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带大家走近上海部分区域的社区“宝宝屋”,了解上海如何打造空间嵌入、专业保障的“15分钟托育服务圈”。
当越来越多的“宝宝屋”出现在社区内,一些家长不免会产生疑虑:在“宝宝屋”一小时的托育服务时间里,孩子会做些什么?能否适应?“宝宝屋”的环境和设施如何?“师资”值得信任吗……本期,通过走访徐汇区多个街道的社区“宝宝屋”,为大家一一解开疑惑。
挖掘社区资源
打造环境友好的“宝宝的小屋”
在“宝宝屋”建设前期,徐汇区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显示:45%的婴幼儿家庭由祖辈及父母共同带养孩子,55%的婴幼儿家庭对临时托、计时托服务有需求,所需服务频次为一周5天以上的占75%。
面对群众的需求,徐汇区努力挖掘各个社区的资源,分析优势,整体规划“宝宝屋”,在原有社区育儿指导站——“宝宝乐”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开办标准化、嵌入式的社区“宝宝屋”,以期实现街镇覆盖率100%的目标。
徐汇区教育局联合各委办局以及13个街镇,召开徐汇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各部门明确职责、协调合作,共同对“宝宝屋”进行规范管理、提供服务指导,保障“宝宝屋”规范有序发展。同时,各街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订“一屋一案”,呈现出不同“宝宝屋”的特点。
目前,“宝宝屋”的建设已在徐汇区13个街镇全面铺开,9家“宝宝屋”正式建成运营,在继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亲子活动、家长指导)的基础上,为周边婴幼儿家庭提供临时性、计时制的集中照护。
(点击小图可放大)
“根据徐汇区1~3岁常住人口的数据来看,每个街镇一个‘宝宝屋’并不能满足托育需求。”徐汇区教育局幼教科科长农若安表示,他们将继续整合社区资源,着力提升“宝宝屋”的数量与品质,打造更多“真正属于宝宝的小屋”。
顺应孩子
给予温暖与安心的照护
徐汇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研训部负责人沈月华认为,临时照护服务的对象是1~3岁的孩子,该阶段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期,如果强行将孩子与家长分开,让孩子独自处于陌生的环境中,那么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将是巨大的。
因此,对于想要预约临时托、计时托的家长,“宝宝屋”的工作人员会建议他们先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让孩子在熟悉这里的人与环境后,再进行独立活动;而在亲子活动中,工作人员会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初步分析孩子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为日后的临时照护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点击小图可放大)
“‘宝宝屋’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看看孩子’。在短短一小时的时间内,我们要尽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安全感且有所收获的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与支持。”农若安坦言,这对托育服务从业人员来说,无论是活动站位、观察角度、照护方式,还是家长指导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助力从业人员
让照护更专业
打造一支专业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是徐汇区推进“宝宝屋”项目的重要抓手和宝贵经验。据悉,徐汇区已将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的职前职后培训、区级教研和评比纳入相关制度,在固化已有研训经验的基础上,引导社区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研读托育服务的新政策、新要求,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期为0~3岁婴幼儿提供更好的照护服务。
2022年12月9日,吴立群在徐汇区“启慧杯”教师亲子教学能力评比的决赛中,出色地完成了现场环境创设(2?~3岁)、答辩及视频观察与解读,蝉联冠军。
吴立群从2011年进入斜土路街道社区育儿指导站工作至今,通过研训助“成长”、教研促“专业”,已经从一个“小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
点击小图可放大,了解吴立群老师的成长故事
延
伸
阅
读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2023年5月刊,内容有删减,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