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位朋友最近转给我一篇新闻报道,来自悉尼非常有名的中文媒体《今日悉尼》,这篇报道的题目为“热水从头浇下,3岁华裔男童悉尼幼儿园内遭严重烫伤”。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悉尼华人父亲赵先生,精挑细选为3岁的儿子Alex(化名)选择了一家麦考瑞大学旗下的Banksia Cottage 幼儿园。每天150澳元,也就是750元人民币的价格,不仅没有让孩子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还让孩子遭严重烫伤,身心都很大的伤害!赵先生气愤地告诉记者,“儿子说老师把他叫到厕所,然后烫伤了他!应该是被热水从头顶浇下来的,所以整个头部颈部都被烫得很厉害!然而,对于这起“虐童事件” 幼儿园方面闭口不言让人心寒,没有人出来承认,园方被指封口,园长更是让人不得讨论,世道变坏,是从伤害孩子开始…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这样的报道一出炉就吸引无数家长的关注,澳洲幼儿园会这样吗?那里的儿童保护法不是很严吗?这是不是种族歧视,她们专门对华人小孩下手?这家幼儿园在麦考瑞大学,麦考瑞大学在澳洲学前教育界声望极高,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这位家长小题大做?哎,世道在变坏,澳洲也在变坏 ……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首先要说明的是Banksia Cottage 幼儿园在麦考瑞地盘上,但不是麦考瑞大学学前教育系附属的实验幼儿园,麦考瑞学前教育系的实验幼儿园叫Mia Mia,是澳洲标杆性幼儿园。


作为在麦考瑞大学学前教育系的研究人员,作为长期在澳洲幼儿园从事教育和管理的一线人员,我对这篇报道是极为关注的,但我在仔细读这篇报道的时候,强烈感受到一种差异,怀疑,误解和对立的情绪弥漫在中澳两族之间,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当事者和网民之间。

 

我读完报道的第一感受是:这个孩子的脖子上的伤痕一定不是老师用开水烫出来的,这位老师可能被赵先生冤枉了。


抛开我的专业认知的偏向,澳洲幼儿保护法的严格程度和老师受到的教育的程度都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恶性虐童事件,我们就事论事,从常理上说,“开水烫伤”不符合逻辑。


从照片上看,孩子皮肤的灼伤是绕脖子一整圈,而不是开水从上到下地淋下来应有的伤痕;还有就是澳洲幼儿园的班级里一般没有开水,大家都喝冷水,自来水,冬天也这样。


有开水的地方只能是离班级比较远的厨房和教师休息的办公室。我们很难想象老师为了惩罚一个孩子,特地跑去厨房烧一壶开水,然后带到教室来行凶,这该是恨这个孩子恨得多么刻骨才有这么大的“干劲”!


此外,很多澳洲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喝过白开水,想要害人都不容易想到用白开水,在这个事件中真的是赵先生想多了。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但孩子的伤哪儿来的呢?赵先生其实应该就着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去问老师,而不是先入为主认为有老师有虐待自己孩子的行为,然后带着极度的愤慨去质疑幼儿园。


皮肤灼伤除了开水烫,还可能是太阳晒,其实从报道的照片中看,孩子脖子那一圈的皮肤灼伤更像孩子穿了没遮住脖子的圆领衫,那部分也没搽防晒霜,在强烈的阳光下晒脱皮的。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澳洲的太阳非常毒,一个小时的暴晒足够让孩子稚嫩的皮肤受伤。这位老师犯的错可能是疏忽,没给孩子搽防晒霜,当然这也是我的猜想,但这确实是一种可能。


那么孩子说的:老师把他叫到厕所里,然后用开水烫他!这话可信吗?这话如果是孩子在自然中,没有人引导提示的状态下主动向大人述说的,可能是真实的;但如果大人用盘问的方法,并给与暗示引导,就可能是谎言。


研究表明幼儿在成人错误信息的引导下是“易感”的,幼儿可能跟着成人的线索提供错误的信息(自己没有见过,或没发生的事情)(Jackson & Crockenberg, 1998)。


比如我的研究录像中有一段幼儿园师生对话,这个孩子5岁,这位老师是班主任,跟这个孩子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对话是这样的:


MichaelShiana, look! (Point to a box with a cat picture on)  Shiana 老师,看!(指着一个有猫咪图片的盒子)

Shiana: Oh, a cat. Do you have a cat at your home? 哦,一只猫,你家有猫吗?

