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筑”燃乐趣
与“泥”成长
01
遇“筑”
在开展“我们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都非常感兴趣。一天,外出散步时,幼儿园的建筑工地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孩子们听到后纷纷跑到 2 号楼的围栏处观看,建筑工地上怎么突然出现了个大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嘉懿:“那里为什么出现了一个大坑?”
朝明:“我们能过去看看吗?”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疑惑。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才能激发探索的欲望。于是一段关于幼儿园里的建筑工地探秘之旅开始啦!
探“筑”遇“泥”
02
我们和工地的管理叔叔联系,他非常欢迎小客人的到访,并且提前做好了工地上的安全检查,在做好了充足准备的前提下,我们邀请保安叔叔和保健医生一起出发了。
大晟:“你们快来看挖掘机在大坑里挖泥土。”
雨诺:“还有运土车,它把泥土给运走了。”
言浠:“挖掘机的手臂好长哦!”
依辰:“看,铲车!是大铲车。”
媛熙:“它的手好大,都可以把我们都装进去。”
听到媛熙这样说,在征得司机叔叔的同意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到铲车的铲子里,是不是真的像她说的一样能把大家都装进去。工地的管理叔叔看到孩子们对工程车如此感兴趣,就让司机叔叔把挖掘机和铲车开到安全的空地上给我们讲解关于挖掘机和铲车的零件组成以及作用。
铲车真的能装下我们
司机叔叔讲解挖掘机的零件组成
孩子们讨论挖掘机的特点
在离开的时候,司机叔叔熟练地驾驶着挖掘机,用它又长又大的手臂给孩子们做旋转的表演,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最后长手臂还“招手”和我们再见,在回程的车上,孩子意犹未尽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像极了一群可爱的小鸟。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对工地有了初步了解,回到教室,大家在美工区用画笔绘出“我眼中的建筑工地”。
“我画的是大铲车,它有好大好大的手。”
“我画的是建筑工地的样子,圆圆的是坑、方形的是砖块、黄色的是泥土。”
“老师,你看这是我在工地看到的大坑。”大晟一边画一边说“老师,我们可以像佩奇一样去跳泥坑吗?”
“跳泥坑?老师,我们也想像佩奇一样跳泥坑。”大晟的提议再次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跳泥坑?多脏呀,但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家长们会同意吗?我们带着忐忑的心情在班群里征求家长的意见。出乎意料,不到半个小时,班上 25 位家长都进行接龙,表示同意。我们再次联系了工地的管理叔叔,得到的答复是现在施工队正地大坑里做地质勘察,勘察结束后才可以让我们去。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和家长,大家都兴奋地期待着。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组织孩子们讨论去跳泥坑要做什么准备?要注意哪些安全?爸爸妈妈们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一周后,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和家长每天到园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师,工地叔叔来电话了吗?”“什么时候可以去跳泥坑?”
在孩子们焦急的等待中,终于接到可以去玩泥坑的通知,大家欢呼雀跃。第二天我们换好雨衣雨鞋,再探建筑工地。当我们来到大坑里时,顿时傻眼了。原来,经过一个星期,大坑里的小水塘都被太阳晒干了,没了小水塘,怎么跳泥坑!“老师,我们可以用小桶装水过来。”媛熙的话给了我们启示,工地上的叔叔给我们找来了一根长长的水管,从大坑边上的卫生间把水给我们接下来。终于有了小水塘,孩子们兴奋地在水塘里跳呀,玩呀……欢笑声纺织成了一首快乐的歌曲,引来工地上的很多叔叔来围观。
跳泥坑视频
丹丹老师:
孩子们在走访工地过程中,满足好奇心,丰富他们对工地的认知,并通过绘画表征出自己眼中“建筑工地”。而“跳泥坑”完全超出我们的预设之外,孩子们提出来的时候,我们也很纠结,因为带几十个孩子去“跳泥坑”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孩子们的装备、活动中可能会因兴奋而失控以及之后的清洗工作……“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还是努力让孩子们真真切切体验了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情景,不仅孩子收获了释放天性的快乐,我们也认识到原来孩子是能控制自己情绪、能自主成长的。
03
“筑”“泥”成长
故事一:搬运小分队
第二天,户外活动时,大家用建构区的泡沫积木玩起了建房子的游戏。这时,不远处的小推车那一片混乱,想运砖块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建构区只有 5 辆小推车,大家争抢着要拿小推车。岚清着急的大喊:“老师,没有小推车,我不能运砖块了怎么办?”不够孩子们人手一辆怎么办呢?思考片刻后我反问道:“工人叔叔是每个人都推一辆小推车吗?”
