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的闺蜜群』里来自不同地方的妈妈们,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参加完芭学园亲子发现课程之后,有这样的发现:
在亲子发现课程中发生了什么,使得爸爸们有真正的触动,开课当天就开始改变,而且回家后变化还在继续?
▼
这是五一假期亲子发现课程第一天,从全国不同地方聚到芭学园的妈妈和孩子,穿上柔软飘逸的纱衣,在温暖晨光中自由自在创意舞动,放松身心,化解初次相遇的陌生,联结人与人之间最朴实最本质的友爱情感。
破冰之后,孩子们和妈妈们进到教室,与将一起度过接下来三天时光的芭学园老师进一步互相认识,听老师介绍教室里的工作区和如何自选工作。
对于第一次来到芭学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这里的环境是温馨又丰富的,同时也是陌生的,所以老师要在一开始就清晰地介绍给大家,使得每个人知道自己在这个新环境里可以做什么。
在优师教研,我们将玩教具称为工作材料。幼儿使用工作材料获得直接经验,建立丰富的神经元连接(人类心智结构的基础),学习与同伴、与群体社会交往等等。
孩子通过使用工作材料获得多方面身心发展的过程,就称之为工作。
孩子的工作跟成人的工作是不同涵义的两个东西,它不是为了生产或创造什么效益,纯粹是为了孩子身心的发展。
你能看到,当环境中有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工作材料,他们工作起来会多投入多专注。他们脸上的神情和散发的气息,正是一个在发展中的人“发光”的状态。
在自选工作中,老师可以观察到孩子对工作的兴趣、孩子能否专注能否深入工作,还可以观察到家长跟孩子互动的模式,并在后面的课程中与家长就此进行沟通。
除了自选工作这一重要环节,亲子发现课程还有布偶故事、餐前故事及手指歌谣、户外音乐游戏等内容,带给孩子们故事的、文化的、音乐的滋养。
来到芭学园院子里的超大沙坑区,孩子们可完全是“自来熟”。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沙子,可固体可流体的沙子,对孩子来说有无穷乐趣。
户外的体能游戏,好开心!
还有这辆独一无二的小车,它是芭学园孩子们秋季大型建造课程中自己造出来的小车,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小伙伴们坐上去,也是玩得乐此不疲。
咦,都是孩子和妈妈?爸爸们都没来吗?
来了,爸爸们在这儿呢!
孩子们在教室里自选工作的时候,孩子们听布偶故事、户外游戏的时候,爸爸们都在另外一间大教室里,听马老师的课。
▼
听马老师的课,是参加此次亲子发现的爸爸们发生改变的开始。
亲子发现结束回家之后,一位妈妈在『马老师的闺蜜群』分享:
去了就不一样了。你要相信他见了马老师听了马老师的课,会开始慢慢改变。我们家爸爸虽然陪孩子玩还可以,但是之前他听到我跟孩子说“请你怎样怎样”的时候,或者我说孩子需要大人发自内心的肯定“刚才你看绘本的时候非常认真/听老师说今天你在幼儿园的时候主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都是一脸不屑。
他对孩子说话都是直白的命令。我希望他能好好跟孩子表达的时候,他都会说真矫情,咋说不行非得那样,而且孩子做了工作他要么没反应,要么夸孩子永远都是空洞地敷衍一句“你好棒”。
但这次亲子发现活动,从第一天回酒店他跟孩子说话话风不一样了,他也开始说“请你怎样”。孩子干完了工作,明显发现他主动回应而且是发自内心地具体地夸孩子。
并且回来之后这几天都这样。听完马老师讲的,他没有三分钟热度,余温一直都在,明显听进心里去了,进了大脑的核心记忆区。
昨天晚上我要加班,孩子有外教课,我给他打电话说让他陪一下,顺便比之前加了句“你口语发音比我标准,你陪儿子他更开心,互动更好”。以前他铁定唠叨下,昨天居然回应“好的,你加完班早点回来注意安全”,我顿时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马老师给爸爸们讲了什么?
