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事件”牵动了整个行业和社会的神经,这场轩然大波让整个行业暴露在聚光灯下,让人们拿着放大镜查看身边的幼儿园,在这个舆论场中,很多幼教人感觉到被伤害,朋友圈里各种幼教人的“保证书”层出不穷,但这能换回大家对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信任度吗?
无论如何,日子还是要继续,孩子还是要上幼儿园。作为幼教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认知水平赢得家长的安心与信赖,你说是吗?
毋庸置疑的是,目前的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由于认知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问题,虐童事件屡屡发生。这篇文章文章揭示的是一个个案,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幼儿园管理水平的基本面,幼教人只有努力提升对教育的认知水平,找寻到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在这场幼教洗牌战中活下来,逐步走向胜利!
纤弱的孩子是社会最需要保护的对象,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家庭的重心重。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常人都无法容忍。不管幼教品牌红黄蓝如何风光正劲,或疾风下行,抑或之后的澄清,都该让幼教行业人和家长们认知有所提升。
我们所期待和盼望的仍旧是行业的合理、有利监管和对孩子更安全的保护和措施。在监管方面还不能达到放心,不如从实际的方面着手,去关注,孩子可能受到霸凌的14个表现。
在学校这样的小社会里,幼儿还是比较少有自主去伤害别人行为的,而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孩子更可能有受到欺凌的行为,呼吁家长关心孩子,从具体方面去关心孩子,在孩子的表现上,提前意识问题杜绝问题。
孩子可能受到霸凌的14个表现
? 经常头痛、胃痛或呕吐
? 做噩梦(尤其是周日晚上或贯穿周一到周五)
? 总是在上学前大发脾气
? 行为方面有很突然的转变
? 一到放学,情绪和行为就会变化很大
? 爱说一些自嘲的话
? 拒绝出家门
? 找借口在家休息,不去学校
? 对学校一点兴趣都没有
? 对父母说老师不喜欢自己
? 抱怨老师总是挑自己的刺
? 抱怨总是被老师大声训斥
? 抱怨老师羞辱自己
? 抱怨老师对待自己太粗鲁、挖苦或不尊重自己
(? 当孩子的表现跟上面大多数描述都符合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发生了一些问题。)
解决办法内部入手: 跟孩子谈论它
和孩子讨论霸凌这个话题很需要技巧,尤其是对于一些无形的霸凌(言语辱骂等)。我们需要辨别出是否真的存在霸凌行为,抑或只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其他矛盾或误解。
这里有几条建议提供给大家:
第一步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得知孩子受到欺凌,尤其是被一个成年人欺凌时,感觉到非常愤怒是很正常的。但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别让它在孩子面前爆发,因为这可能会吓到孩子,使ta很难坦诚的跟你诉说自己的难题。
第二步 运用辩证行为疗法:观察、描述
一旦你调整好情绪,就可以慢慢将话题引入了。你可以将你平时观察到孩子的异常之处描述给孩子,例如:
“妈妈/爸爸发现,这周每天早上你好像都特别不想去上学,你还告诉妈妈/爸爸你每天都会肚子痛。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
“宝贝,妈妈/爸爸发现你最近每到周日晚上都会很不开心,有的时候还会偷偷哭,能告诉妈妈/爸爸是为什么吗?是不是跟周一要去上学有关系?”
第三步 平等、开放的沟通氛围很重要
家长们也可以尝试每天和孩子相互分享各自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父母坦诚的跟孩子分享ta们一天中不那么愉快的部分、以及ta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孩子增强适应性和共情能力的过程。
此外,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采用画画、写作等多种方式来描述一天中所经历过的场景,它能够帮你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开放、坦诚的沟通氛围。
第四步 告诉孩子保护ta是你的责任
如果孩子被欺负,尤其是被一个权威的成人(老师)欺负时,ta可能会觉得这是件很羞耻的事情。
这时候可以这样说:
“妈妈/爸爸听说有的孩子因为在学校被欺负了,所以逃学。你听说过吗?”
