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最新最实用的幼教干货,致力为幼师减负
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超过50000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即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也许100次疏忽里才出现1次意外,甚至哪怕是千万分之一的发生机会,一旦发生,对于家长来说,那就是百分之百!
寒假来临,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意外伤害也如影随形。为人父母,我们心中要实时有悬崖,实时保持警惕。
常见儿童意外伤害有哪些?
电梯意外事故
和事故相类似,这样子抱着孩子,重心在孩子身上,容易抱不住。老人因为没站稳,上扶梯时失去平衡,将4个月大的婴儿摔下扶梯,孩子医治无效死亡。家长切忌抱着孩子乘坐扶梯!!!
还有特别惨烈的“电梯吃人”事件,这一幕曾让多少人泪目。妈妈用生命救了孩子,但孩子却永远地失去了母亲。
超市意外
很熟悉的一个动作有木有,我们平常也会这么逗孩子来着。谁能想到,孩子就这样子被坐死了。很多危险发生在意料之外,发生在我们的疏忽里。孩子一定要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不要反手来着孩子。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安心心逛超市,让他们站在购物篮里。这些购物车的设计,不像婴儿车那么稳,一个踉跄,孩子都会重心不稳,坠落下来。
乘车安全
这么心惊的场面,相信很多辣妈不久前也看到过。行驶的面包车突然掉出来一个孩子。好在发生的及时,孩子没有伤害,但是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不要抱着孩子坐副驾驶,不要抱着孩子坐副驾驶,不要抱着孩子坐副驾驶!请使用安全座椅,请使用安全座椅,请使用安全座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井盖旁放鞭炮
别让熊孩子靠近井盖玩炮仗,简直是自杀式爆炸。这些多发生在春节放假期间,井盖里多沼气,一点就着。家长一定要在假期普及好安全知识!!
1、跌落摔伤,分泌物,别硬堵
顽皮的孩子经常跑动、攀高,很容易摔伤。3—5岁的孩子,头部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头部的案例极为多见。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玩耍时要精心。在床上装置护栏,不要让孩子爬高。如发生意外,视孩子摔伤部位进行护理,摔破头部应赶紧送往医院,家长不要堵住和擦拭从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脑积液回流会造成颅内感染。
预防摔伤:经常发生摔伤的场所:床上、楼梯上、窗户上、树上、自行车上、娱乐设施上等等。爬行的宝贝最容易从床上摔下来,初学走路的宝贝最容易从窗户和楼梯上摔下来。在家里最容易摔伤的时间是吃饭前后。室内楼梯、台阶要安装防滑条、宝贝上下户外楼梯要有人搀扶。儿童坐椅必须保证落地面宽于坐面,才不易翻倒。同时椅子上应有安全带固定宝贝。不要把宝贝单独留在成人的床上。
2、误食药品,多喝水,促呕吐
孩子看到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药瓶,伸手够到并打开当糖豆吃进去的意外,经常发生。如果误服了安眠药、避孕药、抗风湿药等,可引起药物中毒;误服了灭鼠药,可造成死亡;误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伤。发生意外后,要尽快给孩子喝大量的凉水,然后刺激其喉头,使其呕吐。同时要赶紧送医院,洗胃治疗。
3、烫伤烧伤,用凉水,赶紧冲
孩子可能会被热水、热粥、热汤等烫伤,也可能因碰倒煤炉等造成烧伤。一旦发生烫伤,要立即用凉水冲,使其降温。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将衣服扒开,要连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龙头下冲洗,降温。再扒开衣服检查其烫伤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烫伤的皮肤。所有动作要轻柔,同时要保持创面干净及水疱完整,创面要涂些烧伤药膏、抗菌素软膏,或用干净的布、衣服包裹伤处,转送医院。
4、预防窒息
保鲜膜、塑料袋、花生都可能堵塞在孩子的气管里造成窒息。在吞入异物的情况下,如果异物刺激喉黏膜,则会引起剧烈咳嗽,并因反射性喉痉挛及异物阻塞而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鸣、失音、喉痛等。最严重的是,如果异物较大而且嵌在声门上,则可能很快造成窒息死亡。
5、预防意外跌落
(1)在儿童骑车,溜冰时,要准备防护用具如头盔和护膝等。
(2)非逃生用途的窗要上锁,或装上窗栏。
(3)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和其他家具。
(4)在给婴儿换尿布或衣服时,人不要离开婴儿,保持有一只手保护着婴儿。
(5)清除家中的危险因素,如卷起的地毯,暴露的电线,栏杆间距宽大的阳台和楼道等。
