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壹点壹滴互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ODQzNjQxMA==&mid=2247494430&idx=1&sn=946631ea939f806b90f2ec8b4eace761
亲爱的各位幼教同仁:
大家好!
我是王红兵,壹点壹滴创始人&CEO。
很高兴,在2021年的年末,和大家交流,我最近关于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2021年,对于广大民办幼教人来说,有三件事情,还是让大家对未来陡然增加了几分担忧。
I
第一件事,双减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新东方、学而思等上市公司股价跌去百分之八九十,猿辅导、作业帮、火花思维等一批教育互联网明星企业戛然中止上市之路。近日,新东方、学而思等上市公司又相继宣布,从2022年1月1日起,停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几乎集体被“团灭”。这次政府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整治力度之大,超出所有从业者的预期。
不少民办幼教人天天在嘀咕,未来我们是否会遭遇“双减”同等力度的整治?有人很担心。
“双减”政策 | 图片来源@教育部
II
第二件事,民转公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在山东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
正是因为有这个50%任务指标,全国有不少地区,尤其是早年公办园占比塌陷的地区,比如深圳,开始了大规模的“民转公”行动,即“民办园转公办园”行动。
教育部解读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意见 | 图片来源@人民政府网
民办园转公办园,这是个新生事物,无论是民办幼教人还是我们的政府,都无经验可循。因此,在具体实施时,还是遇到不少问题,遭遇很多冲突。
比如,如何评估民办园之前的投入?如何满足民办幼教人“早期投入能收回来”的愿望?民办园转公办园之后,整个管理体系到底谁说了算?财务规范管到什么程度?是否所有收入都要进对公账户?是否所有采买都要经过政府采购办?是否所有的支出都要有发票?老师用工合同跟谁签定?……
上述这些琐碎的问题,在公办园,那都不是事,必须照章办事,哪有妥协的余地;但今天在民办园转公办园过程中,由于以前我们民办园自由惯了,冷不丁,跑出来这么多条条框框,自然,既不习惯,也很不舒服。但没辙,这是我们民办幼教人自己必须翻过去的坎。
III
第三件事,9月空教室问题
很多园长反映,今年9月份招生出了大问题。
不少幼儿园空出1-2个教室——原因是,招不来孩子。
大家有点慌。
仔细分析缘由,才发现2018年中国出生率的骤降——当年少生的两百万孩子,已经铸成今天民办园招生的窘状。
近年中国出生人口数(万人) | 图片来源@网络
自2017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锐减。很多有识之士发现了这个趋势,大声疾呼,要高度关注出生人口下降带给各行各业的影响。但因为这个趋势无形、无色、无味,我们的感官无法直接感觉到,所以对很多人而言,无动于衷。
我在2018年也没觉得这个下降会带给民办幼教人什么影响,所以我从未就人口问题给到大家任何提醒和建议,今天回头看,是战略判断上的严重失误。疫情判断不出来有情可原,人口问题早有人大声疾呼,我却熟视无睹,有点没法原谅自己。
今年9月招生难,但其实,未来更难。
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刚才那张表,2019、2020、2021,这三年出生人口数量还在持续大幅度下降。
试想想,如果今年你园因此少招一个班,那明年呢?后年呢?
不敢想象。
幼儿园外面都没孩子了,你办园再怎么优秀,也无济于事。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也正是我为什么大声疾呼“空教室问题,将成为我们民办幼教人继政策、疫情之后最棘手的问题”的根本原因。
不要再对未来的生源爆满心存侥幸。
你即便优秀,未来也会出现空教室。
你只是比别人延缓了空教室问题的到来。
这一点,务必请各位民办幼教人高度关注。
以上就是今年发生的、让大家对未来产生担忧的三件事:双减、民转公、9月空教室问题。
?
基于刚才讲的这三件事,很多人,尤其是我服务过的红缨连锁园的园长、壹点壹滴合作园的园长,常来问我三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民办园还有没有未来?
-
第二个问题:如果遭遇民转公,如何规避看得见的风险和看不见的风险?