当你这样跟孩子说的时候,孩子可能仍然会否认自己被欺负了。这时候你应该提出一些你觉得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跟孩子一起探讨,并且保证你会站在ta这一边。
此外,还可以通过肯定孩子,来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包括:
第一,肯定孩子在经历过此类事件后的情绪反应(羞耻、恐惧等)是正常的,可以被理解的;
第二,肯定孩子有产生这些情绪的权利。
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很多人都会觉得被人欺负是件丢脸的事情,所以ta们不愿意承认。而且ta们还会担心如果说出来,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妈妈/爸爸觉得这种感觉可以理解,但确定你没有受到什么不公平的对待是我的责任。”
从内部着手关心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容易忽视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家长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自己则忙于赚钱、发展事业,为物质需求打拼,关心孩子的吃穿用度都已经甚至是过度满足。
而真正关心孩子,走进孩子内心,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温暖亲情,才是家长需要花时间去关注的部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学习和技巧,让亲子质量和家庭质量都提高。
红黄蓝事件挑战到大众的脆弱神经,和最敏感部分,那些忧虑和愤怒并非只是针对园所,也牵连出很多父母无法在身边陪伴孩子时的那份担心。
也希望借此事件,能够引起和唤醒中国大多家长的关爱之心。
幼儿园毕竟是第二位的孩子教育场所,家庭是否给足了安全感和温暖陪伴,是奠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出了问题愤恨、抱怨学校是一方面,而如何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和学校做好沟通,如何防范问题,和发生问题后如何反应,是大多数父母需要去学习的。
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家长和学校不是对立面,而真正有方法有行动的去关爱孩子,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在如此恶劣的事件之下,信任危机是当下最大的影响,这波情绪波动,也影响到很多其它幼儿园的家长,对幼儿园去询问和质疑。
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如何拆掉那堵墙,让信任重新建立,监管规则。
如何摒弃这样恶性事件发生?社会支持系统,如何共同来帮助和支持幼儿园的健康成长等,是幼教要去思考的话题。而从家长角度出发,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长大,而非在对抗中成长,在这一方面幼儿园和家长站在一起,共同为孩子筑建安全、放心的成长环境。
当真正遇到问题,孩子遇到突发和危险,家长们则须掌握一些专业手法去帮助孩子。
卧底北京四家幼儿园
两年前,我在一家报纸实习时,进北京4家幼儿园「卧底」当过幼师。其中有「黑幼儿园」和收费较贵的私立园,也有公立一类园,前后加起来1个多月。
我看到了幼儿园的许多内幕。不过,当我成为幼师后,短短几天里,就做了自己起初特别反感的事情——不经意间推搡了孩子;也被家长投诉过,委屈得掉眼泪。
那段时间,支撑我的唯一动力,是我知道自己很快就会离开那里。
2015年9月,21岁的我进了海淀一处没有在教委备案的私立幼儿园,也就是「黑幼儿园」,以下简称A园。
A园的学费是每月1780元,是这一带最便宜的私立园了。
面试时,我用了一个假名,而对方也没有要求看我的身份证。当我说出学历是「高中」时,面试者露出满意的表情——在那里,这已是很高的学历了。她毫不掩饰急切的心情,对我说:「那你快来上班吧,明天就来!」
没有健康证,也没有考试与培训,我就这样被录用了。
第二天一早,刚报到的我就被教育了——「你不能梳马尾,要盘头或者是披发,怎么成熟怎么来。」园长还说,这样做是「要让家长产生信赖感」。这样一来,1996年出生的老师会被家长误认为同龄人。
老师每天早上被要求排成两排站在门口,夹道欢迎小朋友和家长。个个身穿米黄色的制服,笑容满面,「早上好!xx爸爸早上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后来我才知道,所有的劲儿都用在早上了。
我被带到一个中班做配班老师。一个班有两个老师:主班和配班,分别负责讲课和协助管理。我的任务,是除了讲课之外的一切杂事。这家幼儿园坐落于一个商业写字楼里,屋内明亮,地上铺的是瓷砖和地板,摆满颜色鲜艳的小桌椅。园方购买了许多教材:健康课、国学课等等。
但实际上,A园的硬件不达标。相关部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户外活动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因此,正规幼儿园必须拥有足够面积的活动空间,凡是没有的,是不能通过教委审批的。而A园的「活动空间」,是小区与写字楼之间共用的停车场区域——孩子活动时,车辆在一旁开来开去。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的考虑,这里的老师会找各种借口不带孩子出操。
园里有一个很胖的主班老师,属于园长口中「能压住孩子」的那一类。她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嗓门大到能把我这个大人震住。
私立幼儿园的一个特点是,孩子们特别闹,完全没有秩序。课是别指望能上下去。孩子们会尖叫,又尖又细又响的那种。
纪录片《幼儿园》剧照
工作没几天后,我就耳鸣了。
孩子们没法安安静静坐着。有的会在后面自己玩起来,有的趴在桌子底下,还有的满教室乱跑。
胖老师有一个习惯动作:孩子没秩序时,她会揪着孩子一把拽到自己跟前儿,再往外一搡。我特别羞愧的是,这个开始让我十分反感的动作,后来自己也在不经意间做过。
带一个小班时,两个孩子到处跑,还会四处撞,我怕园长说我,嗓子喊得已经无法发出声音了,我也拽着一个孩子然后搡了一下。那一刻,我特别难过,自认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但做出那样的举动,都觉得不是我了。
我觉得自己挺可笑的,才来一两天,就开始拽孩子了。但没办法,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了。
那些天,太烦了。我总会发呆和走神。但是,连30秒都没办法放空,因为园长总喊我,刘老师你愣什么呢!
