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名称:扮家家 |
班别:小班 |
人数: |
活动时间: |
日期: |
||||
|
设定单元理由 |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家”就是孩子温暖的摇篮?安全的港湾?父母及家人,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给孩子最多亲情体验的人?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孩子最早体验与熟悉的,是他们人生的开端和基础?因为亲近,幼儿对自己的“家”就有说不完的话,为了满足幼儿对家的眷恋,我们通过“扮家家”的主题,引导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家人,分享家庭生活的乐趣,了解同伴的家庭,增进亲子情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
|||||||
|
教学目标 |
1.通过玩“我们这一家”体育游戏,掌握跑?跳?平衡等基本动作要领,在游戏中学习运用积木以及相关的辅助性材料来搭建“房子”? 2.通过主题活动,认识自己家庭主要成员及称谓,初步了解家庭的由来,知道自己家里有几个人 3.欣赏各式各样的房子,观察自家房子的外观特征,能和老师?同伴一起运用简单归类的方法填写完成“住房样式统计表”,知道家里各种房间的名称和功能? 4.能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最喜欢和家人一起做的事,乐于分享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和幸福,体会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及他人的感激之情? 5.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知道作客的应有礼节,感受被他人赞赏和赞赏他 |
|||||||
|
活动项目活动要素 |
行为目标 |
活动内容及过程 |
教学资源 |
|||||
|
活动一:我们这一家人 |
1.学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或跳? 2.能听信号向指定位置走和跑,提高身体的敏捷性? 3.通过活动,体验对家人?家庭的喜爱之情? |
1.开始部分 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活动前的模仿操? 2.基本部分 (1)语言导入 教师:“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家里有谁呢?”(爸爸?妈妈?爷爷……)“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用绳子来玩 一个‘我们是一家人爷的游戏,你们想玩吗?”(想) (2)教师示范并介绍游戏的玩法? 教师出示绳子,告诉幼儿先用绳子围成一个“家”,找几个伙伴扮家里的人,当听到教师的信号后,快走或跑到 自己的“家”并和家里的人拥抱? (3)教师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家人,一起用绳子搭围成一个“家”? (4)教师发出信号,请所有家里的人都到绳圈外做走?跑?跳等动作?教师再次发出信号“大家走回家吧”,幼儿 便尽快走回自己的“家”(如果教师发出信号说“大家跑回家吧”,幼儿便尽快跑回自己的“家”)? 3.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游戏情况,表扬守纪律的幼儿? (2)游戏“木头人”?做放松运动,轻松自然地回活动室?
|
绳子若干条?
|
|||||
|
活动二:亲密家人大集合
|
1.知道家里一共有几口人,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称呼? 2.能够按照要求将人数进行分类? 3.感受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 |
1.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你们手中拿的什么照片?”(全家福?我的一家……) 教师:“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全家福的照片,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呢?”(鼓励幼儿积极地讲述) 2.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挂图《我的家人》,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片? 教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人,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又快乐?这里也有一幅全家福,是丁丁的一家?” 教师:“请你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大人?多少个小孩?” 教师:“猜猜他们是什么关系?”(请幼儿自由猜测) 教师:“外婆(或奶奶)和我们是什么关系?外婆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妈妈怎么称呼外婆?” 小结:“原来,同一个人在一家人中可以有不同的称呼?” (2)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片? 教师:“这是小宝的一家,数数看他们家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猜猜他们是什么关系?”(请幼儿猜测) 教师:“小宝有哥哥吗?”(有一个哥哥) 小结:“他们是两兄弟?” (3)请幼儿比较一下两家人的成员? (4)分类活动? ①引导幼儿再看一看自己家人的相片,数一数相片里一共有几个人? ②谁家的成员比较多?谁家的成员比较少? ③(出示分别写有数字“3?4?5?6”的四个篮子)请幼儿将自己的全家福按照三人?四人?五人……分别放到与数字相对应的篮子中? 3.结束部分 演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请幼儿留意:自己家里共有几口人,就将歌词中“我家有伊口”的数字与自己家的人数相对应(如不同的幼儿会唱“我家有3口”;“我家有5口”……) |
1.幼儿带来的全家福照片? 2.挂图《我的家人》? 3.分别写有数字“3?4?5?6”的篮子四个? 4.录音带《我家有几口》,录音机?
|
|||||
|
活动三:我爱爷爷奶奶 |
1.认识自己的爷爷奶奶,并能说出他们的特征? 2.日常生活中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感受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初步产生尊敬老人的情感?
