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霜降节气习俗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吃柿子

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也有地方认为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祛凶、送芋鬼
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避凶迎祥。

霜降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打霜降
在清代以前,霜降日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风俗。在这一天,各地的教场演武厅例有隆重的收兵仪式。

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由标兵开路,鼓乐前导,浩浩荡荡、耀武扬威地从衙门出发,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

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会集庙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此时百姓观者如潮。相传,武将在“打霜降”之后,司霜的神灵就不敢随便下霜危害本地的农作物了。农民们还常以听到枪响与否和声音的高低来预测当年的丰歉。
霜降节气习俗-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霜降节气习俗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