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 摒弃“看资料走马观花”式评估强调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
● 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 不得有体罚等有损幼儿身心行为注重日常保育实效;
● 幼儿园每学期一次自评县级督导评估3—5年覆盖全部所辖幼儿园……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文简称为《评估指南》)。
推动各地健全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评估指南》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及影响保育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围绕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五个方面提出了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旨在引导幼儿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保育教育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评估指南》强调要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改进评估方式,突出过程评估,强化自我评估,聚焦班级观察,重点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切实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非科学倾向,推动以评促建,引导办好每一所幼儿园。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
《评估指南》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纳入本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加强经费、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完善评估标准,支持开展评估研究,确保评估有效实施。要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与其它相关评估统筹实施,避免重复评估,切实减轻基层和幼儿园迎检负担。
小编为大家提炼解读了《评估指南》的6大关键信息,事关到每个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想要发展成为一所“好”幼儿园,以下信息一定不能错过!
01
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不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解读
多年来,幼儿园追求特色一直是一种潮流。各个幼儿园绞尽脑汁寻找特色突破口,对特色的追求即对差异的追求,而且一定要外显、明显的差异才容易让人记住。
其实,真正“有特色”的幼儿园不谈特色。因为核心实践框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才是真正值得谈论的话题。
让我们在特色之下也去重视教育的“本色”。
02
严禁测查幼儿能力
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
解读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一直是支持儿童的科学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比如刻意为幼儿做发展结果评估甚至是训练,直接对幼儿能力发展水平“打分”和“贴标签”,此举加剧了家长和社会的焦虑,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评估指南》指出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做记录,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和特点时,需要长期观察,多角度、多层次地收集信息,借助科学的评价体系,呈现幼儿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同一游戏不同的时间中以及同一游戏不同的发展方向上的表现等,从而勾画出幼儿真实的发展全貌。切忌仅凭一次观察,仅凭对一个游戏内容的分析就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偏概全”地下结论。
03
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境外课程
幼儿园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境外课程,防止存在意识形态和宗教等渗透的图画书进入幼儿园。
解读
教育部一贯倡导幼儿园不宜使用幼儿教材,也曾多次发文提出具体要求,这主要是基于尊重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的做法。同时,在某些地方这一要求也成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标准”做法,不过这个要求也引发了很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热议,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另外,继义务教育学校之后,教育部对幼儿园也提出不得使用境外课程(教材),这是站稳国家立场,民族自信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在办园方向上需要充分明确并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样的核心问题,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04
减少幼儿使用电子设备
玩具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低结构材料为主,能够保证多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要。尽可能减少幼儿使用电子设备。
解读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设备越来越完善,带来许多的便捷。当前许多幼儿园大量活动的开展都需依靠电子设备进行,除教学活动以外,也会给予孩子动画片的奖励。但长时间的使用电子设备,对于孩子的视力有一定的损害、限制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同时也很难满足孩子的操作意图。
此次发布的《评估指南》中也明确建议“尽可能减少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提供给孩子更多能够操作的真实材料,让孩子活动中直接感知、充分体验、获得经验。
05
打破唯课题、唯论文的激励倾向
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突出日常保育教育实践成效,克服唯课题、唯论文等倾向,注重通过表彰奖励、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专业支持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解读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除日常的活动设计开展、观察解读儿童以外,还需进行大量的课题制作、论文写作,并且将此作为教师能力的重要评估标准,占据极大比重。此时教师往往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收集资料、撰写文章中,从而忽视了最根本的教育教学质量。
《评估指南》中明确提出要有正确的激励导向,将儿童放在第一位,重视保教工作的开展质量,不仅仅只是注重课题、论文的制作。
06
通过自然观察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
聚焦班级观察。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
解读
现阶段,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工作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的问题。为改善此现状,此次发布的《评估指南》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估方式提出了“注重过程评估,强化自我评估,聚焦班级观察”的新要求,这就要求评估者在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上要坚持“儿童为本,过程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不再仅仅通过简单测评、走马观花的参观、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评估,而是通过“聚焦班级观察”的方法了解师幼互动、以及孩子游戏的真实状态,让评估更加全面立体。
《评估指南》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方式的更新,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园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和课程。评价不是目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合力推动幼儿园质量发展才是评估的最终要义。
此次《评估指南》的发布,推动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幼儿园的办园和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性指示,让一线幼教在工作中有了抓手,找到了方向,也让大家对幼儿园的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重新定义“好”幼儿园的标准。
附:《评估指南》全文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估导向,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推动树立科学保育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树立科学评价导向,推动构建科学保育教育体系,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育教育质量。
2. 坚持儿童为本。
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 坚持科学评估。
完善评估内容,突出评估重点,改进评估方式,切实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倾向。
4. 坚持以评促建。
充分发挥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估,引导办好每一所幼儿园,促进幼儿园安全优质发展。
二、评估内容
坚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共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
(一)办园方向。
包括党建工作、品德启蒙和科学理念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幼儿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树立科学保育教育理念,确保正确办园方向。
(二)保育与安全。
包括卫生保健、生活照料、安全防护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幼儿园加强膳食营养、疾病预防、健康检查等工作,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强化医护保健人员配备、安全保障和制度落实,确保幼儿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三)教育过程。
包括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强化家园协同育人,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四)环境创设。
包括空间设施、玩具材料等2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幼儿园积极创设丰富适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配备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玩教具和图画书,有效支持保育教育工作科学实施。
(五)教师队伍。
包括师德师风、人员配备、专业发展和激励机制等4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幼儿园加强教师师德工作,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提高园长专业领导力,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三、评估方式
(一)注重过程评估。
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二)强化自我评估。
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通过集体诊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有效发挥外部评估的导向、激励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园不断完善自我评估,改进保育教育工作。
(三)聚焦班级观察。
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外部评估的班级观察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覆盖面不少于各年龄班级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纳入本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重要内容,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牵头、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机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完善本地质量评估具体标准,编制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指导手册,增强质量评估的操作性,确保评估工作有效实施。要逐步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与已经开展的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等工作统筹实施,避免重复评估,切实减轻基层和幼儿园迎检负担。
(二)明确评估周期。
幼儿园每学期开展一次自我评估,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和自评的指导。县级督导评估依据所辖园数和工作需要,原则上每3—5年为一个周期,确保每个周期内覆盖所有幼儿园。省、市结合实际适当开展抽查,具体抽查比例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
(三)强化评估保障。
各地要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支持开展评估研究。要切实加强评估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尊重学前教育规律、熟悉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事业心责任感强、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评估队伍,评估人员主要由督学、学前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园长、骨干教师等组成,强化评估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加强对本指南的学习培训,推动幼儿园园长、教师自觉运用对本指南自我反思改进,不断提高保育教育水平。
(四)注重激励引导。
各地要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结果作为对幼儿园表彰奖励、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园长考核以及民办园年检、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扶持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履职不到位、违反有关政策规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质量持续下滑的幼儿园,要及时督促整改,并视情况依法依规追究责任。要通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履行相应教育职责,为办好学前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营造良好氛围。
要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解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意义、内容要求和指标体系,认真总结推广质量评估工作先进典型经验,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END-
本文解读部分来自公众号“读懂儿童”
【申请加入“幼教云”】
亲爱的各位园长、投资人,如果您想全面提升幼儿园运营管理水平,如果您也想跑赢中国幼教新十年,欢迎加入壹点壹滴,加入“幼教云”。(点击此处,申请加入“幼教云”)
点击下方图片
申请加入“幼教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