|
1.开始部分 讲述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 2.基本部分 教师:“约瑟的爷爷真会想办法,你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帮你想个好办法吗?” 教师:“你们都带来了自己和谁的合影?” 教师:“请来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说他们都长得什么样?” 教师:“想想发生在自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有趣的事情有哪些?” 教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为你做过哪些事?” 请幼儿来扮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学他们的神态或平时做的事情? 小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他们很爱很爱我们?我们要尊敬他们,关心他们,听他们的话?平时可以帮他们按摩,多和他们聊聊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会很开心了?” 3.结束部分 歌表演“尊敬老人的好娃娃”? |
1.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 2.小朋友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合照? 3.歌曲录音带《尊敬老人的好娃娃》,录音机 |
|||||
|
活动四:我家的房子
|
1.学习分类并填写简单的分类统计表? 2.通过填写统计表,进一步提高数数的准确性? 3.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
1.开始部分 领幼儿到幼儿园周边走走,注意观察各种各样外观的房子? 2.基本部分 (1)沿途引导幼儿记下所看到的有趣的事情? (2)领幼儿站到幼儿园对面,看一看幼儿园,说一说我们的幼儿园看起来是什么样的? (3)领幼儿回班,分享一下沿途的所见所闻? (4)教师:“你刚才都看到哪些房子了?” (5)(出示高层公寓?多层公寓?平房?别墅的外观图片)教师:“这些房子你们刚才有没有看到?看到了其中的哪些房子?”(引导幼儿说出高层公寓?多层公寓?平房?别墅) (6)教师:“你家的房子像我们看到的哪一种?” 3.结束部分 (1)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 (2)(出示“我家的房子”的统计表)教师:“这栋大房子就是我们小伊班的房子,我们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有像你们自己家的房子,咱们这里一共住着伊伊位宝宝,请宝宝把你的照片贴在这栋房子里,我们都在这里学本领?玩游戏,大家相亲相爱,我们就是一家人?” (3)协助幼儿往统计表上贴照片? (4)数数活动:一共有伊伊人住在高层公寓里;有伊伊人住在多层公寓里? (5)共同完成“我家的房子”统计表? |
1.高层公寓?多层公寓?平房?别墅的外观图片? 2.“我家的房子”统计表(外观做成房子的形状)? 3.幼儿的小一寸照片?
|
|||||
|
活动五:猜猜这是谁的家
|
1.了解几种动物的特征? 2.能够初步判断出动物居住的地方? 3.初步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
1.开始部分 教师:“你住在哪里?你的家是怎样的?”(我的家很漂亮,我的床是蓝色的……) 2.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各种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提问:“它有几条腿?” 教师提问:“它的体型怎样?” 教师提问:“它的爪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问:“它有翅膀吗?” (2)教师出示“动物的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也有家?看看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 小结:“动物们的家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下,有的在洞中?” (3)教师:“你们知道谁住在树上,谁住在地下,谁住在洞中吗?”(请幼儿尝试说一说) (4)游戏“小动物回家”? 请幼儿将小动物放回到“动物的家”中(如小鸟?猴子住在树上;老鼠?兔子住在地下;狗熊住在洞中)? 3.结束部分 教师出示挂图《动物的家》,请幼儿对照一下,检验有没有把小动物送回到它们的家?哪里错了?为什么?
|
“小动物”及“动物的家”图片,挂图《动物的家》?
|
|||||
|
活动六:我家有几口 |
1.学习点数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进行初步的统计记录? 2.能准确点数自己的家人,并能在大人的帮助下学会记录? 3.建立家的概念,初步体验爱家人的情感? |
1.开始部分 以“我的一家”为主题,教师愉快地与幼儿谈话,并引导幼儿回忆,数一数家中有几口人,都有哪些人? 2.基本部分 (1)出示统计表,引导幼儿认识统计表? (2)请幼儿表述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填写,填写的方式可根据幼儿的喜好,自由选择符号表现出来?(如画简单的人物头像等) (3)统计结果?教师询问幼儿:“数一数,每个人的家里分别有几个人?谁家里人最多,谁家里人最少,谁和谁家里的人一样多?” (4)在统计过程中,引导幼儿将陈述的语言变成有节奏的儿歌进行朗诵:“我家有几口,看我掰指头,爸爸妈妈还有我,再加一个布娃娃,哟!有四口!”也可以是:“我家有几口,看我掰指头,爸爸妈妈爷爷还有我,再加一个布娃娃,哟!有五口!” (5)利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男孩?女孩的头饰,再一次学习点数家庭成员的人数?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家里有谁,逐一出示相应的头饰,然后集体学习点数并说出总数?最后用数字表示总数填写在统计表对应的空格内? 3.结束部分 和幼儿一起进行歌表演“我家有几口”,快乐地结束活动?