朝明:“有的叔叔是把砖搬上车。”
晨永:“我把砖块搬进推车里,子沫你把砖块运过去。”
经过孩子们的商量后运输小分队诞生了,他们陆陆续续给在搭建房子的孩子运送着砖块……
搬运小分队在运输砖块
故事二:搭建我们的幼儿园
幼儿园的另一半还在建,孩子们学着工人叔叔的样子,搭建幼儿园。建煜说:“我们的幼儿园是圆圆的,高高的。”梦琪说:“我们可以用砖块围成了圆形再搭高楼。”说干就干,孩子们取来砖块,开始将砖块围成圆形,再试着在中间去垒高、搭起高楼。
第一次尝试搭高楼
娜娜:“太高了,房子快倒了怎么办呀?”
梦琪:“老师,你可以帮助我们吗?”
老师:“一块砖垒高容易倒,那我们试试用很多块砖,看看会不会倒呢?”
娜娜:“我们来试一试。”
孩子们试着将砖块围成圆,搭建的过程中,准备垒高时卿文说:“我们要怎样进去呢?”这时梦琪回答:“我可以先进去,你们把我围起来。”
第二次尝试搭建幼儿园
嬿婷:“这个房子只能住梦琪,我也想进去。”
建煜:“要不我们再重新搭一个更大的幼儿园吧!”
可是还没有商量好怎么拆,钰涵就把搭好的房子全推倒了,还砸中正在捡砖块的建煜。看到瞬间塌下的房子,孩子们又急又气纷纷指责:“钰涵,你怎么这样。”建煜说:“都砸到我了。”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吵了起来。我赶紧上前摸了摸孩子的头说:“不要着急,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我们再来一次,好不好。”卿文提出:“我们要像工人叔叔一样戴安全帽,不然被砸到会受伤的。”于是孩子们戴上帽子、穿上服装振作起来,重新搭了一个更大的幼儿园,经过不断地尝试我们的幼儿园终于顺利完工啦。
第三次尝试搭建更大的幼儿园
我们的建造成果
故事三:搭建更牢固的幼儿园
建煜提出:“工人叔叔在砌房子的时候不仅用到砖还会用到水泥。”我问道:“你知道为什么需要水泥吗?”“这样砖块能粘到一起,房子就不会倒了。”于是我们在班级的建构区投放了“微型泥瓦匠盖房子手工模具”等材料。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要用“泥浆”和“砖”开始尝试搭建更牢固的房子。
子千:“我看到工人叔叔用水和泥浆搅拌在一起。”
瑞雪:“我把泥浆放进碗里。”
梓琪:“我帮你加水搅拌。”
瑞雪和梓琪将一包泥浆倒进碗里并加入一杯水不停地搅拌。当泥浆拌好后开始搭建时,大晟发现两块砖粘不到一起:“这个泥浆太干了都粘不上去。”子千这时提出:“是不是可以再加一点水?”大晟拿着小水杯又往里加了一杯水搅拌再搅拌,可是为什么还是粘不上砖块呢?瑞雪发现:“泥浆怎么像水一样。”“应该干一点才能粘在一起,我们再加一点泥浆吧!”贵玺说。瑞雪又加了些干泥浆进去重新搅拌。“耶!我们成功啦!”子千兴奋地说道,“老师你快来看我们终于可以搭小房子了!”孩子们兴奋地炫耀着。
孩子们反复尝试后成功调出配比适合的泥浆
可是小小的区域不能满足孩子们体验建房子的需求,孩子们又将目光盯上了幼儿园的一块小空地。“老师,我们可以把砖块搬到空地那建房子吗?”建煜带着期盼的目光问我,看到大家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也很想知道孩子们能不能成功地将的房子建起来。于是我们一起到空地上行动起来。
晨永:“我来把泥和水一起搅拌。”
依洛:“我用小桶装泥浆给你们吧!”
