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全文字数:2113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生命在于絮叨
这是SECEE的絮絮叨叨专栏,以牛牛老师为代表SECEE团队会针对一些学前领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些许思考。偶尔真情实感,偶尔言语犀利,全看当日天气。
今日天气:雷电交加(上海)
本期主题:幼儿园的学习故事
视频版本??
#1 话题,起源
8月第一周,SECEE学前教育能量站进行了三场儿童观察评估的公益圆桌研讨,如果算上我,一共9位全国幼师线上分享。
精华传送门??如何践行有效的儿童观察评估?8套秘笈,分享给你!
第三场圆桌研讨会中,来自江苏的星火老师提到,幼儿园教师写学习故事的时候,有些人找不到哇时刻,然后就硬找或者硬编哇时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有点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帮助到你就更好,也欢迎更多幼教人一起来探讨。
#2 为何找不到“哇时刻”
学习故事是起源于新西兰幼教的一种叙事性观察评估方法。“哇时刻”或“魔法时刻”是学习故事解读环节的关键,它重点关注孩子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尤其是新西兰幼教大纲关注的儿童作为积极学习者的品质——勇气、信任、坚持、自信、责任等。
为何部分一线幼师找不到“哇”时刻?我觉得原因有很多种,我说2个点,你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1.老师是否创造了让哇时刻出现的心理与物理空间。
支持孩子能独立、自主游戏,一个高控的成人,很难养育出独立、自信的儿童,怕出错、 不敢探索的孩子,哇时刻出现的可能性自然小。
2.老师对“哇”时刻的理解是否正确。
这也是我想讲的重点。我请你一边看文字,一边回答这个问题:
你在找哇时刻的时候,你的标准是于儿童而言还是于成人自己而言呢?
我们发现,一些老师把哇时刻误解成某种目标行为或标准,一定要足够“惊艳”、足够“哇塞”、满足自己的预期,才是哇时刻。
但其实,于孩子而言的哇时刻,它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如成人所预期那么惊艳,甚至有些内隐,但于个体儿童的生命来说,它意义非凡。
例如孩子从不喜欢吃蒜苔到愿意尝一尝,从不敢游泳到愿意在泳池边溜达溜达等等。在孩子的世界,成人视角下微不足道的变化/事情,对孩子来说,也许是天大的事情。也许孩子们鼓起勇气,跨越了千山万水,才到达这里。
难道,它不值得一个“哇”吗?
但如果,成人说??
你怎么还是不愿意吃蒜苔,尝尝是什么意思?
怎么就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去游泳,胆子怎么这么小?
当成人带着批判、否定、不符合现实的期待来审视孩子,那的确就看不到、找不到孩子的哇时刻。
可见,这是成人视角的预设。老师希望孩子出现期待中的行为,老师并不是带着惊奇感去接纳、发现儿童。与此同时,它还是成人本位,专业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还没有真正树立。
我们要做的是,和孩子站在一起,主动与孩子同频,洞察儿童行为背后巨大的生命意义。
因此,做一个高质量的儿童工作者,不在于形式层面到底使用的是“哪个门派的哪个招式”,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儿童观、教育观。
当然,我也认为,所谓“观”,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需要在行动、反思、学习之中去建构与铸造。
说到和做到一致,即真实。
真实,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共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SECEE儿童观察实践营
2022年限量开学啦
课程定价:998元
首期特惠:398元
3人组团骨折价:298元
限时福利:2022年9月10日
送儿童观察评估框架与工具30天
满500人提前截止报名,手慢无??
主笔:牛牛老师
编辑:能量老师
视觉:能量老师
审核:牛牛老师
8月绽放,10月芬芳
一半在远方,一半在行囊
分割线 本尊
SECEE学前教育能量站简介
更多学前教育专业资讯,扫描二维码
快加入,收获你全人成长能量加油站
全球幼教人Networking
视频号 | 学前教育能量站
小红书|牛牛博士
你的每一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