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精心设计的一日生活流程中,孩子们不仅习得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会获得友谊、成长、快乐~
现在我们就跟着芭学园教育督导刘珺老师的分享,来看看孩子们在芭学园托班(2-3岁)的生活。
1
早晨入园·缓和地“清醒”
视频里的小男孩入园时间不是很久,在他的身上还能看到一些正在适应的状态,同时也可以看到,早晨接孩子入园的老师,以温暖愉悦的状态引领他开始新的一天。
从起床到上学,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大概都会有懵懵的状态。需要一段时间或某一个片刻帮助我们过渡到清醒备工的状态,比如:清晨一个大大的懒腰、一杯咖啡、一段音乐等等。儿童也是如此,所以等到了幼儿园,老师接过来孩子之后,需要有一段时间帮助孩子“清醒”,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孩子的精神回到自己的身体上。
1
慢慢学会自我照料
即便孩子已经入园有一段时间了,在孩子未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节律的时候,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都会蹲下来或者是坐在孩子旁边,随时给予帮助。
由于孩子从家里到幼儿园,是从被家人围绕着转换到群体生活,老师会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请帮我一下”“是放在这里吗?”等等,逐渐帮助孩子熟悉,一点一点地让孩子独立去完成,直到完全适应。
孩子们入园前在家是由父母或者老人专门照顾,无论生活还是用餐都可以得到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细心照料。
在进入幼儿园后,要逐渐成长起在群体中生活的能力,从之前的喂饭到需要自己吃饭,从之前的饿了立马就会有食物到逐渐适应幼儿园群体生活的节律,看似简单的「吃饱肚子」,其实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呢。
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的他们,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已经具有了自己吃饭的能力。此时,当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老师不会提供太多的帮助,会引导孩子自己进餐。
也会经常会听到家长说,我们孩子在家不吃菜,或者是需要喂饭等情况。在幼儿园里,一开始老师也会衔接家里的情况去引导孩子,当孩子逐步适应之后,老师会将更多的内容逐步教给孩子,让孩子逐渐形成自我照料的意识。
1
习得的能力用在生活中
在工作时间,孩子们会自己在架子旁进行选择。
初期,老师会在引导时向孩子输入工作的规则,等到孩子可以自行工作,老师会撤出,让孩子自己工作。
在孩子归位时,老师会用手拍一拍归位的位置,给予孩子明确的展示。
一日生活当中,老师也会将一些工作内容延展到生活当中。
例如最近一个孩子在自主工作时喜欢选择倒水的工作,在大家喝水前,老师会引导这个孩子帮助所有的孩子倒水,并在喝水的时候告知孩子们,今天的水是XX帮助我们的。
如此,将孩子在工作当中习得的能力,转换为生活当中照料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陪伴和引导,支持着这群只有2-3岁的孩子在初进群体的时候,一点一点地成长,逐渐走向独立。
幼儿园给与孩子们的,除了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吃喝拉撒睡」,更多的是借助这些生活点滴帮助孩子成长起独立的能力、适应群体生活的能力、健康的心理。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行,0-3岁婴幼儿托育受到广泛关注。教育机构如何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提供更好的婴幼儿保教服务?
在今年的12月7-8日,跃儿教育研讨会上,李跃儿老师和芭学园教育督导刘珺老师会和大家全面揭秘「芭学园0-3托育的教育和实施」。
欢迎学前教育同仁、家长及所有关注儿童教育的朋友报名参加。
报名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