卿文:“我们要留一个门出来,要不然就进不去了。”
晨永:“我们的房子没有顶,下雨了怎么办?”
嬿婷:“我们给它盖个楼顶吧!”
孩子们尝试用砖块做楼顶,发现砖块不够长,放到顶上就掉下去,建煜突然大声的说到:“我们可以用长长的积木来搭楼顶。” “好呀!好呀!这样我们的房子就不会被雨淋到啦!”晨永说道。
建房子视频
房子建好后,嘉懿说:“我想在房子旁边建水上乐园,从房子出来就可以在水上乐园玩。”有了新的想法后,大家又开始行动起来。你看,小房子和“水上乐园”建好了,它们虽然有些歪歪扭扭的,可是它们就是我们心目中最美丽的幼儿园。
小娟老师:
自主活动中,孩子们热衷于选择搭建房子,他们“尝试搭建一遇到问题一解决问题—完成搭建”,我不仅看到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热情,还看到了他们身上具有坚特性的学习品质。虽然搭建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遇到问题时他们积极应对、欣然接受同伴的提议,如:搅拌泥浆太干时,会听取同伴的提议反复加水搅拌尝试调出比例合适的泥浆;又如在建房子时发现房子的没有房顶,在判断积木是否合适时,他们通过目测和对比,最终选择出了大小合适的积木制作房顶。
此外,在孩子们选择用实心砖块建房子时,由于涉及到安全,我们一直默默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当建煜向我求助时,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我让他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发挥出了观察者和支特者的作用。
04
畅想未来的幼儿园
【现在VS未来】
后来,孩子们一有时间就会到围栏边去看建筑工地的变化,议论着幼儿园全部建好后是什么样子,于是我制作了幼儿园“现在 VS 未来”调查表作为亲子小任务,让孩子们来画,家长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孩子的想法。
有些孩子还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幼儿园。
“这是蝌蚪幼儿园,我和老师在升国旗,这是太空飞船,它来接我们去太空玩。”
“这是珍珠幼儿园,里面有很多珍珠项链。”
“我的是星星幼儿园,大家在玩游戏。”
“它叫佩奇幼儿园,我最喜欢和佩奇一起玩游戏。”
这一场“建筑工地”之旅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幼儿园建造仍在继续,将来它会建成什么样呢?大家都在期待着!
课程感悟
活动设计之初,我们一直在思考,通过探密工地是让孩子学会建房子或是知道建房子的流程?显然,这些都不是活动的目的所在。我们所设计的活动不一定要追求有意义,有意思也是很好的,在孩子觉得有意思的活动中,他们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学会在活动中不断解决和同伴之间的矛盾,与同伴友好协商、分工合作、学会发现和分享。
活动结束后,许多家长发来信息,感谢我们为了孩子的兴趣和成长所创造的机会,这是他们想做又怕麻烦的事。其实我们更感谢孩子,是他们给我们上一课,不仅让我们重温了童年的乐趣,也让我们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小人儿,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争论时,不要急于去干预,他们会解决,哪怕一下子解决不了,经过不断尝试,他们就会找到办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的相信他们,适时给予恰当的支持。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来源: 南丹县第四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