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实施幼儿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主体性原则
幼儿健康教育期望幼儿尽快形成各种健康行为,但不能强加给幼儿众多的行为规范,而是创造有益于幼儿主动、积极地发挥健康潜能的教育环境。
健康知识的传播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健康态度的培养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健康行为的养成着眼于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任何时候的健康教育都不能违背幼儿的意愿。从幼儿主体性视角分析,幼儿健康行为的发展可以分成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经他人帮助的健康行为,如只有在成人的亲自照料下幼儿才能进行的就餐行为;第二层次,经他人提醒的健康行为,如教师要求下的洗手行为;第三层次,自我努力的健康行为,如幼儿在成人开导下吃不喜欢但有营养的食物;第四层次,自动化的健康行为,如将瓜皮果壳随手扔进垃圾箱、不随地吐痰等。因此,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中,应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逐渐养成幼儿自觉的健康行为。
(二)整合性原则
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只是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一种相对划分,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和谐的发展,各发展领域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联系、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的。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之间必然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内容的整合应该体现一种自然的有机整合,即要围绕健康教育的主题设计,将其他领域的目标渗透于其中。因为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离不开其他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如朗朗上口的儿歌、声情并茂的故事、形象有趣的谜语等。另一方面,幼儿健康的价值和幼儿成长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因此健康领域在其他领域中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比如,在画画、看图书时提醒幼儿端正坐姿、正确握笔、手眼保持一定距离等。
幼儿健康教育包含幼儿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身体生长教育、安全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这六方面的内容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一方面内容的实施都有独特的作用,开展各方面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保证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但我们也要注意,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划分为六部分也是相对的,各部分之间密切相关。比如,安全保护教育内容中会涉及心理健康,身体生长教育与体育锻炼密不可分,饮食营养教育与日常健康行为教育常有交叉等。因此,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时,还要注意其领域内部的有机联系,发挥健康教育的整合功能。
(三)生活性原则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的生活乃至生命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因此,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要充分认识仅仅依靠“上健康课”(尽管这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是无法达成真正的幼儿健康教育目标的。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寻幼儿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托幼机构应该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比如,园内设置警示标志、玩具架上的归类标志、自来水龙头旁的洗手图示、进餐时讲解营养、配备轻音乐等,让物体与空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同时,托幼机构还应当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重点关注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平等的师幼关系与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等。另外,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利于幼儿健康行为养成的因素,如媒体中“垃圾食品”广告,家长自身挑食、偏食等,成人为进食量而催促幼儿加快进餐速度等现象,教育者还要予以重视,抵制其不良影响。
(四)科学性原则
幼儿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支持,而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关系到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达到教育目标。从广义上讲,健康教育是以生物科学(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健康科学(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以及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学科为基础的,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充分的健康知识与能力。幼儿健康教育是启蒙而规范的教育,虽然浅显易懂,但健康技能的培养常常需要一步到位。例如,刷牙技能、进餐习惯的培养等,一开始就需要是正确、规范的教育。幼儿教师在设计、准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时,科学健康教育理念与健康知识必不可少,特别是身体生长与保护、营养配餐、疾病防护等相关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完善。
(五)体验性原则
健康行为的养成绝非健康知识的灌输,而是幼儿通过直接感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益处(如“注意用眼卫生不近视”“饮用牛奶身体棒”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带来的健康威胁(如“不刷牙会导致蛀牙”“不吃蔬菜有可能流鼻血,有可能大便干结”“不遵守交通安全会有潜在危险”等),进而亲自体验到健康教育的意义,形成健康的意识行为,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幼儿健康体验的过程是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主体亲历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获得一定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过程。其中,问题是幼儿健康体验的导向,探究是幼儿健康体验的核心,认识的提高、态度的改善和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形成是幼儿体验的结果。尤其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更要随时关注幼儿体验。比如给一些自信心较弱的孩子创造条件体验成功的喜悦时,其内心的情绪体验有效地调动了内在情感,由此建立了“我也行”的信心,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幼儿来讲,原有经验、对活动的投入程度、生理条件等内部因素会影响幼儿的体验,同伴的经验与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操作材料的性质以及幼儿所处的情境的性质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体验。通过健康教育中的感知体验以及探究体验行为,促使幼儿逐渐养成主动的体验习惯,强调幼儿真切地体验而非虚假地迎合成人,会使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更为长远有效。
说明:本公众号是传递幼教信息、分享幼教资源的平台,以帮助更多幼教人接收更多实用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实施幼儿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实施幼儿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