MichaelYeah!有啊!

Shiana: You do? 真的吗?

Michael: Shrug shoulders 耸耸肩


这个叫Michael的孩子是一个中国男孩,我去过他家,他家并没有猫,但老师一问他家里有没有猫,他就说 Yeah!因为他非常喜欢这个老师,他觉得老师这样问就是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肯定他家有只猫。


但老师是清楚的,Michael从来没说过猫的事情,于是怀疑地反问 “是吗?”, Michael很快就察觉到老师的怀疑了,就不好意思地耸一耸肩。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这并不是说孩子善于撒谎,孩子在见到亲近的人一般主动说的都是真实的信息和想法,所以有孩子诉说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遭遇,千万不要忽视,孩子天生是快乐的,主动说不好的事情,一定是不愉快的经历在心里留下烙印。


比如你在给孩子穿袜子时,孩子冷不丁地说:“老师要我光着脚罚站”,这样的话语要立刻引起重视,这是孩子触景而发真实的信息。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但家长要避免滑向另一个极端,用盘问法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一个家长看到孩子腿上有伤,立刻觉得是老师有问题(孩子有可能自己摔伤),就这样问:你这伤哪儿来的?是不是有人推了你?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说是,家长再问,是谁推了你?是老师还是小朋友?如果孩子说是一个小朋友,家长再问:“小朋友没那么大力气,是不是老师推的?孩子很可能就换个答案…… 


这样有主导目标的盘问,非常容易误导幼儿。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赵先生的案例后来经过澳洲新南威尔士的警察的介入调查,并没有证据显示那个幼儿园的老师有虐童行为。我相信警察的调查是真实的,这其中并没有有意偏袒澳洲老师的成分,但赵先生,还有很多旁观新闻的中国家长可能还是愤愤不平,这其中既有文化隔阂,也有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家长对幼儿园老师的深深的不信任背景。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可能一个澳洲家长见到孩子脖子上一圈灼伤,会既问孩子,也问老师,是怎么回事?在孩子和老师的答案不一致中,很多西方人家长更愿意选择相信老师。


这不是对自己的孩子不相信,不负责,而是一种深刻家园互信的文化,只有家园互信互助,孩子才能教育好。西方中产阶级的家长深谙此理,选择学校他们是慎重的,选择怀疑老师,怀疑学校他们会更慎重。

 

我在长期的澳洲幼儿园的工作中深有体会,澳洲中产家长一般对老师比较包容,孩子碰伤了,哭了,饿了,没吃好等等,他们会坦然接受,认为这是养育孩子中的正常现象,有时老师道歉,他们还会反过来安慰老师,说自己在家带孩子也会这样。


相对而言,有些华人中产家长要求比较高,容不了孩子受伤,受气,没吃好睡好,这种事情发生了,就一定是老师有责任,对老师的指责比较严重,缺乏尊重和信任。有些韩国家长也有这个问题。


前两年来中国出了几个恶性的虐童事件,更加深了中国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不信任程度,幼儿园都要装上摄像头,把所有老师当坏人防着。殊不知,如此家长的心意是满足了,但家园的信任被撕毁了,老师的尊严被剥夺了,老师带着精神枷锁处处小心翼翼,无法放开地去引领孩子自由玩耍,开展一些挑战性的活动,或规范孩子的不恰当行为……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中国的幼教质量在摄像头下打了折扣!在我眼里,中国幼儿园到处存在的摄像头,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民素质,我们的学前教育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

 

但没有摄像头,怎么防止虐童?当我们把幼儿教师往最坏处想,就一定有这样的念头。但西方国家的幼儿园一般是没有摄像头的,一方面给予老师信任,另一方面靠法治去管理虐童事件,每个幼教老师要学儿童保护法及其执行程序,这是必修课,每隔几年还要再考核,再拿更新的证书(具体详情参见大洋幼教澳洲幼儿园儿童保护法实施介绍)。


在赵先生的案例中,澳洲幼儿园教室没有摄像头,这也是赵先生的案件无法让中国家长释怀的地方,但澳洲就是这样,如果家长建议安装摄像头,一定会遭园方的断然拒绝。


让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一下,如果装摄像头是为了防止老师“干坏事”,那为什么老师要干坏事,要虐童?


