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到一周,就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孩子生病了。
不少家长反映,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学期,孩子只要一上学就容易生病,仿佛有“幼儿园魔咒”。
为什么孩子在家好好的,一上学就生病?
小编整理了各种孩子上学生病的原因,并针对6种儿童常见春季传染病,准备了防护攻略,更有提高孩子抵抗力的操作要点,家长朋友们赶紧收藏!
1. 季节交替易感冒
春季学期正是冬去春来、乍暖还寒的时候,气温不恒定,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就会造成凉热不均,易患感冒 。
家长可以事先为孩子准备好隔汗巾和换洗衣物,并嘱托老师及时为孩子更换。
2. 孩子挑食或家长加餐
有挑食习惯的孩子,饮食结构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和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免疫力低下,更易患病。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没吃好或吃不饱,晚餐时让孩子吃太多,容易引发积食、腹泻等肠胃问题。
面对这类情况,家长可以多和老师沟通孩子的用餐情况,请老师协助改善孩子的挑食习惯,督促孩子好好吃饭。
3. 孩子不适应环境变化
幼儿园的环境、作息和家里不同,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论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还是分离焦虑,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分离焦虑,可参照《一文读懂“入园焦虑”(附解决方法)》内容帮助孩子适应。
4. 集体生活容易交叉感染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教授指出,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幼儿园环境相对复杂,孩子容易接触到病菌,有的小朋友处于疾病潜伏期,容易造成其他小朋友交叉感染。
针对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这6种儿童常见春季传染病,家长可参考北京疾控、云南疾控、贵州疾控的防控建议,为孩子做好防护。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防控建议: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必要时进行消毒;使用流水勤洗手;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2.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
防控建议: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3.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3~5月是麻疹的季节性发病高峰。
防控建议: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如果出现发烧、出疹、咳嗽等症状,应到医院诊治,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果被医院诊断为麻疹,应根据医嘱做好治疗和隔离。
4.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
防控建议:接种风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防控建议: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避免与流腮病人接触;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6.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7月和9~12月为高发期。由于它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多、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常产生暴发或流行现象。
防控建议: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关注孩子体温变化,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体温有没有变化,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1. 适当放养
鲍秀兰教授指出,家里环境单一,有些家长更是过度清洁,孩子根本没有接触到细菌的机会。过度保护反而减少孩子机体接触病原体的机会,没有办法形成抗体,从而影响孩子免疫系统的构建,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适当放养反而能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
2. 帮助孩子均衡饮食,规律作息
规律、健康的生活才能保证强健的体魄,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还应均衡饮食,保证按时按量。
春天也是过敏性疾病多发季节,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多观察食物的摄入和宝宝过敏的关系。
3. 加强体育锻炼
在幼儿园,孩子每天都会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在愉快游戏的同时提高身体免疫力。周末在家时,家长也应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比如户外爬山、徒步、游戏,强身健体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
4. 教给孩子疾病预防常识
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懂的疾病预防常识,能让孩子有意识地进行自主防护。
家长在看科普文章的时候可以讲给孩子听,告诉他为什么要洗手,为什么要接种疫苗等等。在家里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时,可以将科普内容一并结合进去。
生病是免疫系统的被动升级,说明孩子的抵抗力在不断地变强。
如果做好日常防护,孩子还是在学校生病了,及时送医的同时,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和幼儿园老师做好细致的沟通,反映真实情况,为孩子痊愈后的幼儿园生活做好准备。
亿童父母学园
科学育儿助成长·亲子互动共发展
<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