那是一种精疲力尽的感觉。
放饭时候的场景,你是无法想象的。
孩子们像是难民一样哄抢食物。比如一个生梨,可以分半个班级,每个人分很薄的一小块。
A园餐食的收费标准是10元一顿,基本见不到肉,一碗米饭上盖两块土豆片和白菜叶,运气好的话会有一小块木耳。而园方呈现给家长的菜谱是有荤有素,每天不重样。
老师经常会给孩子盛点白饭,拌些肉汤。肉汤很腻,我尝了都想吐。可一些孩子依然狼吞虎咽,叫着「老师我还要」。
每天,老师都会分发一些零食,从包装和味道上能分辨出,绝对是父母不让买的那种。零食用于奖励一些表现好的孩子,或是为了让闹腾的孩子安静下来。孩子就跟见了宝贝似的。
在A园,所有一切都得靠抢,玩具也不例外。那里的玩具特别脏,发黑,从来不消毒。可一个班就一小筐,很多孩子会为了抢玩具而打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这家「黑幼儿园」省略了家长看不到的一切工夫。
A园将床单被褥收在一个没有窗的暗间里,老师会直接踩在上面。有的孩子吐在床垫上,老师就拿水冲一冲,也不清洗,然后就自然阴干,上面还是有味儿。
两个班五六十个孩子,就俩厕所,还是蹲坑。几个小孩不分男女围着一个坑尿尿。几个痰盂,男女共用坐着拉屎,老师也在那里解决。味道特别骚,因为孩子会尿出来。
我在那儿都觉得待不下去,觉得特别心酸。想想那些家长,花了相当于公立幼儿园近两倍的钱,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他们中的很多人经济条件也不算差,孩子却遭了这样的罪。
这里老师的日子也不好过。她们薪资很低,就拿A园来说,老师大部分从河北一所私立中专毕业。快毕业的时候,东北的女老板就去学校招人。一个月2000元,但容易有各种罚款:孩子磕了碰了,家长找来投诉,老师要罚款;孩子「流失了」——上了一学期之后不再在这里上了,带他的老师就要被罚500元。
园方包吃住,但食宿条件非常艰苦。来到教师宿舍时,我震惊了。在一个小区1楼开墙打洞后的大开间里,住着30多个人,没有窗户,灯光昏暗。每天早上6点,老师们就得起床,排队共用唯一一个厕所。过道和房间的间隙中,晒满了内裤和毛巾。
接下来,我又到一所收费更贵的私立园(以下简称B园)卧底,那里的宿舍条件好了许多。
依然不用身份证和健康证,我再次上岗了,工资也是2000元。
在这里,老师们基本不敢冲孩子发脾气。相比A园,孩子有些尊严。
但这里的家长也是最「作」的,他们都是从外地到北京来奋斗的,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对老师的态度也比较强硬。
我唯一一次被投诉,就是在B园。
一次课堂上,孩子们很闹,我镇不住,嗓门越来越大。一个坐在第一排很乖的女孩子一直在看书,不停地叫着「老师,要背书」。我当时可能在吼全班,顺便冲她吼了一句:「待会儿再背!」可能吓着她了。
放学后,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跑来,特别横地问我「你是刘老师吗?」我回了一句「我是」,女孩转身跑了。事后我猜,那是小女孩的姐姐,她的家长后来投诉到了园长那里。
我就不停道歉。当时我眼泪都下来了,特委屈,心想:我来这里卧底,还被告家长了。回去后,其他老师一起安慰我,「这都是常有的事儿,没啥,习惯就好了」。
经过那一段,我有点理解那些老师,她们真的太累了。我就干了那么些天,抱孩子抱得腰都直不起来。孩子哭,院长就会说,「你把他抱起来啊」。我没生过孩子,手上没劲儿,单手抱不起来,只能凭着腰力把孩子托起来,挂在身上。
其他年轻的女老师也一样。有人腿上还出现静脉曲张,尤其膝盖后面的那个窝,特别疼。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群来幼儿园实习的年轻女孩。她们分别来自河南和东北地区的中专,由于是实习,每月2000元的薪水只能领到500元,剩下的拨给学校了。500块钱的薪水还得平摊宿舍的水电网费。园方每天只管一顿午饭,园长负责盛肉,每人只给一勺。一些姑娘为了省钱,早饭吃孩子余下的主食,晚上常常不吃饭。
