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效沟通带来的几个危害
让孩子认为沟通就是训斥、唠叨
当家长给孩子做了示范时,孩子会记在心里,虽然孩子当时也反对这种做法,但在孩子遇到和小朋友们沟通交流的时候,由于没有接收到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第一反应就是家长曾经对自己的一些做法,孩子会如法炮制,以唠叨或者训斥来应对其他小朋友的。
孩子的内心变得自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缺点时,就会抓住不放,对孩子大声斥责,这样不仅不会改变孩子的现状,还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的心理。孩子有短板是正常的情况,家长应该想办法去弥补,并将孩子的长处发挥出来,而不是通过大喊大叫,大声斥责来放大孩子的缺点,这样不会改变任何问题,还会让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二、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家长要表里如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远,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会通过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孩子会不加辨别地将父母的言行或生活习惯照单全收。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长大后,那些不良习惯可能阻碍他们的人际发展。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而且还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则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还可能埋下破坏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家长应站到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与孩子更好的沟通
人们意见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大都是基于每个人所占的立场不同,如果大家都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站到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问题就很容易想通了。家长与孩子沟通也是一样,家长如果能够站到孩子的立场上,家长就容易理解孩子是如何想的,就容易与孩子意见一致。
尤其是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家长应当让孩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让孩子考虑如何解决,家长只是给孩子提建议。
允许,但后果要孩子自己去承担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想而不得、心情自然是非常糟糕的,面对孩子想做的事情家长要持以允许的态度,与此同时还要告诉孩子:“你可以这样做,但不管后果是什么一定要负责、去承担”。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过程摔得头破血流也是开心的,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在承担里拾回很多抵挡一面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