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食物中毒篇)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园食品卫生的科学管理是保证幼儿膳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幼儿园集体食物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征如下。
(1)发病与食人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2)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暴发流行。
(3)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4)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变质的剩饭剩菜
变质的剩饭、剩菜中含有大量的蜡样芽孢杆菌,人们食用变质的剩饭、剩菜会导致食物中毒。造成剩饭、剩菜变质的原因多为食品存放温度较高(20℃以上)和放置时间较长。
2.变质的奶及奶制品
变质的奶及奶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球菌,人们食用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造成奶及奶制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存放时间过长(在25℃~30℃环境中存放5~15小时),导致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细菌毒素。
3.变质的鱼虾
变质的鱼虾类食品含有大量的副溶血性弧菌和其他细菌,人们食用后极易引起食物中毒。造成鱼虾变质的原因多为在淡盐水中存放时间较长或烹调时未烧熟煮透。
4.凉拌菜加工和存放不当
凉拌莱如果加工和存放不当均可导致细菌污染及大量细菌繁殖,人们食用后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凉拌菜加工不当的原因多为:存放生、熟食品的工具、容器严格分开使用;凉拌菜原料未彻底清洗干净;凉拌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冷菜制作间卫生状况差等。


这些食物可能有毒
1.河豚是带毒的鱼
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毒素的鱼类。鱼体中的含毒量在不同部位和季节有所差异,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腮和皮肤。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肌肉。
2.没烧熟的四季豆
四季豆又名菜豆,俗称芸豆,是普遍食用的蔬菜。一般不引起中毒,但食用没有充分加热、彻底熟透的豆角就会中毒,主要与四季豆中的皂素、植物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物有关。烹调时,要先在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3.发芽的马铃薯
马铃薯发芽或部分变绿时,其中的龙葵碱大量增加,一般烹调加热时又不能去除或破坏,进食后就会发生中毒。因此,马铃薯要低温储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生芽少的要彻底挖去芽眼,并把芽眼周围的皮消掉一部分。
4.生豆浆
生豆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果加热不彻底,进入机体后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进食后0.5~1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生豆浆烧煮时应将上涌的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食品本身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食物从种植到收获、捕捞、屠宰,以及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直到食用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使食物受到有害因素的污染,以致降低食品卫生质量、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2540~C)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幼儿园要做好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一,人员关。幼儿园的食堂必须符合相应的资质,取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取得健康证之后才能够上岗。同时幼儿园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与教育。
第二,设施关。幼儿园应当按照有关的要求,配齐幼儿园食堂需的各种器材和设备,保证食堂的硬件达标。
第三,采购关。食堂确保采购的原材料新鲜干净,符合卫生标准。
第四,储藏关。食堂在储藏原材料或者熟食时,一定要按照有关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防止食物腐败变质。
第五,加工关。食堂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要保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确保食物加工到位,防止因为加工失误引发的食物中毒。
第六,食用关。食物从加工好到幼儿食用的过程中,食堂工作人员和保教人员一定要确保整个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做好餐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发生意外。


幼儿食物中毒紧急处理
在托幼园所中,保教人员一旦发现有多个幼儿发生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不要惊慌失措,在紧急送医的过程中,要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先采取应急措施,争取救治时间。
1.催吐
食用时间在1~2小时内采取催吐方法。
(1)食盐20g,加开水200mL,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
(2)鲜生姜100g,捣碎取汁用200mL温水冲服。
(3)用手指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为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造成窒息,病人要侧卧,便于呕吐物吐出。呕吐时不要喝水,但呕吐停止时,要尽早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呕吐物用塑料袋子留好,以备医院检查,利于诊断。
2.导泻
食用时间超过2小时,且精神尚好,可服用泻药,促使有毒食物尽快排出。其方法是:大黄30g,一次煎服。
用塑料袋子留好大便样本,以备医院检查,利于诊断。
3.解毒
如果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以利用解毒的方法加以应对,其方法是:
(1)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用。
(2)紫苏30 g,生甘草10g,一次煎服。
3)若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蛋白质的饮料灌服。这些物质可起到保护胃黏膜、延缓吸收的作用。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食物中毒篇)-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食物中毒篇)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