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小芭去芭小听课,重温一下学生生活。
与幼儿园的小宝宝相比,小学生显然成熟不少,低年级的孩子们虽然稚气未脱,但已然是少年模样;高年级的孩子们个头跟小芭差不多或者还高一些,课间彼此聊天,开玩笑,已经很像我们同事之间。
说到同事之间,小芭也感受到芭小老师们的活力,以及他们一起建设出来的芭小师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友爱氛围。
“太牛了”
三年级数学课上,当数学老师吴强在黑板上列出另一个算式(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问题,但思路不同)时,一个女孩自发拍手鼓起掌来。
不是那种连续的紧凑的鼓掌,而是慢慢地一下一下鼓掌,口中说道:“太牛了,太牛了。”
我在教室后面看着,虽然看不到她的脸和神情,但能从她的动作中感受到:
一、那一刻她理解了老师列出的新算式,它跟原来的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功能。数学的奥妙是美的,体会到这种美,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二、她在芭小的校园生活,是自在的,舒展的,快乐的,可以自由表达的,所以她才会那样给老师鼓掌。
“命运多舛”
语文课,小芭听到的那堂课是作文课,吕玲老师读孩子们写的日记。
一个孩子写他带到班级养的一盆植物,经历了疫情停学、复课、又停学、再开学,这几天他在教室窗台上看到它开出了小花,他说,这盆植物真是“命运多舛”。
因为吕玲老师读得认真,听她读的时候,孩子们都安静地在听,我也跟着这位作者的文字,看到他的这盆植物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老师得奖比自己得还高兴
第二节课后,是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之后,给上学期获得荣誉的孩子和老师颁奖。听到自己班级的老师获得奖时,孩子们的欢呼跳跃告诉我,他们是如此爱他们的老师。
在芭小六年里孩子们都要上大雁校长的课
最后一节,是我一直很好奇的,在芭小已经开展九年的“善解童贞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
那天我有机会听到的,是芭小校长大雁给六年级孩子上的《防范性侵害》课程。
课前请孩子们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了有关性侵害的案件新闻,上课前,大雁把孩子们查到的案例以表格形式写在黑板上,这时候一部分孩子就围过来问她问题了。
课堂上,大雁先从案例开始讲,带领孩子们认识什么是性侵害、如何防范性侵害。有的孩子积极回应大雁的提问,有的孩子趴在桌上不太回应,但据小芭观察,都竖着耳朵在听。
性侵害的主题太敏感了,每个人的生命和人生都无法回避性,而性侵害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它带给一个人心理和人生的长远影响,可以是毁灭性的,或者影响人生走向的。
大雁说,要在性健康教育课堂上「既给孩子们讲到适合于他们年龄阶段的知识,建立保护自己的意识,又不给他们带来恐惧和不安」,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练习。性健康教育课是有体系、循序渐进的,给不同年龄段孩子讲的内容不同,用词也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2014年,胡萍老师走进芭小,给当时一年级孩子和家长上了第一堂“善解童贞”课,反馈很好。为在芭小持续开展这个课程,大雁亲赴深圳,经过严格培训,获得“善解童贞”讲师资格。随后,芭小开始系统的《善解童贞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
一年级: 《认识身体的隐私》《保护身体的隐私》
三年级:《我从哪里来》《男孩女孩不一样》
五、六年级:《性与健康》《性与生命》《防范性侵害》《悦纳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