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游戏观察记录(一) 观察对象 小忻 观察主题 游戏结束后收拾、整理玩具。 观察记录 当听到教师发出“下班了”的信号后,幼儿们都在忙着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教师走到“娃姓家”活动区,发现满地的“餐具”“菜”,而无人去捡拾。这时,教师就用有点儿生气的口吻问这是谁搞的,几个正忙着收拾“娃娃家”其他玩具的幼儿都说是小忻把这些东西扔到地上的。教师四处寻找小忻的身影,发现她正在旁边一件一件地捡拾地上的玩具……看到这情景,教师没有去责备她,而是用一种很平和的语气对小忻说:“小忻,这地上的“菜”和“餐具”也要收拾起来。”她点点头。当所有的幼儿都收拾完自己所玩的玩具时,只见小忻一人还在那里独自收拾着…… 观察分析 第一,收拾整理玩具材料是游戏组织、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下次游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发现了幼儿在收拾玩具中的不良行为,没有直接冲着幼儿发火、指责,而是用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目的是让幼儿说出她自己的想法。 第二,事后通过询问才了解到:小忻不是故意扔的,而是为收拾、摆放“娃娃家”的“餐具”,就把“餐桌”上的“餐具”“菜”等物品倒在了地上。 第三,教师让小忻一人收抬的目的在于让其体验自己的行为及后果:不仅比别人收得慢,而且还需要很多的时间和力气。同时,这种做法也有助于让其他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在讲评中可组织幼儿讨论遇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才会做得又快又整齐干净。教给幼儿一些有条理、有秩序地收放、整理玩具的方法,供幼儿在游戏结束后使用。 幼儿游戏观察记录(二) 观察对象 一组玩“医院游戏”的幼儿 观察主题 医院 观察记录 游戏前,教师拿出一只事先准备好的“吊瓶”放在幼儿面前。当问这是什么时,幼儿们一眼就认出这是“挂吊瓶”用的,教师把它悬挂在一根钢丝上,长长的滴水管挂在下面。 游戏开始了,有12名幼儿拥挤到挂着“吊瓶”的这块场地,争着抢占只有两份“吊瓶”的材料,谁先拿到材料,谁就当“医生”,其他人也默认了这种现象。“医生”从“娃姓家”抱来“娃娃”,放在床上并拿起“吊针”放在“娃娃”的头部,没有这份材料的幼儿从药箱里分别取出了体温表、听诊器、药瓶,给“娃娃”量体温、听心肺、喂药……一连串的“看病、治病”动作出现了。“小医生”根据自己手中所持的工具做着不同的动作,但这些动作没有一定的顺序性,显得很杂乱,且手中的工具材料也交换使用。这次的医院游戏中的“医生”真是比“病人”还多! 观察分析 第一,由于新材料的出现,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医院,又出现新的生机。 第二,可以看出幼儿有对新材料的渴求和企盼,在他们不断发展和进行的游戏中,需要新材料的补充和投入。 第三,新材料的投入不但满足了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且还是游戏情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诱发幼儿产生新游戏行为的动因。 第四,由于是新材料,所以幼儿在游戏中都想尝试着去用一用、摸一摸,教师不必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过多地干预,可以在讲评中与幼儿讨论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或一些创造性地使用方法,以便让幼儿在对新材料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掌握一些规范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