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两个月了,小(1)班的早操队伍依然是歪歪扭扭,孩子们很没有精神。做早操前,成老师喊“立正”,孩子们也只是三三两两地回应“一二。”不由地从成老师的口中发出的口令声少了,队伍也更乱了。
早操加上器械操之后,孩子们使用后的瓶子三三两两、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做操时,有的孩子在开小差,有的孩子蹲下来把做操用的瓶子放了又放,有的孩子站着不动,实在有些乱。和站在一旁的小(2)班相比,更是相形见绌了。成老师决定一整小(1)班的“班容”。
一、早操和课间操的意义
早操和课间操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端,合理、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早操和课间操活动,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幼儿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开展早操和课间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合群、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吃苦的优良品质,还增强了幼儿和教师、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为参加一天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对幼儿的要求
(一)小班幼儿
(1)积极、愉快地和老师听音乐、按口令做操。
(2)会跟着老师做模仿操、徒手操等,动作基本合拍、协调。
(3)上下楼梯靠右边逐级走,不推、不挤、不跑、不跳。
(二)中班幼儿
(1)认真、有精神地跟老师进行早操和课间操活动,听口令、站队。
(2)能按动作要领跟着老师做徒手操、轻器械操等,动作到位、协调有力,能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位。
(3)正确使用并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三)大班幼儿
(1)听到早操和课间操音乐迅速排好队,认真做操。
(2)做操时眼睛看老师示范及舞姿,耳朵听音乐节奏及变化。
(3)动作到位,跑动迅速,不拖拉,不懒散。
(4)遵守规则,能主动示意老师增减衣服。
三、早操和课间操的常规管理
(一)早操和课间操前
(1)提醒幼儿喝水、如厕、检查着装,并根据气候及身体需要增减衣服。
(2)检查场地和器械安全,并指导中大班幼儿做好器械准备。
温馨贴士: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音乐和便于活动的辅助器械,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增加早操和课间操的趣味性,提升锻炼的效果。
(3)组织幼儿列队,有序前往活动场地。
案例:
小妙招解决排队难
课间操时间到了,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操,刚整理好做操队伍,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又站得七扭八歪了,时不时就有后边的小朋友踢到前边的小朋友,或者前边的小朋友撞到后边的小朋友。
关于排队的问题,魏老师专门组织了一个小活动,来教会小朋友们怎么排队,还编了一首整队儿歌:小小手,摆摆动;小小脚,踏起来;小胸脯,挺起来;一二一,一二一。每次排队的时候,魏老师就用儿歌来组织小朋友们。
另外,为了方便小朋友们在户外做操时能够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魏老师还在户外按照距离画好了小圆点,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圆点,在做操的时候站在自己的小圆点里面,就不容易碰到别人了。
(二)早操和课间操中
(1)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带领幼儿做操,示范动作规范、到位。
(2)教师要留意观察幼儿的做操情况,根据幼儿的个体需要给予帮助,及时处理运动中的突发事件。
(3)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做操时对年龄小或动作不到位的幼儿不要急于纠正,可边说边示范,鼓励幼儿逐步学会按节奏、按口令做动作。
温馨贴士: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编排早操和课间操,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安排小班幼儿做操的时间以6~8分钟为宜,中班幼儿做操的时间以8~10分钟为宜,大班幼儿做操的时间以10~12分钟为宜。
(三)早操和课间操后
(1)组织幼儿收拾器械、整理场地。
(2)组织幼儿列队,稳定情绪,有序前往下一个场地或有序进入教室。
四、早操和课间操的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安全隐患
(1)幼儿着装不当,做操时很可能会因为鞋带松动而被绊倒,或因为腰上的束带被钩住而造成创伤。
(2)幼儿下楼时,推挤、跑跳容易引发幼儿摔伤、碰伤事故。
(3)做操过程中,幼儿距离过近,相互碰撞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要点
(1)做操之前教师要清点人数,检查幼儿的鞋带是否系好,衣服适量并穿戴整齐。
(2)在组织幼儿下楼的时候,必须一前一后有两位教师护送、叮嘱幼儿。
(3)教师在带领幼儿做器械操之前,帮助幼儿调整彼此之间的距离,检查器械的安全性,防止在做操的过程中相互碰撞,器械滑落给幼儿带来伤害。
(4)早操和课间操后,提醒幼儿擦汗和有序喝水。
(5)身体不舒服的幼儿可以不出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