世界上其实除了个别变态的人对小朋友充满歹意,一般人都对小朋友比较友好,纵然不喜欢孩子,也就是怠慢,不至于去虐待他们。


中国前两年爆出的虐童事件,只要仔细阅读那些报道,会发生发现,那几个老师虐童的动机都是嫌孩子吵闹太烦,于是用扎针喂药等极端做法让孩子迅速服从,乖乖听话,然后自己能轻松“工作”。


这种事情的发生原因太多,除了那些老师的素质有问题,不合理的班额配置,不到位的师资培训,不合理的作息流程,不严谨的管理体系等等这些都会造成恶劣的工作环境,都会让人精疲力竭,诱发邪恶动机。


解决虐童现象不能专门盯着老师的素质,再好的老师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也会失去耐心,因为成人跟幼儿交流本身就要付出“委屈认知水平”去配合孩子的巨大努力。


“委屈认知水平” 跟孩子交流的难度跟 “高攀认知水平”跟智商情商远远超过自己的人交流一样难,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带孩子很烦的重要原因。因为人的天性喜欢跟自己同一水准的人交流,所谓“人以群分”就是这个真理的体现。


幼儿老师要跟孩子交流,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要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要写各种文案,要布置班级环境,要应对各级领导的检查…… 这是一个对体力,智力和耐心要求极高的工作, 家长们试着到幼儿园工作一天就会有体会,幼儿教师这个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支持和理解。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其实不论是中国还是澳洲,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不说是善良的,至少是做人有底线的, 不应该被轻易被作为有可能虐童的嫌疑对象。如果您觉得一定有孩子可能“受虐”的担心,在选择幼儿园时请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园的师生比和班级规模,师生比宽松而且班级规模小的幼儿园,师生关系更融洽。

2

教师的资质水平,很多研究表明,教师学历水准越高,教育质量也越高。

3

老师跟孩子说话的方式,经常用解释性语言,跟孩子耐心讲道理。指令性的语言(指挥孩子的语言)相对缓和。

4

幼儿园的整体气氛,是安静有序的还是吵闹繁杂的?安静有序的幼儿园一般有更好的教育方案,游戏活动和生活条件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当孩子满足时就比较平静愉悦。

5

班级活动材料是否丰富,材料丰富的幼儿园能够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让孩子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不会为抢玩具而鸡飞狗跳。


选择幼儿园千万不要被名气和硬件设施所吸引,看一些实实在在的环节吧。

 

最后回到赵先生的案例中,赵先生告澳洲幼儿园没有成功绝不是澳洲社会的种族偏见问题,澳洲社会可能在有些地方对中国人和中国的事情带着有色眼镜,抱着一定偏见,但赵先生的案例不属此类;我们作为华人当受到外国人用有色眼镜看我们,并轻易下论断的时候会非常不舒服,同理,作为幼儿园老师,当家长对幼儿教师戴着有色眼镜,发现孩子一受伤就觉得老师有问题,往最坏处想,也是令幼儿教师非常难受的事情。


世道要变好,从信任幼儿教师开始!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文献索引

1. Jackson. S & Crockenberg. S. (1998). Acomparison of suggestibility in 4-year-old girls in response to parent orstranger misinform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4), 527-542.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原创好文 欢迎分享给身边人


公众号主笔人:

胡江波(Helen Hu),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学前教育系博士、现任麦考瑞大学研究员/助教/特邀讲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语言交流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此外,Helen博士是悉尼”卓越幼儿园” (Creative Learning Preschool)创始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0年,其中7年在中国,13年在澳大利亚,有中西兼通的国际视野。

编辑:Yan

图片选自网络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洋幼教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从一个澳洲幼儿园 “虐待华裔儿童“的新闻报道说起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