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信
我为人师已第15年,误人子弟总是有的,但切切不敢伤人性命。所以在此我不但要辞去四年级班主任,还要辞去学校一应所有工作。育人尚无功,怎可害人命!
驻马店西平县小学 老师
上文节选自一位老师的辞职信,信里没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和情怀,有的只是满满的无奈和现实。
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老师在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文末该老师表示,自己已经心生魔障,不适合再在校园里和孩子们在一起。
辞职信内容
老师发在家长群的道歉信
引发争议
目前事情发展达到白热化阶段,评论也呈现出双方对立的局面:
支持老师方这样说:
1. “这个世界,最不应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应该被娇惯的是孩子。小错就管,才能大错不犯。让老师管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和保护……家长护孩子怼老师,教育部门怕舆论还是怼老师,所以一切都是老师受委屈。”
2. “对待孩子,有时候打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80后的学生哪个没挨过父母的打骂,老师的罚?我经常被罚扎马步,但是我依然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你懂得他们的爱,你就明白自己的不足,你就会努力做好自己,当爱已成往事的时候,你会感觉孤独!”
3. “现在老师无法被家长理解,其实老师也是替个别背的锅,俗话说,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就是个别人把老师形象毁了。”
4. “这些家长自己一方便想要特殊待遇特殊关照,塞卡拖关系请客,自己打破规矩,另一方面又大肆宣扬老师吃拿要,都是别人的错,从不自己照照镜子。人人都想抢跑,人人都不甘落后,也不是一个两个老师的错。”
5. “此刻,看到如此新闻,心里不由一震,也该深思深思,坚守着这个职业,希望和未来到底在哪里?都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老师三方面相结合,可没有了信任,只剩下了苦苦相逼,最终害了谁?!”
6. “80后,记得小时候,父母带我去学校报名。每次都是和老师说。不听就往死里打。没棍子他送过去。那些年,手掌吃了多少竹笋炒肉啊。现在挺感激当初那个严厉的老师。”
还有人对老师的做法有质疑:“看这个老师发到群里的那段话,看似道歉,实则是在抱怨,自己多忙多累,工资多低,这本身就是你的工作,喊什么累?活在这世上的普通人,哪一个不是为生活打拼累死累活?而且成绩是学生的隐私,本来就不应该公开!”
胡牛一刀在自己的微信发文《发人深省的教师辞职》中说到:作为一个有15年教龄”负责任”的教师,受到委屈就愤而辞职,让人可惜。不过,我们仔细看看老师在群中发的短信及“请假条”,这背后,我们还能解读出很多很多……
近两天,网上流行着一封老师辞职的“请假条”及一段该老师发给家长们的微信。一个从教十五年的“负责任”的老师在六一前夕辞职了,这本应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而现实中老师们却大声叫好以此发泄自己的情绪。
如此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教育工作的繁杂及教师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多少折射出了当前复杂的家校关系。
针对教师舆论中一边倒,老刀却有不同的想法,受委屈就辞职,那么,这世界上能否找到不让人委屈的职业?
另外,以“负责任”的名义发生的各类教育行为,类似于将各种成绩发布到微信群的行为,除了促进家长重视外,难道对学生及家长没有伤害吗?这些行为经过教育伦理考验了吗?家长为什么要去教育局告你而不能与直接与你交流?这些都值得深思。
实话说,一个受委屈就公开辞职施加压力的老师,是很难让人同情的。
既然来当老师,就应该了解这份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既要懂得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懂得教育伦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能受点委屈,没有这样的耐力还确实当不好老师。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教师的委屈主要来自于工作中的兢兢业业,甚至牺牲家庭为了学生成绩好,也是为了督促家长重视才在群里公布相关成绩,而家长们却不领情,去局里告状,影响了教师的热情,受到了伤害,乃至心生魔障,只能愤而辞职。
不过,在老刀看来,这事绝非这么简单,关心学生的成绩,这是教师应尽之责,但必须是以“尊重”作为关心的前提。离开这前提,老师单方面的、强权的和自以为是的“负责任”往往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这是得不偿失的。教育过程中因教师过分的负责任而剥夺学生该有的尊严与权利,同时伤害到家长自尊心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自信心的维护,是教师的基本责任,也是教育的基本伦理,能让孩子的学校生活免于恐惧,免于对知识学习的恐惧,免于对教师的恐惧,免于家长的强大压力,这大概是最起码的教学业绩。
让孩子亲近老师,热爱学习,既需要教育情怀,也需要教学艺术。由此才能谈得上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有孩子的幸福童年、快乐的学习。
从老师的“请假”信中来看,老师在受到委屈后,将这种情绪扩大化,在她的最后一课中,体现了在赌气之后继而冷暴力对待学生的行为,这样其实更为不妥。
说实话,老师表达的这种心理,正是家长最担心的,他们就怕与老师直接交流后老师冷暴力对待自己的子女,家长们只能向教育行政部门告状而不与教师直接交流。
所以,这位老师辞职信正好应对了家长们的顾虑,老师自己的信恰恰说明老师已将这种负面情绪扩大到其他教学环节了,已不敢也不愿管学生了,情绪的扩大化其实是教育工作之大忌。
老师啊,现实生活中,任何岗位、任何职业都难免不顺畅,难免受委屈,怨天尤人不足取,借题发挥更为不妥,你辞职后真的能找到不受委屈的职业吗?
这位老师的辞职信发布后,老师们普遍持同情的态度,恰好说明了教育界现在流行的一种情绪:我是为了学生好,为了你的孩子好,我这是负责任,结果吃力不讨好。于是我抱怨、放弃、选择不负责任,并且我还是有理由的、是受伤害的。
这种逻辑和态度是不恰当的,这种“负责任”不被学生与家长接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单方面的导善性所造成的,其实这种自以为是正当的、善意的负责任的行为需要质疑与反思的。
尊重学生与家长不是教师的施舍,有关在群里公布成绩的方式,是否有过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考量,是否考虑过对家长自尊的影响,这过程中难免给孩子与家长打上烙印。
作为教师,是否应该考虑哪些信息可以在群中发布,那些适合个别交流,这也是作为教师应该有的一项教育的基本技能。
教师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妥,家长有反映也是正常的。
大家换位思考,家长要能体谅教师工作的辛苦复杂,老师则也要考虑学生与家长在某个特殊群体当中的影响。
相互尊重缘于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人与人之间的互主体性关系,教师必须以“蹲下来”的姿态来实现师生和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否则,这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副作用,对家长与及教师本人都造成伤害。
当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这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情绪化地走极端比较普遍,这有点从世俗化走向无赖化。
教师难当是事实,但哪一种职业没有无奈之处呢,一种骄娇二气的蔓延,一种怨妇心态的扩散,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有点滑坡。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教师本身更需要社会的关怀与尊重。
作为教师,更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自我完善与发展,提升教育专业水平,加强与家长的人际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创设一个有助于生命舒展、多元开放和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我。
本文来源:大河网、胡牛一刀。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教育在线观点。
zhe
shi
nin
za
kan
高考倒计时3天,您可能需要
长按,扫码可看
欢迎转发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