刻付出的人
你记得他们的模样吗?
他们工作的样子在你心里是什么样子的呢?
社区是我们所在的地方,
对社区的探索学习,
让我们对周边的环境更加熟悉,
我们也从中获得了安全感与温情。
在社区这个课程活动主题中,我们发现孩子会更多地沉浸于活动本身,享受活动过程中带来的发现与乐趣。
当我们看到活动中的孩子们的时候,也会反观自己。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一次自我的突破,让孩子们在心中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也多了一层经验!
在社区探索活动中,大三班的小朋友们仔细了解了社区里的各类设施设备。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对 “轨道交通” 展现出了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一同走进地铁站 ,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的学习之旅。
在每天的观察和小朋友们的已有经验下我们还创编了一个关于社区的小故事,“原生态”新鲜出炉的哦!
@讲故事的闪光小孩们
在城市的喧嚣中,每个社区都是一座小小的岛屿,承载着居民们的生活百态。在这里,温暖与日常交织,编织出一幅动人的生活图景。
社区里的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有着最真实的生活。它是邻里间不经意的问候,是困难时的相互扶持,是日常里的柴米油盐。
每一个瞬间,都在诉说着生活的温暖与美好,让这个小小的社区,成为了大家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
将抽象的“模式”概念与真实生活联结,通过多感官探索(看、听、触摸)和身体动作创编,让幼儿在真实场景中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培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维习惯,为后续数列、函数思维奠定基础。
@寻找社区规律的闪光小孩们
让幼儿在真实场景中理解数学的实用性,这一过程意义深远。社区不再只是生活的场所,而是一座生动的数学课堂。
孩子们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藏着数学的影子,每一个规律、每一种模式都是数学的化身。
这种体验式学习,远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鲜活、更深刻,帮助他们打破数学的神秘感,建立起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学习兴趣。
阳光明媚,幼儿园小朋友到社区开展了职业采访。他们两两搭档,询问社区不同职业者,虽遇拒绝,仍不放弃。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依据采访内容创作“职业诗”。这次活动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理解了不同职业的价值。
从生活出发开展教育,能让孩子走出教室,去孩子们能真切感受生活的地方,了解社区里不同职业的意义,知晓社区的独特与美好,深入领会社区文化。
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能培养社交、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激发探索欲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真实体验中收获成长,建立对生活环境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
@我们去采访啦
@我们创编的职业诗歌
最后闪光小孩们一起绘制了社区藏宝图,一笔一画都是宝贝们齐心协力的杰作,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将藏宝图玩了起来。
@我们描绘的社区宝藏图
从充满烟火气的社区起步,一路迈向独具魅力的重庆,孩子们在探索之路上稳步前行。
前期,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带领孩子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从采访社区工作者,了解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到探寻社区里的古老建筑,触摸岁月留下的痕迹,孩子们沉浸式感受社区文化,收获满满,至此,社区篇完美收官。而关于重庆的探索之旅,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