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托幼”微信读者中有很多幼儿园老师,她们既是老师,也是妈妈。
在兼顾家庭与工作时,品尝辛苦与幸福的不同滋味时,两种角色也给她们带来不同的生命体验——身为老师,可以用更理性的教育视角去看待孩子;而身为妈妈,可以换个视角去看待幼教工作。
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推荐同样身兼两种角色的特级教师龚敏老师写的这篇文章,祝所有的妈妈老师们节日快乐!
文/龚 敏(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
中年得女,于是在园长和母亲两种角色的变换中,品味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辛苦与幸福的滋味。养育女儿的许多有趣片段,常常引发我从另一个视角去思考,增进了对幼教工作的认识。
打针不哭的孩子不代表勇敢
其实害怕打针是孩子的正常表现,这不能成为评价孩子是否“勇敢”的标准。
女儿4个月时,孩子她爸抱她去打疫苗针。一针扎下去,女儿并没有哭,一旁的我忍不住说:“宝宝真勇敢!” 可身为医生的孩子她爸冷静地说:“这叫痛觉滞后。”果然,几秒钟后,女儿便哇哇大哭起来。
1岁时,女儿又去打针,此次需要连续打两针。打第一针时,女儿没哭,我和护士小姐便连声表扬她是个勇敢的孩子。孩子她爸却说了一句:“世界上哪有打针不哭的孩子?”结果,第二针打下去,女儿立马哇哇大哭,没想到孩子她爸却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健康宝宝!”
想起了幼儿园里托小班孩子验血的场景。大部分孩子显然都能接受抽血这件事,有的孩子忍住眼泪,有的孩子会叮嘱医生“轻一点”,但总有几个顽强抵抗、哭闹不已的孩子。
现在想来,其实害怕打针是孩子的正常表现,这不能成为评价孩子是否“勇敢”的标准。老师不应把具有奖励作用的贴纸发给所谓“勇敢”的不哭闹的孩子,而应该去关注这些不哭不闹的孩子。对孩子而言,此时哭出来会比忍着不哭更健康。
给孩子一份体验是不容易的
尽管有些父母做不到,却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孩子或不爱孩子。
女儿4岁时,我花440元网购了一张家庭联票,在双休日上午,一家三口去长风公园海洋馆游览。根据事先做好的功课,我们先看海洋世界。爸爸负责讲解,而我则不停看手表,算好时间去看动感电影和海狮白鲸表演。
九点三刻,离开海洋世界走进动感电影院,我们先向孩子讲解等会儿观影时影院的椅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为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做好准备,然后就陪着孩子一起经历了前后左右不停摇晃的五分钟。之后,我们一路小跑,在十点二十五分赶上观看海狮和白鲸表演。
精彩的表演结束后,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我们二话不说又花了100元,让女儿拥有了与白鲸合影的机会。当小小的孩子大胆地走近白鲸并抚摸它时,作为父母的我们,虽然经历了一番折腾颇感辛苦,但内心却十分满足。
由此,我想起了自己对孩子们说过的一句话。记得在一次活动中,有一些孩子表示不知道海狮是如何顶球的,我当时轻描淡写地说:“那就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看看吧!”有了此番带女儿去海洋馆的经历,我发现当时自己的那句话是多么不合适。
带孩子去看海狮顶球,是需要父母付出时间、精力与财力的,这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的。尽管有些父母做不到,却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孩子或不爱孩子。突然间,我为自己在教学中对孩子随口说的那句话深感歉意。
爱孩子就应该让他感觉到
用积累的这些育儿小绝招,平衡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做好一个母亲。
因为工作需要,相信很多幼教人每晚回家后都要在电脑前继续工作一会儿。但只要女儿对我说:“妈妈,请你给我讲一个故事吧!”我就会放下工作,满足她的心愿。女儿听完后,总是会央求我再讲一个,然后又央求说,讲最后一个……
于是,上百个故事就这样伴随着父母的爱意,流进女儿的心房。只有待女儿入睡后,我才能继续工作。此时心中,虽然累但没有愧疚。
女儿幼儿园毕业前夕,要在班里过生日,不巧那天我出差去了外地。于是,我让快递公司送了两束鲜花到女儿就读的幼儿园,一束送给女儿祝她生日快乐,一束送给女儿的老师,感谢她们的悉心陪伴。听说,那天,女儿无比幸福与自豪。
许多父母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坚持自己教养孩子,拥有许多宝贵的育儿经验,需要教师去发现、提炼和宣传。“爱孩子就应让他感受到” ,就是我向家长学来的一招。年轻的我常常记录下家长的育儿行为,张贴在班级教室门口的家园联系栏里。没想到,当自己成为母亲后,我用积累的这些育儿小绝招,平衡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做好一个母亲。
园长和母亲,两种角色,不同职责,我都用心体验着,因为,让孩子们健康、平安和快乐地成长是我不变的挚诚心愿。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