|
幼儿全家福照片每人一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男孩?女孩的头饰各一个,“我家有几口”统计表一份,歌曲《我家有几口》录音带? |
|||||
|
活动七:哪里不一样 |
1.学习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两幅图片之间的不同? 2.能在老师的指引下较快地发现两幅图片之间并不明显的差异? 3.喜欢玩视觉辨认游戏,体验迅速发现不同的自豪和喜悦? |
1.开始部分 (1)教师逐一出示差别不明显的幼儿园园服两件?图书两本?鞋子两双?教师:“这两件小朋友的园服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园服的颜色?大小?款式?衣服上面的标记等,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经过教师指引,幼儿发现园服的颜色?大小?款式都相同,只是分别写着姓名的标签不同,标签上的姓名也不同?再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比较两本图书和两双鞋子,发现图书的大小?画面都相同,两本图书分别是一套书中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因此它们上面分别有一个“一”和“二”字?两双鞋子款式一样,大小稍有不同? (2)教师小结:“有些东西很相似,可是它们之间又有微小的不同,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和比较,就能像孙悟空那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快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了?” 2.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上的两幅猫头鹰的图,请幼儿先观察? (2)教师:“这两幅图是一样的吗?它们有哪些地方一样?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教师请幼儿找一找?说一说? (3)出示有蝴蝶的视觉辨认图,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说出这两幅图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有杯子的视觉辨认图和花的视觉辨认图,分别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说出这两幅图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小结:“在找两幅图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一整张图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仔细观察,就能很快发现它们不一样的地方了?”
|
1.教具:挂图《视觉辨认—猫头鹰》《视觉辨认—杯子》《视觉辨认—花》《视觉辨认—蝴蝶》,差别不明显的幼儿园园服两件,图书两本,鞋子两双? 2.学具: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4页,蜡笔?
|
|||||
|
活动八:收拾玩具 |
1.学习将不同种类的玩具分类摆放? 2.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3.喜欢玩分类游戏,体验将玩具整齐有序地收拾摆放的快乐?
|
1.开始部分 教师组织幼儿来到娃娃家?提问:“娃娃家里有哪些玩具?一共有几种?分别是什么?”请幼儿看看玩具柜上面的各种玩具摆放得是否整齐?提问:“玩具要怎样摆放才整齐,取用的时候才方便?” 2.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学习收拾玩具,将玩具按种类分类摆放? ①教师:“玩具柜上有哪些玩具?(娃娃?水果?娃娃家的餐具?积木),这些玩具摆放得怎么样?整齐吗?”(有点乱)“应该怎么摆放才整齐美观呢?”教师拿出一个贴有娃娃标记的篮子,将水果放入其中,问:“这个篮子用来装水果,对吗?”(不对)“应该用来装什么玩具?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应该用来装娃娃,因为这个篮子上面贴有娃娃的标记) ②请幼儿动手将娃娃?水果?娃娃家的餐具?积木送回相应的篮子里?摆放好之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放? ③教师小结:“娃娃家里有很多种玩具,如果各种玩具混在一起摆放,会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我们应该把各种玩具分类放好,一种玩具放在同一篮子里,例如餐具就放在贴有餐具标记的篮子,水果就放在贴有水果标记的篮子里,这样摆放玩具就井井有条了?最后,将各个装着同一种类玩具的篮子按相应的标记摆放在玩具柜上面?”(向幼儿强调:篮子的摆放也要与柜子上的标记对应) (2)幼儿操作:将小卡片按种类分类? 教师出示分类盒,水果?图书?汽车图片以及水果?图书?汽车标记,请幼儿看看有哪三种卡片?(水果?图书?汽车)这些水果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有苹果?梨子?香蕉)图书是一样的吗?(也不一样)请幼儿将三种标记分别插在分类盒的三个格子里,然后将水果?图书?汽车小卡片按种类分类,凡是水果的放在有水果标记的格子里,凡是车子的则放在有车子标记的格子里?启发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苹果,我把你送回水果的家;图书,我把你送回图书的家……” 3.结束部分 教师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分类方法?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请他(她)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把小卡片分类的,小卡车放在哪个格子里? |
1.教具:玩具柜(柜子上粘贴有各种玩具的标记),幼儿常玩的玩具四种(娃娃?水果?娃娃家的餐具?积木),四个贴有相应标记的篮子? 2.学具:分类盒,水果?图书?汽车图片各四张,水果?图书?汽车标记各一个? |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