来北京半年,她们没有出去玩过。放假时,几个女孩总是窝在宿舍里玩手机,日子两点一线。
她们的工作和保姆没有太多区别,但态度相比A园的老师要温柔许多,明显感觉是迁就和服务着孩子,但谈不上能教育孩子。
我也遇到过一个特别负责任的老师,是一个1992年出生的河北女孩。她特别上进,自考了园长证,喜欢英语。和其他人的迷茫不同,她教孩子特别有热情,课程也有自己的设计。我一共走了4家幼儿园,就碰到一个她那样的。
卧底的最后一站,是一家公立一类园。那是大部分家长心目中最好的选择。不过,没有健康证、幼师资质的我依然轻松进入其中成为一名保育员。
这里环境卫生、物资丰富,教师注重规范,孩子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秩序感。
孩子都和小绵羊一样,特安静,守规矩,没有人闹,因为老师气场特别强。不像那些中专毕业的年轻姑娘,她们大多是北京郊区的本地女孩,有些还是毕业于一类本科大学,有幼师的资质,还有老师的威严。
在许多老师的眼中,公立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是非常体面的。我的配班老师,公公婆婆是银行高管,自己是北交大毕业的,拥有初中教师资格证。她选择来这儿工作,是图轻松,不用动脑,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来这儿上幼儿园。
公立园的老师不同于私立园,完全不用干体力活。体力活由我这样的保育员一手包办。这里真的累死人不偿命。每天早上,保育员得把小孩的毛巾洗了,水杯接好水,还得盛饭端饭喂饭以及墩地。有一个孩子一天吐五六回,都是我墩。
小云是和我关系最好的保育员。她是北京石景山女孩,幼师专业毕业。1995年出生的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由父亲开车将她从石景山送到二环。「家人都以为我的工作很轻松,我都懒得和他们说,太累了。」她最期待的是怀孕的老师休产假,她就有机会转成倒班的带班老师,能够轻松一些。
公立园的老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感,也因此赢得家长更多的尊重,不像私立园的老师被家长当成打工的。家长都巴结老师,都是「多照顾我家孩子呀」,基本不可能对老师颐指气使。
我说的也许不能代表全面,但在这所公立园中见到的老师,脾气都很大。老师更多地通过大声呵斥和冷暴力来树立权威。
相比私立园的孩子,这里的孩子显得没有那么自由快乐,大多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能力,脸上常有战战兢兢的表情。我能够感觉到,班里的空气是紧张的。孩子怕老师,不敢和老师有眼神交流,说话声音都特别小。
就拿我的老师来说,她怀孕了,脾气相对可能更差些。有一回,她呼唤一个孩子,对方可能在做手工没注意,连叫三声后,她一下子就火了,吼道:「你怎么不理我啊?!」把那小孩一下子吓哭了。
当然,什么都不是绝对的,总是有好老师的。
有过这段卧底经历后,我都不敢想生孩子的事情,怕了。如果将来我有孩子,会舍不得他去幼儿园。有的私立园,孩子虽然自由开心,但很脏,显得没有尊严。而去公立的,孩子那么小就得紧张兮兮地做人。
暗访结束后,我和另一个记者来到A园门口,想问问家长对A园的情况是否知情。
「我们能怎么办呢,」一个年轻的男人露出无奈的表情,「也没有别的幼儿园可以上了,没什么大事,就是卫生差点。贵的也上不起。」
这是那些家长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长私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