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十分让人惊异,德国政府不仅没有像中国“填鸭式”教育一样急于开发孩子的潜能,反而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为了避免将孩子的大脑变成硬盘,从而留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德国人对小学前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最初德国家长也是不理解的……..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
“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告诉我:您应该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他解释说,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好事情,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
然而,这并不是老师的问题,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你就会吃惊的发现,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德国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孩子的天性是玩耍,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如果非要在上学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1. 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2. 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3. 保护孩子的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那么德国幼儿园,都在学什么?
孩子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的职能;孩子们参观邮局,看一封信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
他们会去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买东西,区别自由市场跟商店的不同;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借书、还书;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他们每周都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
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圣诞节,这是最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以及那份神秘礼物;圣马丁节,他们跟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来纪念这位骑士圣人……
3年4000个小时过去了,德国的孩子学会了修理玩具、管理时间、约会、制订计划、搭配衣服、收纳东西、找警察……
而中国孩子呢?正在吭哧埋首于各类补习班;三四岁就被迫放弃了玩具、游戏,拿起了艰深难懂的课本;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学拼音、学英语、学数学、学诗歌、学朗诵、学绘画、学舞蹈……..
难怪现在90后都开始脱发……
德国幼儿的教育强调什么?
一是事实与环境教育。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自然过程。这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比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或让孩子们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二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