这个不能剧透。当爸爸们来到现场,自己听自己感受自己思考,才会自己决定要不要改变、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这是另一位妈妈的分享:
我老公不是被强迫去的,我和他说“五一去北京啊,去芭学园”,他说行啊。这让我很意外,因为我已经想好了很多种他不去我要应对他的话语,结果没用上。事先我没有告诉他具体流程,他问我“你们进教室我干什么”,我说马老师会陪你们。
结果到了北京很远,他心里可能有些不舒服,他没说但是我能感觉到。但是3天下来,我老公观点改变挺多的。听了马老师的课,他的思维有所改变,而且不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了。
回来后很累,孩子上学,他上班,中午回来后给我带了饭。我说你怎么不在单位吃呢,他说我想你可能也没吃所以带回来了。好感动。所以希望闺蜜们能去的一定要带上老公,回来改变真的挺大的。
亲子发现第二天的课程中,有一个重点环节是「寻宝游戏」,它有家长版和孩子版。它不只是一个“游戏”,在寻宝之后的解析环节,爸爸妈妈们有难以置信的发现。
我们固有的模式是怎样的,我们作为家长所已经有的模式又是如何传递给了孩子,在孩子的行为中有怎样具体的体现,马老师带着大家挨个分析。
爸爸妈妈们有多难以置信,透过下面视频中大家讨论的热烈,你能感受到几分:
亲子发现第三天的课程中,有一个特别体验「亲子游戏-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被孩子的小手拉着的爸爸妈妈们,在“一片黑暗”中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自己内心深处如何看待孩子有了不同于往常的感触。
你是否真的信任你的孩子,信任他/她会注意到你的安全(在孩子年龄所处的认知和经验范围内),会带领你探索已经成年的你再也不会去到的地方,给你可能已经固化的心智带来全新的经验?
当你感觉到危险或者不妥时,你又会使用怎样的语言、行为去跟孩子沟通?
你是否想过你可以跟孩子建立「互相信任,同时彼此可以有不同、有争论、有沟通、有成长」的亲子关系,如何建立?
因为在游戏中有了深切体会,爸爸妈妈们再听马老师讲、再互相讨论时,每个人都有了说不完的感触。
「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儿童需要从直接经验中感受、探索和学习,其实成人也一样。当然成人可以通过间接经验学习,但通过直接经验学习是人一辈子都在用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
正因为在这三天课程中,爸爸们、妈妈们通过直接经验收获了切身的体会,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思考,才有了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改变。
再来看一位妈妈的分享:
五一假期,进行了2021年的第一期亲子发现课程。
平时我就是那种“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总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在践行上比较欠缺。真的,知识用了它才有用,不用就没用。
我老公去了,他一天到晚就是抽烟看手机,可是现在回来转变挺大的。虽然手机也看,但是孩子在的时候非常用心,跟原来判若两人。
昨天给老公及时表达了感恩,口头上不好意思说,就微信上说的。从结婚到现在我给他洗了多少袜子记不清了,可是昨天他破天荒地给我洗了一次,虽然我知道相比之下他做的不够多,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变化,这就是进步。我心里有感动就说出来,说出来以后感觉整个家庭的氛围都是温暖愉悦的。
这几天真的是感觉生活才有了应该有的样子,之前就是一个人的苦行僧。真的需要反思,需要去践行,仅仅“知道”没有任何力量和效果。
这几天回来孩子都是自己穿衣服的。线上的学习是“知道”,线下跟马老师学了如何做到,真的太有用了!
上面这张照片,是这个五一假期亲子发现所有家庭和老师的大合影。看着照片,那三天经历的许多都瞬间浮现脑海。我们能够相聚在这里,是因为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觉醒,以及成长的愿望。
回到家后,爸爸有变化,妈妈自己有变化,孩子呢?
妈妈们反馈说:
“两个孩子都很喜欢,不舍,想念芭学园。”
“孩子说她最喜欢芭学园的是芭学园的老师。”
老师们也最喜欢孩子们,孩子们的笑脸,孩子们舒展的、乐天的生命状态,是世间美好的存在。参加这一期亲子发现课程的每个孩子,他们的童年都已经与芭学园结缘,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发生着点点滴滴的改变。
下一期亲子发现,欢迎你和孩子来:
2021年端午假期亲子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