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则的
一些事儿
尚东幼儿园大二班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规则意识也是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的一个关键素质。幼儿阶段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行为规则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应当培养幼儿基本的规则意识,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放学站队时,突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大声说:“她插队,她刚刚是排在我后面的,她不是在这的。”一旁的小伙伴也附和着说:“排队要遵守排队规则,不能插队。”为切实解决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准备,于是,一场关于“规则”的课程之旅拉开了帷幕。
孩子们围绕着“什么是规则”开始了讨论。
规则就是看书时保持安静。
时间到了我们要把玩具收起来,这就是规则!
规则就是洗完手要把水龙头关上。
从小班开始到现在,两年多集体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于是,他们决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对规则的理解。
1
看完的书要收好。
玩具要分类摆放。
接水时要排队。
2
围绕着“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规则呢”的问题,幼儿展开了讨论。
“在医院看病的时候需要规则。”
过马路的时候需要遵守规则,要看红绿灯。
垃圾分类是规则。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遵守“规则”。孩子们跟随爸爸妈妈一起找出了许多生活中的规则,并来园进行了分享。
为什么要有规则
没有规则就会变得很乱。
玩玩具的时候没有规则,我们就会抢玩具。
有了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新本领,比如老师说话时认真听。
没有规则的感受
他们抢来抢去,我都拿不到积木。
好吵呀,没有规则一点都不好。
没有规则就会导致游戏没有秩序,就很容易发生危险。
没有规则就会变得非常不公平。
规则好处多
在无规则的区角里,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很低,因为不能好好的搭建积木,也不能好好的设计图纸……
孩子们纷纷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同时,有了规则以后,孩子们再次体验了在遵守规则情况下进行自主游戏
孩子们意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老师提议大家一起来制定我们的“班级公约”,赋予孩子们一定的权利,共同制定可遵守的班级规则。经过一场头脑风暴,孩子们都为班级制定了哪些规则呢?小朋友们都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了。
孩子们分头行动,纷纷拿起画笔开始”头脑风暴”,设计出一条条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
关于规则的探索还在继续,孩子们的成长和对规则的学习也没有结束。在此过程中,他们主动探索,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体会,讨论规则的意义和作用,制定规则,用行动诠释“规则”。在有规则的体验中,孩子们明白了一个真理:“如果人人都遵守规则,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有序、更和谐。”规则,因生活而产生,在生活中遵守。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蹶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做有准备的幼小衔接。
— END —
编辑:张雪
初审:张凌风
复审:张秀敏
终审: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