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刚入园,许多都没有上过托班,哭闹较多,只有依依对幼儿园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对此幼儿园针对几个幼儿情绪不稳的时段对依依进行了跟踪观察,对其行为作了分析与思考,认为新生第一次上幼儿园,心理上难免不适应而出现哭闹,他们需要习得适应集体生活的经验,而依依小朋友的行为对其他孩子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被老师们看到了同伴资源的丰富利用价值。在开学初以同伴游戏作为切入点,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新生活。
由于幼儿是第一天上幼儿园,许多孩子的家长都早早地来接孩子,这时班上只剩下五六个孩子没人接,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自选游戏,小佳看到自己的家长还没出现就哭了起来,并不停地喊妈妈。依依马上跑来告诉老师:“老师她哭了!她要找妈妈!”老师鼓励依依:“你愿意跟她做朋友吗?”依依点点头。依依走过去跟小佳说:“我们来做好朋友吧。”小佳不领情,哭得更响了。依依回过头,一脸无辜地看着老师,好像在说:“她不理我!”老师指了指旁边的玩具,依依马上心领神会地跑去拿了一筐玩具,然后走到小佳面前嘀嘀咕咕一番,自己还不断地摆弄玩具。过了一会儿,小佳也拿起玩具跟依依一起玩了起来。
离园时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其他幼儿家长的影响,特别是看到自己没人来接更易产生孤独感,那么此时同伴的影响就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或削弱这种孤独感,使其逐步摆脱不良的情绪。而依依又正好是那种热心、大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在她对同伴的哭泣行为表现出同情时及时给与交往的指导,对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恰到好处。而依依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接近同伴,试图与之交往,在受到不理睬待遇后因缺乏交往技巧和有关的经验而显得不知所措,故用表情求助于教师,而教师的肢体语言简单地给了她一个提示,她便再次热情地投入到关心同伴的交往中,终于在她“自说自话”的过程中让小佳慢慢地加入了活动。
小雅在玩玩具,可是忽然跟旁边的小昱争抢起来,因抢不过结果就大哭起来。这时依依看见了就主动拉她去玩刺球,可小雅不肯,不高兴地一把甩开了依依的手。依依再一次拉了她的手,拖着她直往放刺球的箩筐处走去,结果小雅就不情愿地跟去了。依依把刺球夹在小腿上在地上爬行,小雅觉得有趣极了,马上跟着模仿,两人一会儿就玩得呵呵大笑起来。
争抢玩具是同伴间最常发生的矛盾,一些个性较为内向的孩子会在争抢处于弱势的时候用哭泣来表示自己的委屈与沮丧情绪。小雅今天的情形就是如此,而这时依依的适时出现就成了一个安慰者,依依可能是受了昨天成功交往经验的启发,也或许天生就是热心肠的孩子,她对同伴表现出了兴趣,主动去接近同伴,并能够引发同伴与之共同游戏,使同伴与自己在自娱自乐中共同获得快乐!我们可以多鼓励这样的孩子去影响别的孩子,充分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
吃过中午饭,许多孩子都在活动室后面看书、玩玩具。这时小翊的奶奶来接他去看病,结果小文看到了马上号啕大哭起来,嚷着:“我要回家,给我打电话!”这时老师的劝说似乎对她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依依走过来对小文说:“他是去打针,很疼的!”小文一下子怔住了,并且信以为真,马上止住了哭声,但还是泪眼汪汪。这时正好远处传来音乐声,依依拉着她说:“我们来跳舞吧!”她也不管小文的反应,自顾自地跳了起来,还不时加上些“高难度”动作,比如趴在地上跷起后退、半躺着仰头等。结果引来了好几个围观者纷纷加入依依的“舞蹈队”跳了起来。小文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竟也忘了哭泣。
每天中途有家长接走孩子对其他的幼儿来说是一件很值得羡慕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许多幼儿会因为看到别人的家长而联想到自己的家长为什么还不来,从而产生悲伤的情绪。小文就是其中之一,而这时成人理论地劝说基本无济于事,反倒是同伴的解释能够帮助她缓解一下失落的情绪。而音乐、舞蹈又是能够感染情绪的最佳媒介。当依依的自由发挥,尤其是那些在地上进行的高难度动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于是就有了一群幼儿的自由发挥,它自然地散发着无拘无束的童趣、透露着孩子天真快乐的心绪,当然也自然而然地感染了小文,使她情不自禁地转移了注意,忘掉了伤心,专注于同伴的玩耍,也许她也正企图加入。
小班幼儿第一次上幼儿园,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大转折,从家庭中独特的小皇帝的地位转变为集体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没有依靠,心理上难免有些不适应。上幼儿园哭闹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需要习得适应集体生活的经验,需要学会让自己融入集体之中。环境心理学家赖温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和周围环境有关系,随着动力场的变化,人的心理行为会发生很多变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幼儿同伴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以上通过对依依的跟踪观察,发现她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对其他孩子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而自身也在交往中提高了交往能力、习得了更多的交往技能,在帮助同伴尽快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语言、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她让我们看到了同伴资源的丰富利用价值,于是在开学初便以同伴影响、同伴游戏作为切入点,大力挖掘类似于依依这样有影响力的孩子在团体中的积极作用,适时开展多种团体游戏,帮助幼儿迅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新生活:
下午的离园时间是一天中孩子们最热切企盼亲人的时候,也是最易产生焦虑、孤独情绪的时候。可以引导像依依这样开朗热情的孩子带领家长还没来接的孩子们一起玩“开火车”游戏。在活动中孩子们一个一个兴高采烈地搭着同伴的肩膀、嘴里喊着“轰隆轰隆”,别提多高兴了。“火车”就这样从一个地方开到了另一个地方……最后,连爱哭的小沁也乘上了“火车”。“开火车”游戏即让孩子们学习了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技能,也让晚离园的孩子找到了快乐,面对新生,相信“开火车”游戏带给幼儿情绪上的满足远比技能习得的意义更深远。
新生入园在自由活动时由于对环境、同伴不熟悉常常会无所事事,不知玩什么、怎么玩?也经常会因为小事争执、哭闹而造成情绪低落。“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和熟悉的,因此可以采用动物头饰、木偶、绒布动物玩具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让孩子们互相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一起操作木偶,和绒布小动物交朋友等,在依依的带动下大家都加入了表演的行列。孩子们在悠扬的音乐中舒缓了情绪,在扮“小动物”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互动,快乐地表演、自由地舞蹈,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新的团体中找到了归属感,特别是几个拘束、内向、沉默、好哭的孩子也因此破涕为笑了。
刚入园的幼儿常会因为想家、想亲人而主动要求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特别是中午时分,半天的活动告一个段落,常有患病或身体欠佳的孩子在此时被接走,对留下的绝大部分幼儿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干扰。于是根据此可以顺水推舟和孩子们玩起“打电话”游戏。起初是教师与依依等几个语言能力强的幼儿“打电话”,许多孩子看到后都跃跃欲试。渐渐地,再引导同伴之间互相“打电话”,这样幼儿们心理上有了安慰,有了期许,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同时也学会了与老师、同伴主动交谈、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尤其是在与同伴的“打电话”游戏中,孩子们无忧无虑、心情明朗、情绪放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仿佛“心灵”放起了风筝。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是重要的课题,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挖掘、利用同伴资源,促进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喜欢集体、融入集体。(江苏省无锡市宁海里幼儿园 李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