(6)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
(7)要注意幼儿在有滑轮的学步车中的安全,或使用其他固定的学步车替代。
(8)对孩子经常活动的场地要检查是否安全,如地面是否平整等。
6、预防吞入异物
除了家长普遍认同的小纽扣、硬币外,一些质量不好的小塑料勺也有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武器。质量不好的塑料小勺比较脆,而处于口欲期的婴儿如果拿到了就会喜欢送到嘴里把玩,如果被牙齿弄破的话,塑料勺就会形成一些外缘尖利的碎片,碎片在孩子的嘴里、咽部、食道、胃肠里都有可能引发不适和危险。
1、3岁以下要特别当心摔断牙
3岁以下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摔倒的机率比较高,摔倒后首当其冲的是口腔内组织,经常有孩子摔歪或摔断牙齿。孩子的牙组织还处在生长期,摔断后,争取在半小时内把孩子连同断牙送到医院里来,可以大大提高断牙的成活率。断牙掉在地上可能沾上脏东西,但是家长千万不要用自来水清洗。因为断牙上的牙周膜很可能就这样被洗掉了。
2、2-7岁孩子最喜欢吞食异物
吞食异物的孩子非常多,从8个月到10多岁都有,但是2-7岁的孩子最多,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各种物品都非常好奇,喜欢用嘴去探究奥秘。如果发现孩子吞食了异物,不要吓唬孩子,也不要试图通过喂水和食物帮助孩子排便,因为5岁以下的孩子,在吞食了硬币之类的异物后,一般是无法自行排出体外的,必须送到医院去,而且在途中要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因为越哭闹越易发生意外。
3、0-6岁儿童最容易被烫伤
国家卫生部曾做过一个调查,儿童意外死亡是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而0至6岁儿童发生烧烫伤的比率占了烧烫伤患者的23﹪,其中以1岁(34.3﹪)为最多,2岁(29.5﹪)居次,3岁(13.7﹪)为第三位。受伤原因以热液烫伤(46﹪)最多,因洗澡水过热造成的烫伤则明显下降。作为家长,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热汤。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就是在你转身的瞬间,被烫伤了。对于烫伤部位,可以迅速用大量干净的冷水冲洗,切忌不要盲目使用一些土办法涂抹伤口。
1、必须让宝宝知道的事项
应让宝宝牢记父母的姓名、家庭和幼儿园的地址及家里和爸爸妈妈的电话;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电话的打法;让宝宝知道附近的派出所(报警点)的具体位置等,以备宝宝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2、让宝宝学会面对陌生人
让宝宝学会自我救助的方法,是宝宝获得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家长可以故事、游戏等形式,教导宝宝学会应对陌生人。在不得不让宝宝独处家中时,家长应仔细叮嘱宝宝不给陌生人开门,同时告诫宝宝不要随便出门,以免走失。如果走失,心里一定要沉着不慌张,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应就近找警察叔叔寻求帮助。教宝宝遇到紧急情况时,学会大声呼救。遇到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教宝宝简单的自护办法,不要乱跑,等待救援。
3、让宝宝懂得简单的减轻伤害的方法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小,不需要过早地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平时对宝宝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容易造成宝宝一遇到事情就找爸爸妈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教给宝宝简单的应对意外伤害的方法,如手指被割伤、流鼻血、被开水烫了时,应怎样减轻伤害等等。
事故的发生总是在不经意间,也是事后才会后悔曾经有一万次避开的机会。带娃不容易,有些时候确实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将孩子置于危险之地,希望所有带孩子的人,都能更细心,更警惕一些,多学一些安全知识。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还在“危险”带娃,一定要提醒他们;如果亲戚朋友对你的孩子的逗弄存在危险,也一定要制止。希望宝妈宝爸们能以平和的心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自己尽最大努力保护孩子的安全。愿所有孩子都健康成长!愿所有父母都安心幸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每天分享最新最实用的幼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