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我们天天都在跟孩子说话,有翻来覆去总说的话,例如:“你怎么还没穿好衣服,快点刷牙,别磨蹭,赶紧吃,别哭了”,也有面对新问题的新鲜语言。
孩子一方面学习词汇、语句和语法,一方面还学我们的语气、语调。其实,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认识自己和他人,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到无条件被爱的喜悦,才是孩子更应该学习的。
我们和孩子的对话模式,6岁前奠定了孩子听话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温柔对话的几个关键点。
等一等,给孩子表达情绪的过程。
允许孩子哭,哪怕是在你看来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的哭。
因为哭对于孩子来说,既是表达也是保护。
若我们强制孩子不许哭,看似他们没了情绪,同时也没了想法。其实最终只压抑了孩子的情绪而已,并没有对事情做处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我们对孩子情绪的理解是在教会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
不能理解自己情绪的人,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他想不通我为什么这样啊,我怎么这么糟糕,他会否定自己,瞧不起自己,总是处于自责中。
你希望通过这个事情,让孩子学会什么,了解什么才是关键。
情绪的处理是核心,但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他知道,我可以做什么,使事情变得更好。
例如,拿磨蹭吃饭这件事来说,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不喜欢吃,不饿,还想玩会,拿不好筷子等等原因,我们只顾着催“快点吃”,这只是在表达我的不满意,和让孩子吃饭一毛钱关系也没。
而孩子则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我就不快吃,看你咋办”的对抗上,那这个问题就无解了,你会一直为孩子吃饭发愁,孩子会一直以跟你斗争为乐。
所以,你必须要在开始跟孩子对话前,就想好我该说什么,可以让孩子知道怎么做,而不是强制不让做。
对话是双方的,而不是你一个劲在那说,孩子没反应。这样的聊天就是无效沟通,起不到任何作用。
你要像一个心理咨询师一样引导和启发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是引导而不是命令。
不管孩子做出的决定正确性是多少,都值得鼓励,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并增加信心。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点击“”,一起进入网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