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师与家长交往的“度”如何把握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师与家长交往的“度”如何把握-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案 例

小陈刚毕业,进入一幼儿园工作,和另两位老教师(雷老师和王老师)一起工作。

每次家长来接送孩子,小陈总是刻意地远离家长。


雷老师发现了这一细节,这天,雷老师叫住小陈,问明原因。

小陈告诉雷老师,自己之所以不愿意和家长接触,是因为自己本身性格稍显内向,每次和家长接触时总觉得很别扭。

了解了这一点,雷老师传授了一些和家长进行沟通的技能、技巧,并嘱咐小陈对家长一定要热情。


之后,为了工作需要,在家长接送孩子时,小陈总会和家长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此后,小陈和家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其中,与毛毛的妈妈关系最为亲密。

因为小陈与毛毛的妈妈在初次聊天时发现两人是老乡,另外,两人都很喜欢收集邮票。


之后,每次孩子离园,小陈总是经常和毛毛妈妈聊天。两人经常一起逛街、散步、喝茶等。

过了不久,毛毛妈妈和丈夫关系紧张,毛毛妈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小陈,小陈很是气愤,多次怂恿毛毛妈妈离婚,并给毛毛爸爸打电话,指责他对妻子不好。

毛毛爸爸很生气,到园长处告状。

之后,园长找到小陈,批评了她,而小陈则是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园长的批评。


幼师与家长交往的“度”如何把握-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分 析

的确,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能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

教师与家长间有效的交流是双方在孩子的发展目标上达成共识,在促进孩子发展上达成共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者,家庭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教师的热情,只有热情地接待家长、和家长进行交流,才能赢得家长的认可。


在上述案例中,小陈老师开始时过于紧张或拘束,对家长较为疏远,影响了正常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之后,发现了问题,小陈进行了改进,似乎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小陈之所以受到领导的批评,原因在于小陈没有能把握好与家长的交往,过“度”了。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家长一定要热情,但教师是幼儿园的代言人,代表幼儿园的形象,不宜与家长交往过度。

那么,在工作过程中该如何把握与家长交流的“度”?


明确与家长交往的目的

在上述案例中,小陈一开始对与家长交往的目的很明确,即为了孩子的发展,自己工作的需要。因此,才在雷老师的指点下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的确,我们在与家长交往时要明确这一点,即我们和家长交往的目的是为了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为了双方能互通信息,在孩子的发展目标、行为养成及心理发展等方面达成一致,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后来,小陈与毛毛妈妈的密切交往目的则显然不仅仅是孩子的发展,更多是自己与毛毛妈妈的共同爱好及两人的老乡关系,由于目的的不纯,这就为后面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和家长的交往应注意公平性

即教师与家长的交往应注意到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家长。但在上述案例中,由于自己和毛毛的妈妈是老乡,两人又有共同的爱好,因此,小陈老师与毛毛妈妈的交往最为密切。尤其是在离园时,小陈老师最喜欢和毛毛妈妈聊天,这样直接冷落了其他家长,可能甚至会引起部分家长的不安:教师总喜欢和毛毛妈妈聊天,是不是老师特别喜欢毛毛,不太喜欢自己的孩子?同时,也会导致家长对小陈老师的不信任,直接影响到以后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避免对家长家庭内部事情的干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与家长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那我们所谈论的话题都应该是围绕着孩子进行。

但小陈老师一开始与毛毛妈妈的交往就偏离了这以目的,且到了后期,小陈老师与毛毛妈妈的交往更显亲密,他们谈论的话题不再是毛毛,而是毛毛家庭里的内部事情,即毛毛母亲的私事,因而导致了毛毛爸爸的不满。


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应注意把握其中的度,不到位会使自己受到家长的冷落,过度则易引起家长的反感。


幼师与家长交往的“度”如何把握-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反 思

在幼儿园发展初期,很多教师都是只负责把孩子带好,与家长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家长工作大多是“教育家长”。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而幼儿园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增长,很多幼儿园的生源似乎已不如从前。家长所支付的幼儿学费是幼儿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将处理好家园关系看成是保证生源的手段,因此会制定工作计划,会主动联系家长,也会热情地与家长交流。


再往后,由于对家园共育工作的关注,人们开始把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看成是幼儿园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者,家庭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因此,教师、幼儿园会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做好家园工作,热情接待家长,强调家长在幼儿园中的感受。


现在,不管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处于何种目的,是将处理好家园关系看成是保证生源的手段,还是把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看成是幼儿园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工作中,对于家长,我们需要一直保持热情的态度,我们要主动地和他们进行交往,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但交往应该是围绕着孩子进行。

教师代表幼儿园的形象,不仅仅要让家长感受到公平,还应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素养。


-END-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秋风幼教,作者韦凌云


幼师与家长交往的“度”如何把握-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申请加入“幼教云”】


亲爱的各位园长、投资人,如果您想全面提升幼儿园运营管理水平,如果您也想跑赢中国幼教新十年,欢迎加入壹点壹滴,加入“幼教云”。(点击此处,申请加入“幼教云”)


点击下方图片

申请加入“幼教云”

幼师与家长交往的“度”如何把握-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云园所服务平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师与家长交往的“度”如何把握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