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周念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无论是在黄河流域还是在长江沿岸,无论是在塞北还是在江南,幼儿园教师给小班幼儿喂饭、整理衣衫的情景都是托幼机构常见的一道“风景线”。为如厕后的幼儿把衣服塞进裤腰里,为起床后的女孩梳理头发的情景,更是中国幼儿园教师寻常时刻的寻常举动。中国幼儿教师特色的“好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会影响儿童将来独立担负责任能力的发展。

中国的幼儿园教师为什么会如此“好心”?细思之,这与中华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学说深入人心有关,也许正是这种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行为。同时,可能更与教师对自己责任感的认知有关。近段时间,笔者每到一所幼儿园都要随机找几位教师询问一下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为孩子喂饭、塞衣服、梳头这些行为的。迄今为止,笔者尚未听到教师对此作否定回答的,他们几乎都认为这是幼儿园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幼儿园教师这种责任感的自我认知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外因分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教育评价标准,二是家长的判断和要求。在目前的教育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能认真、勤恳地为幼儿提供服务,特别是为托班和小班幼儿做好喂饭、穿衣等生活方面的照顾工作,是评价他们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位教师做不好这些工作,就有可能被认为是工作责任心不强,甚至会被看成是职业倦怠的端倪。来自家长的判断和要求,也是教师形成这种“好心”的重要原因。如果家长知道教师在自己孩子上完厕所后没把他(她)的衣服塞到裤腰里,没有为自己那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将饭菜吞咽下去的孩子喂饭,或许就会对这位教师产生微词,“维权”意识强的家长或许还会状告这位教师“玩忽职守”。

从内因分析,这与幼儿园教师秉持的儿童观和对自己的工作定位有关。一方面,他们或许认为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打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成人应竭尽全力给予照顾,于是,他们自觉担负起为幼儿喂饭、塞衣服、梳头等责任。另一方面,为了符合教育评价标准以及家长的判断和要求,教师们也会努力地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生活照顾。

然而,值得我们思量的是,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把幼儿应该自己学会担当的责任都扛到教师自己肩上的缘由归因,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虽说从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看尚未有相关实证研究,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但深恐有以下两种可能性存在。

其一,以外显的便捷的“负责”代替内隐的、费时的促进。相比要根据不同幼儿特点,采用不同策略和方法来改变幼儿的厌食偏食,来克服幼儿因家庭教育等原因而形成的咀嚼、吞咽困难,来激发他们吃饭的兴趣,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等费时费力而又难以被人看到的专业的艰苦努力,直接把饭喂进幼儿嘴巴里、直接为他们整理衣衫可能便捷得多,可能讨好得多,因为这是立竿见影的,也是可以有目共睹的。

其二,近期的取悦成人影响将来儿童的独立。教师的那些保教行为可能更容易取悦那些拥有教育评价权和可以提出种种要求的家长,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会影响儿童将来独立担负责任能力的发展。如果儿童在早期就习惯于把自己最起码的生活小事都交由别人负责的话,那么要让他们在更为重要、更为复杂的社会大事上担负起责任来,很可能会使他们因为早期责任感学习的欠缺或延迟而倍感困难。

把儿童培养成富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是世界学前教育界已达成的共识。希望教师的“好心”不会成为幼儿学习独立生存技能的羁绊,希望教师对幼儿衣、食行为的代劳不会由于过度而延迟幼儿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注: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第3期

关注“幼教论坛公众号:回复 名师课堂 领略更多名师观点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推荐阅读

名师课堂 |鄢超云:“”安吉游戏”与发现儿童

名师课堂|原晋霞: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名师课堂|王声平:三孩生育政策下我国城镇幼儿园布局调整

名师课堂|郭良菁:幼儿观察与评价不能舍本逐末

名师课堂|鄢超云:幼儿园儿童节庆祝活动中“演”与“玩”的抗争——教师儿童观的冲突与调和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

名师课堂|程丽、张葵:幼儿园教研共同体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

名师课堂|朱家雄:如何认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关键经验和关键概念

名师课堂|徐则民:基于目标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几个建议

名师课堂|郭力平: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路——

名师课堂|周兢:幼儿教师如何做好游戏的支持和指导?

名师课堂|刘占兰: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名师课堂|华爱华: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名师课堂|华爱华:探寻游戏的真谛

名师课堂|华爱华:对幼儿来说,游戏才是他们正当的行为

名师课堂|贺蓉: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名师课堂|虞永平:饲养区(角)与幼儿园课程

名师课堂|张明红:早期阅读是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名师课堂|张晖: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的解读

名师课堂|虞永平:陈鹤琴的科学精神

名师课堂|徐则民:幼儿园活动要体现幼儿主体

名师课堂|丁海东: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意义

名师课堂|叶圣陶:我如果当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

名师课堂|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名师课堂|武建芬:幼儿园特级教师到底“特”在何处?

名师课堂|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

名师课堂|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

名师课堂|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

名师课堂|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中的关键经验与关键概念

名师课堂|汪劲秋: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

名师课堂|刘焱: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儿童

名师课堂|程学琴:安吉游戏是一场深刻的儿童游戏革命

名师课堂 |朱继文:我对《评估指南》品德启蒙的理解和践行

名师课堂 |刘霞:幼儿园课程创生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

名师课堂 |松居直:怎样才是真正的“读绘本”?

名师课堂 |崔利玲:从幼儿园到小学究竟应该衔接什么?

名师课堂 |杜传坤:破解绘本“自主阅读”的伪命题

名师课堂 |陈鹤琴:作为父母必须清楚的五件事

名师课堂 |周燕:园长胜任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名师课堂 |邱学青: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愿景与展望

名师课堂 |宋乃庆 :什么是“劳动教育”?

幼小衔接|虞永平教授:幼小衔接应在回归中走向科学

幼小衔接|丁海东:如何理性应对幼小衔接?

名师课堂 |潘月娟:幼儿园游戏的困境与突破

名师课堂 |姜勇:幼儿园课程范式转变——从智力启蒙到情感启蒙

名师课堂 |朱家雄:幼儿园教师急需“松绑”!

名师课堂 |王春燕等: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促进儿童发展

名师课堂 |刘铁芳:儿童教育的整体性及其实现

名师课堂 |刘晓东:“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

名师课堂 |虞永平:孩子不需要专门的兴趣班(附音频)

名师课堂 |徐则民:如何科学地制订活动目标(附音频)

名师课堂 |叶平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幼小衔接需要充分关注三个问题(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从“活教育”原则看课程的变革(附音频)

名师课堂 |侯莉敏:幼儿园学习环境该走向何方?(附音频)

名师课堂 |朱永新:这10点教育心得,关乎孩子的未来 

名师课堂 |虞永平:理解课程游戏化比创设游戏化环境更重要

线上课堂|王海英教授直播:《评估指南》关键解读及细化系列课程

名师课堂 |黄进:如何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设计和实施课程?

名师课堂 |孔起英:如何撰写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

名师课堂 |蔡守龙:开题报告说什么?(幼儿园开题报告点评)

名师课堂 |王坚:写故事是提高幼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名师课堂 |南钢:学前教师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名师课堂 |周兢教授:从阅读到悦读——早期儿童阅读与读写成长之路

名师课堂 |丁海东:幼儿园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缺失与回归

名师课堂 |江玉印:疫情期幼儿园网络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名师课堂 |幼教名师大课堂合集(二)

名师课堂 |幼教名师大课堂合集(一)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欢迎您投稿youjiaoluntan@yeah.net,分享给更多人。编辑:幼教论坛ID:youjiiaolunta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