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知不知道孩子如果常吃燕窝、蜂王浆、鸡胚、禽颈、人参、桂圆干等“补药”以及油炸食物会影响长高?有没有记得每年给孩子量身高?医生提醒,爸爸妈妈要坚持每半年给小孩测量身高,密切关注小孩的健康成长。一旦发现身高每年增长小于5cm,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评估。“孩子要长个子,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查明原因。”从事多年骨龄研究的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将测骨龄作为孩子体检中的一个常规项目。
1、少给小孩吃燕窝、人参等“补品”?
孩子又瘦又矮,抵抗力也不好,家长听老人说吃点胎盘可以增强抵抗力和长个子。但是专家提醒,有哮喘的小孩吃了胎盘确实能加快康复,但也会因此变得肥胖,提早发育,最后导致性早熟,影响长高。同时专家提醒,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的食品小孩是要尽量少吃的:燕窝、雪蛤、鸡子、蚕蛹、蜂王浆、鸡胚、禽颈,以及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油炸类食品、牛初乳等等。冬虫夏草、人参、黄芪、沙参、桂圆干等广东常见的“补品”,尽量不要让小孩接触。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补品”中含有植物的激素,小孩长期接触,身体被不断刺激到一定量时闸门会被打开,出现性早熟的现象。
“现在不少孩子都是隔代培养,即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这样的养育方式,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饮食上,老年人早饭常常是泡饭咸菜,导致儿童也这样吃早饭。隔代还会比较宠溺,在零食上也不加限制,这些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专家建议,孩子长个子需要平衡膳食,可以多吃蛋(1至2个)、鱼、豆制品和水果,多喝牛奶(250至500毫升),少吃高糖、高能量食物。
2、多游泳、跳绳、吊单杆会长得更高?
专家强调,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后要记录好小孩每一年的身高,并且绘制身高生长曲线图,可以参照“0~16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标准差单位数值表(男、女)”来进行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达标了。
我们知道矮小的危害极大,极可能造成小孩自卑心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及其智力发育,缺乏与人沟通或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勇气,未来就业范围受到限制。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小孩的身高生长情况。
如果参照数值表发现不是矮小症,但仍觉得小孩偏矮,有什么秘诀让小孩长得更高?比如有小朋友表示他已经7岁,身高只有117公分。但是诊断不是矮小症,如果想要长高,建议就要吃好睡好玩好,还要多运动,比如游泳、跳绳、吊单杆等,同时要保持好早睡的习惯。尤其是假期,很多小孩不经常锻炼,但夏天正是锻炼长高的好季节,建议家长督促小孩吃好睡好玩好多运动。
专家建议小孩要多做纵向运动(篮球、单杠、吊环、摸高、游泳等),避免举重和踢足球。专家指出,孩子每天至少要有20至40分钟的有效运动时间,在这段时间孩子的心率达到120至140次每分钟,出汗、发热,面色红润,但要需要注意保持运动的连续性,过于剧烈的运动会造成缺氧,无氧运动反而不利于长高。同时,父母要注意减少小孩的静坐时间,如长时间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
“如果孩子确定缺乏生长激素,需要补充生长激素的。生长激素是一种和人体自身生长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规范治疗不会产生副作用。”专家补充说。
3、每年长个<5cm可能患矮小症?
据统计,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然而,每年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人。70%以上的家长对矮小症缺乏了解,在发现孩子矮小后固守“晚发身”、“二十三窜一窜”这样的错误观念盲目等待,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专家提醒说,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12岁是治疗的黄金年龄。孩子的年龄越小,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另一方面,矮小症的治疗费用跟患者的体重成正比,年龄越大治疗费用越高;早治疗也可降低矮身材对孩子心理、性格发育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为此提醒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每年长高不到5cm,或者生长期的孩子衣服、鞋子一两年都不用更换,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应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越来越看重了,十多年前,带过来看身高的孩子大多是12岁以上,现在来的不少是四五周岁的孩子,平时门诊年纪最小的只有3周岁,最大的14周岁。”专家说,这种变化近几年特别明显,自己曾接诊过最小的一个宝宝只有2周岁,因为是早产儿,身高一直比同龄宝宝矮,妈妈就早早地带着孩子来就诊了。
“现在关注身高的主要是四类家长,一类孩子是早产儿,从小个子就不高;第二类是因为疾病导致生长激素缺乏的;第三类就是家族性矮小的;第四类是有特殊要求,希望身高能够超过常人的。”专家说,这四类家长对于孩子长个子的需求都很迫切。
孩子要长个子,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查明原因。从事多年骨龄研究的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将测骨龄作为孩子体检中的一个常规项目目。“我的建议是在两个时间段给孩子增加一个骨龄测试,即4至5周岁之间、6至7周岁之间。”专家表示,4至5周岁之间做第一次骨龄测试,主要目的是查明孩子是否存在一些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6至7周岁之间做第二次骨龄测试,是为了看看孩子是否存在性早熟的情况。
小结:这些问题你值得了解
①孩子的爸爸当初很迟才长高,孩子现在才7岁,虽然长得很矮但应该是和爸爸当初一样,发育后追上去,若发育结束后还矮,再找医生可以吗?
答:迟发育的现象是很常见的,但是作为家长很难判断孩子是迟长还是真的有问题,因此需要医生做出相对准确的答案。若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和同性别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 2SD )或3百分位,每年的生长增高幅度低于4~5cm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②想让小孩长得更高,可以吃钙片补吗?
答:很多人都会误解小孩长不高就补点钙片,这样是不科学的。钙主要是强健骨骼的作用,并不能直接地促使小孩的长高。
③女儿来月经两年了,但是实在太矮了,能否打生长激素?
答:女孩子生长停止时间是月经来后两到三年,这时候骨骺已经基本闭合,生长板的骨骺软骨已经变成骨头了,再去打生长激素不能长高,反会横着长身体,手指头变粗下巴变大,出现肢端肥大症。骨骺闭合之后打生长激素已经太迟了。
④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
答:身高代表了头、脊柱和下肢长度的总和。出生50厘米左右,1岁以内全年身高增长24~25厘米,1~2岁增长10~12厘米,2~3岁增长8~10厘米,3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增约5~8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