-
第三个问题:幼儿园空教室问题愈演愈烈,我们有什么破局之道?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三个问题。
我觉得,这三个问题,已成为当下我们民办幼教人的共同焦虑。
焦虑不去除,前进就迷失方向,内心就没有力量。
2021,渐行渐远。
2022,缓缓走来。
2022缓缓走来 |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我愿意把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在未来3-5年,我们如何活下来,我的一些思考和解决方案,分享给各位。
下面正式开始我的分享。
01
分享观点一
中国幼教下半场
看懂趋势的民办幼教人才能活下来
做教育的,尤其是做民办教育的,最大的风险是政策。
以往,我们习惯低头赶路,却忘了要抬头看天。
当下,国家要努力建构“普及、普惠、优质、安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5%,公办园占比要达到50%。
《办好“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 | 图片来源@教育部
天变了!
中国幼教下半场的天跟中国幼教上半场的天已经不一样了。
我们要观天象。
我们要与国家的政策相向而行。
我们不能还停留在中国幼教上半场民办园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状态中。
国家基于当下国情的需要,推出的一系列幼教政策,一定有它的底层逻辑。
我们要学会做趋势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做选择的朋友。
不要楞顶。
不要跟趋势斗。
国家需要我们普惠,我们就配合普惠;
国家需要我们民转公,我们就配合民转公;
国家在抓完普及、普惠之后,要抓优质和安全,我们就要努力去配合抓优质和安全。
你说做普惠、执行民转公,跟你过去某些合约、过去某些政策有冲突,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不去做普惠、不配合民转公的理由!
这一点,务必提醒民办幼教人高度重视。
在中国幼教下半场,民办幼教人办园要讲政治。
不讲政治的民办幼教人,在中国幼教下半场,一定没有未来。
那民办园会不会出现K12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一样的“团灭”?
我的观察是,民办园不会出现政策性“团灭”,但政府对它的管控将会逐渐加强。
为什么这么说?
我的逻辑是,全国幼儿园共有29.17万所,而民办幼儿园就占了16.8万所,占比是57.6%(数据来源:《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表明,民办园在幼儿园数量上占据了半壁江山。据统计,民办园目前服务幼儿2378.55万人。如果民办幼儿园突然“团灭”了,谁来服务这2000多万孩子呢?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图片来源@教育部
K12课后培训机构被取缔了,不影响孩子每天正常的上学。因为中小学是义务教育,国家有完整的保障体系。政府甚至认为取缔课后学科类培训机构,恰恰是在净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所以,民办园和课后培训机构本质不同,不用过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刚需。民办园的基本面还在。
这里我想提醒各位的是,讲政治的民办园在比较长的时间里还有未来,但并不代表你我一定有未来。
有未来的都是那些除了讲政治,还有品质的民办园。
换句话说,唯有有品质的民办园才能活下来。
今年9月,很多幼儿园出现空教室。
但我接触到的好几家高品质的幼儿园今年9月生源依然爆满。
这个情况,让我警觉,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当行业下行趋势形成的时候,“品质”,或者说,叫“办园质量”,才是确保自己免遭淘汰,或者叫缓遭淘汰的护身符。
有品质的幼儿园才能活下来 | 图片来源@摄图网
问题是,什么样的幼儿园才算有高品质?
谈到高品质,我们通常指的是教育环境的高品质、课程的高品质、师资的高品质、管理的高品质、家长工作的高品质。
请问,你的幼儿园有高品质吗?
请问,如果你的幼儿园暂时还没有高品质,你是否知道如何从没高品质到有高品质?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知道,这个要引起高度重视。
民办幼教人要做高品质幼儿园,知易行难。
我常说,任何事情,从知道到做到,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02
-
第一,空教室能得到充分利用。 -
第二,办托班能为幼儿园囤生源。 -
第三,托育的收费标准明显高于幼儿园的收费标准。
-
第一点,在园内,2岁以下孩子的照护,既缺乏课程,又缺乏老师,更缺乏招生经验; -
第二点,在园外,独立办托育,如何确保赢利,还有些信心不足。
03
总之,我希望,在中国幼教下半场,你一定要学会借力借势。
办托育如此,办幼儿园也是如此。
中国幼教的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政策、疫情、人口三大核心要素,正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个行业。
而在这三大核心要素当中,人口问题是最致命的。
幼儿园空教室现象将持续来袭。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原文)
王红兵:民办幼教人做托育,是机会还是陷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